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的各种称号(小姐姐小哥哥)
回顾历史,社会流行称谓有变迁,但如此萌化很罕见。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一时间,“小姐姐”“小哥哥”“本宝宝”……这些自带卖萌属性撒娇天赋的称谓流行起来。“小姐姐”一词最早出现在二次元世界中,是粉丝对萌系女生的昵称,后来,通过弹幕网站与动画论坛的传播,二次元的“小姐姐”走向了大众视野,顺便带火了“小哥哥”。
视频截图
有人认为自称“本宝宝”很萌,有人则觉得这纯属恶意卖萌,个人审美有差异,这很正常。不过,社会日常称谓的萌化现象有泛滥的趋势,譬如有的政务新媒体满屏“小姐姐”“小哥哥”,虽然非常萌,却显得有些轻浮,虚化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也有损政务工作的严肃性。
自称“本宝宝”的人,往往不是个宝宝,很有可能是一位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本是低幼龄的萌系文化,却在成人中间刮起了一阵旋风。真正的宝宝本身就非常天真可爱,不需要刻意装萌。倒是很多成年人本身不萌,却觉得自己很萌,通过刻意模仿儿童说叠词的行为,来塑造呆萌可爱的身份认同,说好听些是卖萌,说得不好听则是幼稚。
回顾历史,社会流行称谓有变迁,但如此萌化很罕见。上世纪中期,社会上流行相互之间称“同志”,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称对方为“同志”;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师傅”这一带有劳动气息的称谓广泛流行起来,后来推而广之,“师傅”几乎成为一个用于各行各业的普通称谓,警察甚至也被称为“师傅”。上世纪末期,“小姐”“先生”“女士”从南往北流行起来。无论是“同志”“师傅”,还是“先生”“女士”,虽有鲜明时代特征,但这些称谓至少都与工作、责任或礼节有关。
如今,尤其是在互联网社交中,处处都有“小姐姐”,遍地都是“小哥哥”,萌过了头的现象需要纠偏。前几日,我去一家快餐店吃饭,一位服务员一改常态地对我说:小姐姐,筷子在门口拿哦,不知其他顾客听到了如何作想,反正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私以为还是“您好”听得更舒服。
【编辑:符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