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

本文是前文《〈新华字典〉最新版,凡例乱象仍未免》的姊妹篇,要说的是《新华字典》最新版附录的表题、表头、表注等“表皮”和电子版目录等处的问题和错误,没想到竟达近20条,依然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先看两个相关的小考题:

(1)在如下《节气表》表题下的括注“按公元月日计算”里,假如有一个词使用不当,请问是哪个词?可以替换成哪个词?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

(2)在如下目录里,“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这个标题有没有问题?有的话是什么问题?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

我的回答是:(1)中使用“公元”不好,最好改为“公历”;(2)的问题是,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次序错成了“省、直辖市、自治区”。

这样的问题和差错,大家日常司空见惯,但可能让你有点意外的是,这两例均出自大名鼎鼎的《新华字典》,在其最新版(即第12版)的“书皮”(广义),其中(1)说的是此字典正文后的第九个附录,(2)说的是此字典电子版(App)的目录。

本文要谈的就是此字典的附录和电子版的目录等“书皮”上的这类乱象,并且只说表题、表头、表注、跳转等“表皮”的乱象,基本不谈中间主体内容的问题。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

纸质版封面(电子版截屏)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

电子版“首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

电子版自带的介绍

本岛先前发过一篇《〈新华字典〉最新版:凡例乱象仍未免》,说了说这部著名字典的新版凡例里那些叫人感觉很乱的问题和错误。一些网友看后感到吃惊,没想到这么有名的权威字典,仅仅凡例里就有那么多问题和错误!不过,彼文对同属此字典“书皮”(正文之外的部分)的附录,尽管里边有更多的问题甚至错误,上次就一点儿没说。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

今日头条截屏

近来使用该字典的电子版(准确地说是App)却发现,纸质版“书皮”的问题和错误电子版不仅没改,电子版的“书皮”还弄出新的问题和错误。而电子版本来是可以方便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订正修改的,但似乎问世以来啥都没做。所以,我想有必要把此字典几个附录“表皮”的一些明显问题甚至错误,还有电子版“书皮”新的问题和错误,也指出来讨论一下。

本文较长,但满篇干货。全文共三大部分:一是分九条呈现、讨论附录里的问题和错误,二是分五条呈现、讨论电子版目录等的问题和错误,三是分三条简述对这部字典和它的问题及错误应持的态度。文中所插图片,除有专门说明外均系截屏。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8)

纸质版版权页(照片)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9)

纸质版封底

一、纸质版附录上的问题和错误

《新华字典》最新版(第12版)共有十个附录,浏览发现其中有七个的外围存在较明显的问题甚至错误。下面大致按照辨识难度从低到高依次来看。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0)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1)

纸质版总目录

1.《节气表》的括注有措辞不好的问题。

这就是本文开头小考题(1)说的,《节气表》(p699)表题下括号里的说明“按公元月日计算”,至少,把其中的“公元”改为“公历”较好。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2)

纸质版p699

人们看到几月几日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月日指的是公历还是农历,而不是想到这是不是公元纪年。而且,因为1949年以前千百年里,中国都用的是农历(也称阴历),很多人便以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历推算出来的。其实,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阳历(即公历,根据太阳周年运转来定历)。只要看一下表内每个节气的交节月日,在公历上大致固定(在农历上变化很大),就很容易认可节气是按公历月日计算的。所以,这里括注为按“公历”月日计算,应该是很自然的和很必要的。

不过,我们只能说这里用“公元”不好,宜用“公历”,而不能说用“公元”完全不对。这是因为,月日总是“长”在年里边的,说月日是离不开纪年的。

下面给出《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2016.9)的电子版对“公历、公元、纪元、纪年”四个相关词的解释,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体会。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3)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4)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5)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6)

进一步讲,括注“按……计算”本身就是个不好的措辞。对它可作两种理解:一种,它说的是对节气交节月日的“计算”,可能指的是天文学计算;另一种,它说的是这里的交节月日指公历。如果是前一种,显然没必要说这个,因为此字典的目标读者应该对天文计算这样的专业问题不感兴趣。如果是后一种,不如改为“交节月日指公历”更准确明白。

顺便说一下,《节气表》的表格设计也有可改进之处。现在是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各占两行,六个节气,上、下行各三个节气。这样设计的问题,至少是把各季中间月的两个节气,比如春季的3月的惊蛰和春分,分别排到了上一行第三格和下一行第一格,隔得太远,没有相连。试想,如果把每季3个月依次排成左中右三列,每月上、下行各排一个节气(当然要在线条粗细等方面作以区别),这张表会不会更清晰合理呢?

