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9月23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傅佳敏)一座是美丽宁静的山川古城,一座是闻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相隔2000公里,中国版图上两个城市——汶川与义乌,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深厚的情谊。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1)

走进占地1200平方米的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义乌小商品。“大家手上做的无痕短裤,原料是从义乌运过来的,经过粘胶、压紧、线头打枣等几道工序的加工处理,便可以打标入袋。因为来料加工操作简单,我们这里的留守妇女、贫困户很快就能上手。”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的负责人杨梅对本端记者说。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2)

来料加工实现家门口致富

据杨梅介绍,自2019年初到达第一批货物算起,现在车间已完成加工并发回义乌厂方65万多条无痕短裤成品,“以前来料加工只做头道粘胶工序,现在要完成五道工序,加工单价从0.39元一条,提高到了1.1元一条,已经帮助300多名贫困户实现了收入增长。”

发展好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人才是关键。作为汶川县致富“经纪人”,杨梅多次到义乌接受来料加工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学习了小商品制作、服装生产企业的流水线工序和环节,在汶川县率先建立起了来料加工车间。如今,在她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里,员工大多是威州镇、绵虒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老人。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3)

正在给无痕短裤封边的工人名叫苏学芳,今年58岁,是威州镇七盘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先她在离家较远的绵虒镇上打工,自从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建到了家门口,她和附近的村民就来此上班,每月基本都能挣出2000元的工资,达到了汶川县的平均工资标准。“在这工作离家近,既能上班又能照顾父母小孩,我特别满意。”苏学芳说。只见她娴熟地拿起布料,脚踩缝纫机,只要5秒钟就能处理完一条短裤的线头。她指着摆放整齐的无痕内裤,掰着指头算起了“脱贫账”:“订单不停,我现在每天质检无痕内裤1000多条,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块钱的收入。”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4)

2018年8月,义乌市与汶川县签署了来料加工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10年内为汶川地区创造20亿的来料加工费收入。截至目前,在义乌的对口帮扶下,汶川已在全域建立了34个来料加工车间,其中标准化、上规模的乡镇车间9个,分车间23个,总面积8830平方米,购置并投产使用的生产设备共计80台,有千余名各族群众从事来料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特殊群体。

来料加工促进特殊教育学生就业

在车间里,记者注意到一个埋头认真工作的年轻小伙,正在往压侧边的机器上放置布料。小伙名叫徐钰斐,今年20岁,是一名聋哑人。去年从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和另外5位聋哑毕业生一起,在义乌的企业实地学习了一年的来料加工、生产流水线操作。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5)

“义乌的工厂每个月给他们保底3000元工资,还有师傅手把手教他们,因为他做事很认真,老板和师傅都对他很满意。” 杨梅说,这个扶贫车间里的聋哑人还有很多,“因为聋哑人无法和别人交流,其他的职业会受到限制,但是来料加工产业可以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工作。“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6)

“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保障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有业可就、有钱可挣,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出路增添了信心。”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苏志友说,从去年开始,该校陆续有10多名学生到义乌跟岗学习,他们学成返校后,成为学校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的技术骨干。

作为阿坝州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浙江省金华市对口支援办给予的1200万资金帮扶下,新建了六层教学综合楼项目,总建筑占地4000平米,涵盖小学至高中以及中职教育的相关功能教室。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7)

“我们的目标是让阿坝州所有的特殊教育学生都能享受到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苏志友校长说,“新的教学楼建好以后,学生人数从30人扩充到了现在的140人,目前学校共有老师46名,基本都是本科学历,其中有10多名是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

针对聋哑学生,汶川特殊教育学校把小商品手工融入课堂教育,为学生们毕业后到扶贫车间就业提供基础。此外,“一些陪读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学校的来料加工项目中,做手工补贴家用。”苏志友补充道。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8)

从贫困劳动力到残疾低保户人员,从合作社成员到异地搬迁社区居民,从中职学生到聋哑特教生,汶川县的扶贫车间数量和吸纳人员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汶川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

浙江义乌还有什么是按斤卖的(义乌小商品为啥)(9)

以“义乌所能”补“汶川所需”, 未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将继续推动产业协作、教育合作、改革输出等全方位帮扶,真正实现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根据汶川县的发展规划,未来将以汶川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为示范,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全面开花,依托浙江庆春线业、义乌宝娟年画等文创企业,推动阿坝特色羌绣元素融入产品,持续推动来料加工本地化,进而提升汶川县乃至阿坝州的经济发展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