2.《地质年代简表》的符号安排有不一致和不科学的问题。

这个简表(p698)提供了宙、代、纪三级各地质年代的名称及其符号。问题是,宙、代的符号接排在名称之后,符号紧挨名称在同一方格里,比如“显生宙PH”、“新生代Cz”,而对纪是专门另辟“符号”一栏(一列)来放符号,比如“第四纪”是列在“纪”栏下,第四纪的符号Q则列在“符号”栏下。同一表里用两种不同形式来安排放置同类符号,人为制造这样的不一致,实属没有必要。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7)

纸质版p698

对比一下网上很容易找到的类似表,更容易发现此表的这个瑕疵,也更能发现“新生代Cz”(符号外不加括号)的形式不如“新生代(Cz)”(符号外加括号)的形式科学。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8)

来自网络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19)

来自网络

3.《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的表头有单位表述不一致问题。

在此表(p684)的表头上,“面积”下注“(平方千米)”,“人口”下注“(单位:千人)”。分开来单看,每个都没错。但一比较,问题来了:对单位的括注形式不一致。应该要么是“面积”下的括注也加“单位”改为“(单位:平方千米)”,要么都不要“单位”,“人口”下改注“(千人)”。

不过,这只是单就这一个表说的。如果再对比附录里的的类似表格《地质年代简表》(p 698),其表头栏名“年龄值”下括注“(单位:百万年)”,还应该做到两个表的单位括注形式一致。这是出版物在体例上的要求(全书一致)。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0)

纸质版p684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1)

纸质版p698

4.多页表在后续页是否重复表头有不一致问题。

此字典附录里篇幅在两页(含)以上的有表头的表共四个,依次是《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p668一675)、《我国少数民族简表》(p679一681)、《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p682一683)和《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p684—694)。前三表每一页都设置了表头,即表头在后续页上重复,而唯独长达11页的末一表,却只在首页有表头,后续页概不重复表头。这是不规范、不恰当的。就这四个表来说,设计为表格只有首页有表头和页页都有表头哪种均可,但应该四表都一致。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2)

此表第二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3)

此表第二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4)

此表第二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5)

此表第二页

5.《我国历代纪元简表》的起止年份有对齐混乱问题。

看这个简表的第二页(p677)最右一栏,各朝代(从南北朝中北朝的北魏到中华民国)的起止年份,共22行,上下是连接号对齐,很整齐。回看第一页(p 676)右栏,后16行(从东周到南北朝中南朝的陈),也是上下连接号对齐;前3行(夏、商、西周),也是上下连接号对齐;但是,前3行与后16行,两组连接号,上下不对齐,前者偏右一个字,有点乱。为什么不19行都上下连接号对齐呢?有必要错开仅仅一个字吗?这虽然是个很微小的细节问题,但还是不出现为好。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6)

纸质版p676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7)

此表第二页

此表附注(p678)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细节问题,这就是多个年份前都加有不必要的“公元”二字。其实,附注里“公元”二字可以全部不要,或者只保留第一个(即“公元9年一23年”)。表内右栏,就只有从公元前过渡到公元“后”的“前206一公元25”(西汉)这一行有“公元”二字,其前其后各行(各期)都不写“公元”二字。这样做十分简明,附注也应该坚持这种体例。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8)

此表末页

6.《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的本身有错用标点符号问题。

此表(p668)所列分隔号(p 675)的第一种用法是“用于分隔接排的诗句等”,后面对应给出的举例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名诗《春晓》。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29)

此表末页

这里,第四句末的句号使用不对,应该删去,或者给前三句依次加上逗号、句号和逗号。就是说,正确的形式应该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或者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点,参照一些专家讲解分隔号的用法和举例,便比较容易看清楚。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0)

来自苏培成《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北京出版社,2018.4)电子书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1)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2)

百度到的孙玉伦文

不过,我也注意到,《简表》的这个举例,是从国标(GB/T 15834一2011)《标点符号用法》上照抄来的。但是,此国标文本的这个举例恰恰有错!而《简表》不仅不改,也不回避,而是直接照搬。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3)

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文本(来自苏培成《怎样使用标点符号》电子书)

国标文本通常是权威、妥帖的,但其自身有缺陷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此国标文本就远不止这一处有问题。我国第二版标点符号用法(1990年代公布)课题组成员苏培成教授,就在《怎样使用标点符号》一书中,对新版(第三版)标点符号用法提出四点重要异议。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4)

2018.4出版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5)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6)

来自苏培成《怎样使用标点符号》一书自序性文章《我与标点符号研究》

如果说上述举例是《简表》照抄国标错误的话,同在p675的附注③,则有没抄准国标之嫌。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7)

此表末页

国标文本在多处都说的是两个省略号“连用”或“连用”两个省略号,而附注③,偏要在“照抄”时改说“使用”两个省略号,尽管用“使用”并不造成误解,但显然用“连用”更准确更科学。连用是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重要现象,除连用省略号外,更常见的是连用叹号(如“!!”)、连用问号(如“??”)、连用问号和叹号(“?!”)。用“连用”也更能强化读者大脑中标点符号连用的概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8)

来自国标《标点符号用法》前言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39)

来自国标《标点符号用法》

7.《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的栏名与栏下有表述不对应和不准确问题。

研究此表(p682一683)本身(暂不考虑港澳)可以发现,“简称(或别称)”一栏(即中间一列),下面是把简称与别称明确分开的:除“内蒙古”外,简称、别称都只有一个字;简称的字都来自全称,外面不加括号,别称外面都加括号;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简称,有的无;有的有别称,其中上海是两个别称(各外加括号),有的无。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0)

纸质版p682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1)

此表第二页(末页)

咱们要问的问题是:(1)栏名“简称(或別称)”能不能全面和准确反映这些情况?(2)有无必要和能不能把别称与简称明确分开?

我的回答全部是否定的。栏名“简称(或別称)”与下面的简称、别称不十分对应,表述也不够准确。

按照此表,安徽没有简称,有别称皖,甘肃简称甘别称陇,但人们常说,安徽简称皖,甘肃简称甘或陇。如此等等,都显示别称也都是简称。因此,既不能也没必要把别称与简称分开。

看栏名“简称(或别称)”,人们不会想到下面只有别称时也要加括号,比如“(皖)”。如果下面给别称加括号,栏名“简称(或别称)”的表述就不准确,可能应该写成“简称或/和(别称)”。对照右栏“省会(或首府)名”,下面并不区分省会和首府,不给南宁等五大自治区首府名加括号,写成“(南宁)”等,更能看出此表中间一栏的表述不对应和不准确问题。

最后略微讨论一下此表的另两个表述的不对应和不准确问题:一个是对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处理,另一个是表题下括注里的排序说明。

此表的表题里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因此,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列在表尾(尽管与前面的末行浙江省之间空了一行),使得此表显得有点名实不够相符。不过,现在的处理可能是出于更复杂的考虑,咱们就不视为表的设计者考虑不周了。

此表表题下的括注是“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而实际情况是,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名是这样排列的,省会或首府名并非也按自身音序排列,而是随所属省或自治区走。这虽然并不引起什么误解,但硬抠字眼的话,应该是不能完全对应的。如括注改为“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其实,此表按音序排列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如按现行通用顺序(形成原因包括地理、行政等多方面)排列。这里就不多议了。

8.《我国少数民族简表》的两行表前说明有两个表达不准确问题。

此表名称下有两行说明文字(p67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2)

纸质版p679

这两行说明文字的问题有二:

问题一,“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的表述不够清楚准确。

“除x外,……”是个比较特殊的表达形式,有时x被排除在后边说的情况之外,有时x被包含在后边说的情况之内,有时在外在内不好说清。比如网上捜“除……外”得到一句“有没有除竞赛外能简单上清北的方法推荐?”那么,请问竞赛算不算一种“简单”方法?读者多少有点犹豫吧?

类似道理,咱们问一下:按字面理解,在“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个表述里,汉族算不算少数民族?咱们也多少有点迟疑吧?

因此,这是一个不够清楚准确的表述。

试比较一下,如果不用“除……外”结构,而对两行说明文字略作调整,改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是不是就没有上述问题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当然,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修改办法。

问题二,约8%这个数字不够准确。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年”进行。在2010年的“六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8.49%。2020年“七普”中,这个数据是8.89%。“七普”数据于2021年5月11日正式公布。2020年7月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2版,尽管赶不上“七普”数据,但即使注意一下“六普”数据,也不应该以“约……8%”来处理。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3)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条文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4)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5)

来自网络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0.1个百分点就是大约140万人,而少数民族总人口还不到1.4亿,所以,“六普”中的0.49个百分点(超过650万人),“七普”中的0.89个百分点(超过1250万人),对少数民族人口来说都是不能算小、不可忽视的“尾数”。何况,即使按“四舍五入”法,“六普”的8.49%也应该简化成8.5%。而且,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汉族,不难预计“七普”的这个数字不会低于“六普”,因此,此表说明里对其在处理上也应该是往高(9%)靠才对。

这里最保险的做法也许是两种:一是直接用“六普”确切数据并说明来源。这样做的缺点是读者会明显感知资料陈旧。二是干脆不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回避了之。我想,设置这个简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供一种备查资料,告知55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它们的规范名称(包括规范用字)是什么。所以,把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简”去似无不可。

9.两个表的表题有措辞不统一和不准确问题。

比较《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和《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会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相似,同时,也会发现它们的表题都有可商榷之处。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6)

纸质版p682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7)

纸质版p684

既然两表这么相似,那么试问:(1)后者名叫“一览表”,为什么不把前者也命名为“一览表”呢?(2)前者叫“名称表”,为什么后者不在表题中“各国和地区”后加上“名称”,叫“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呢?(3)后者的表题中不说“各国和地区名称”,为计么不让前者的表题也不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改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别称)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呢?”

这么一比一问,就暴露出了它们的不统一和不准确问题。

拿不统一问题来说,前者的表题强调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后者的表题不强调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弄出这样的区别似无必要。

同样,前者左栏栏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名”,有“名”字,而后者左栏栏名是“国家和地区”,不是“国家和地区名”,不要“名”字,这似乎也是不必要的不统一。

二、电子版“书皮”上新的问题和错误

与纸质版相比,《新华字典》电子版“书皮”的变化不少。这些变化,除删去纸质版版权页这一点值得商榷外,其他做法都是积极的,值得肯定。但是,电子版在制作和扩充目录、设置页码“跳转”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和错误,显示其校对和软件测试都不够到位。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8)

电子版自我介绍页面

1.目录里有一个标题与内文实际不一致。

这就是本文开头小考题(2)。附录《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p 682),其标题在纸质版《总目录》里未弄错,而在电子版目录上把“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次序弄颠倒了。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49)

纸质版p682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0)

纸质版总目录第二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1)

电子版目录

“省、自治区、直辖市”,咱们从小学就开始按这样的顺序念了,媒体上更是天天按这样的顺序念着写着,权威文本的目录里怎么会把这个次序弄错,并且对这个明显错误校对不出来呢?

2.电子版目录的“目录”这个名称值得商榷。

纸质版的目录名叫“总目录”(加有“总”字),电子版的目录是扩充了的大目录,其中还包含“总目录”这条,现在却只叫“目录”,有点以小统大的不协调感。如改为“全书目录”或者改为“总目”或“目次”,等等,总之是变“大”或变不一样,可能会合适点儿。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2)

电子版目录

3.电子版目录里的项目符号使用不尽合理。

电子版目录,在四个标题前使用了內圈带把的双圈符号。但是,前一个标题“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是一级标题,后三个是“部首检字表”这个一级标题下的三个二级标题,两组不同级别的标题前使用同样的项目符号是不合理的。而且,多个一级标题中只给“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这一个加项目符号,也是不合理的。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3)

电子版目录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4)

纸质版总目录首页

电子版的目录在版式设计上还有类似的其他小问题,这里不再多议。

4.标明“正文(含附录)”的“跳转”实际上跳转不到附录。

在跳转状态页面点红(活)“正文(含附录)”,在“请输入页码”框输入任一附录任一页的页码,点“跳转”按钮,均不能跳转到该页码,而闪现“新华字典:正文共664页”的跳转无效提示。实际上,电子版的这里只设计了正文末页(p664)以前的页码跳转,没有设计通过页码跳转到附录的功能,而在软件测试和文本校对中均未检出这一bug。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5)

不能跳转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6)

不能跳转

当然,通过页码跳转到附录的功能可以不要,因为通过点击目录可以方便地到达任一附录的首页,接着从其首页再翻到后续各页。但这个功能不太必要,只能说明这个bug危害不大,并不能说明这不是个bug。

这个错误很好改正,就是可以把“正文(含附录)”中的括注“(含附录)”删去,最好再把其左边的“辅文”按钮的名称改为“书前辅文”或“正文前辅文”(因为辅文是书的正文以外的所有文字,还包括书后的附录等)。

我注意到,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纸质版、同一家公司制作电子版(App)的《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设置有同样的通过输入页码跳转到附录的功能,则能有效实现跳转,没有上述bug。

5.删去版权页不是个好主意。

《新华字典》的电子版(准确地说是App),基本移植了纸质版的所有页面,甚至包括空白页,而唯独删去了纸质版的版权记录页,并且没有以其他形式记录呈现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出版时间。这样做不恰当,也没有必要。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7)

纸质版版权页(照片)

拿纸质版的出版时间(2020.7)来说,它本来是该字典的重要信息。比如读者会据以推知,该字典附录之一《我国少数民族简表》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肯定是源自早于“七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旧数据。可是,现在缺这个时间,就可能有读者,尤其是晚几年购买此电子版的读者,误以为此占比源自“七普”数据。至于说《第12版修订说明》落款的“2020年4月”可以作为参照,也可以从网上查到第12版是何时出版的,那毕竟不够直接,有些麻烦。因此,单从出版时间这一点看,电子版删去版权页就不合适。

而其他页都保留,唯独不要版权页,似乎也实在没有必要。

关于正规电子图书的版权记录,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对记录内容及形式作了具体规定,其中“书号”(标识)和制作时间等是必记项。图书的App,尽管并不属于标准所称的电子图书,但关于电子图书版权记录的相关标准所体现的原则,是很值得App参照的。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8)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59)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0)

电子书行业标准(来自网络)

三、需要再强调的三点

结束本文之前需要再强调三点:1.《新华字典》仍然是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字典。2.对《新华字典》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的修订,都应该尽力做到精益求精。3.《新华字典》的修订和审校必须设法消灭盲区。

1.《新华字典》仍然是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字典。

本岛上一篇文章《〈新华字典〉最新版:凡例乱象仍未免》(8月1日发布),说了此字典凡例的不少“坏话”,本文又说了附录和电子版“书皮”的这么多“坏话”,两文加起来差错和问题达好几十个,对这本久负盛名,可谓金字品牌的权威字典,实在有些失敬。况且,字典的质量主要看正文,看收字、字形、注音、释义、例证等,而不是重点看“书皮”。但是,问题是问题,错误是错误,好书还是好书,瑕不掩瑜,《新华字典》依然是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字典,值得信赖。这是结束本文时我必须强调的。

关于这本著名字典的开创性、科学性、适用性、权威性,它的编纂历史和特色,它的文化贡献和地位,等等,著名的“得到”App在直播节目“启发俱乐部”第49期(2021.9.1,中小学正常开学的日子),请业界著名人士李倩女士作了全面的精彩介绍,并制作成了该App的一本“听书”,这里特推荐给网友一看或一听(均系免费资源)。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1)

得到App截屏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2)

得到App截屏

2.对《新华字典》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的修订都应该尽力做到精益求精。

《新华字典》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我本人几十年来就使用和保存有多个版本,包括目前的第一个电子版,称其“亲爱的《新华字典》”一点都不是矫情。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3)

电子版自我介绍页面

正因为如此,《新华字典》的修订者应该发扬一丝不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强化和落实守护好这个金字品牌的责任,尽力把字典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

3.《新华字典》的修订和审校必须设法消灭盲区。

从凡例、附录、目录(电子版)等处的问题不难看出,《新华字典》及其电子版的修订和审校是明显存在盲区的。其明显表现,就是对字典“周边”(与“中心”相对)重视不够。而其不太明显的表现,可能是对社会人士的意见重视不够。而且,多年多版均如此。这是必须改进的,《新华字典》的修订和审校必须消灭这样的盲区。

就在我撰写本文时,查知并从孔网买到了一本二手书:《我为〈新华字典〉找差错》(荷叶著,2017.9)。其《后记》显示,此书是作者不满于《新华字典》方的不谦虚纳谏才出版的。而比较此字典的第12、11两版,会发现书中的观点,部分已在此字典新版中体现,但部分明显有道理的观点并未在此字典新版中有所体现。现在,我选几个相关页面贴在后面,供感兴趣者参考。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4)

订单完成相关信息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5)

2017.9出版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6)

《我为〈新华字典〉找差错》页面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7)

《差错》后记第二页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8)

《差错》p30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69)

《新华字典》第12版页面(释文已修改)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0)

《差错》p82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1)

《差错p83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2)

《新华字典》第12版页面(释文已修改)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3)

《新华字典》第12版页面(释文未改动)

相关前文:

《新华字典》最新版:凡例乱象仍未免

新华字典你用过哪个版本(新华字典最新版)(7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