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

叶挺有何过人之处?在36名军事家中和元帅并列,远高于其他先烈!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1)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为首的中央军委认定的36个军事家,叶挺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36名军事家,排名非常有讲究。

排在最前面的是几位统帅级的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

之后是十大元帅,其中朱老总已经排在统帅中了,而林总则排在所有军事家的最后一个。所以这里的元帅实际有八个。

元帅之后就是叶挺,他的排名十分特殊,高于后来曾任国家主席的两位军事家杨尚昆和李先念。这两位军事家如果在1955年参加授衔的话,大概率会是大将,杨尚昆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红三军团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最高担任过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而李先念则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新四军师长和中原军区的主要领导人。

叶挺的排名高于他们。

在两位国家主席之后,是十位大将。

再之后就是建国之前就已经牺牲的先烈。

但这36位军事家的基本入选标准就是大将资格。

22年的战争岁月,涌现何止成百上千的优秀将领?为什么只有这36人被称为军事家?而叶挺又为何在这份名单中居于如此特殊的地位?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2)

叶挺具备很硬的“学历”

在近代中国,有三所十分知名的“军事院校”,被称为军事家的摇篮,那就是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和后来的黄埔军校。

其中,保定军校作为军校中的代表,培育出一大批当年在军界大放异彩的人物,包括蒋介石、白崇禧、张治中、傅作义等对中国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军政大佬。

保定军校全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比起后来著名的黄埔军校,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出名更早、资历更高、职级更高,几乎算是黄埔学生的老师辈。

叶挺就毕业于保定军校,而且毕业于质量最高的保定六期,相当于后来的黄埔一期和四期。和他同期的还有他的两位广东老乡薛岳和张发奎,说来也巧,他们后来都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分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一、第二、第三营营长。

叶挺毕业于这样一所当时国内顶尖的军事院校,军事素养自然过硬,后来他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影响巨大的军事家,不是偶然的。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3)

“北伐名将”,几乎成了叶挺的专用称呼

北伐名将其实有很多,那个时代风云际会,既是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更是英雄造时势的时代。

张发奎肯定算是北伐名将,他是北伐铁军第四军的军长;李宗仁肯定也是北伐名将,他是钢军第七军的军长;白崇禧肯定也是北伐名将,作为事实上的参谋总长,他还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龙潭战役,这场战役没能让孙传芳咸鱼翻身,却让年轻的白崇禧扬名立万!

但这些北伐名将都远不如叶挺那么有名,以至于“北伐名将”成了叶挺专用的,后来一提“北伐名将”,就指叶挺一个人!

为什么?要知道张发奎、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些人都是一方诸侯,实力强劲,是占据一省或数省的地方实力派,而叶挺在当时不过是个团长而已。

原因只有一个,叶挺独立团的勇猛善战代表了北伐精神!

北伐中,叶挺独立团的敌人是号称“当代关公”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两湖拥兵十数万,实力非常强悍。但在叶挺独立团的冲击下在汀泗桥、贺胜桥一败再败,尽管这位北洋军中号称战神的大军阀亲临督战,甚至砍下了临阵脱逃的几个团长的脑袋,但仍然挡不住叶挺独立军的高歌猛进!

叶挺在军中威望极高,曾当过叶挺部下的粟裕大将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讲过一个例子,在一场战斗中,局势不利,敌军炮火太猛,战士们不得不稍有退却,突然传过来消息,说叶挺到了,于是战场局势立马发生逆转,有一个营长本来受了伤,躺在担架上呻吟,一听叶挺来了,立即跳下担架冲上前线!

后来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支红军的时候,为了助重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的大名,就命名为红四军——而且,红军初创时期,竟然有三个红四军!

叶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4)

南昌起义,叶挺的部队是主要班底,而且战斗力最强

南昌起义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枪是从哪里来的呢?

南昌起义主要班底主要三个部分:

朱老总贡献了500多人,后来组成一个架子军;

贺老总贡献了他的20军,下辖两个师;

叶挺贡献了他的11军,11军可是标准的三师建制,而且从战斗力上讲,要高于贺龙的20军。

上述三个人,可以算是“带资入股”,而且抛家舍业,原来的高官厚禄全不要了,一心闹革命。那时候无论是朱德、叶挺、贺龙、聂荣臻、叶剑英还是刘伯承,都已经在旧军队里混到了师长军长,都已经是中将军衔,一听要起义,把自己压箱底的家当都贡献出来了。旧军队里,部队就是宝啊,部队就是自己的私产财产啊,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部队贡献给党,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所以,从这个贡献来讲,贺龙的南昌起义总指挥、叶挺的前敌前指挥其实已经奠定了他们的元帅军衔基础,更不要说叶挺在当年年底又担任了广州起义的总指挥。

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对叶挺说你是我军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战史要从你写起,尽管只是说说,但并非没有道理。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5)

新四军第一任军长,历史的选择,众望所归的人物

叶挺在军中的经历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没有当过一天红军。

我们经常说陈毅、粟裕、张鼎丞等人的经历很特殊,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长征,留在南方打游击了。但没有当过红军的顶流将领,估计叶挺是唯一的一个吧。

有人说叶挺在广州起义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怎么说没参加过红军呢?其实仔细想想,广州起义的那时候连“军”都没成型,哪里来的红军呢?公认的第一支红军是朱德和毛泽东在广州起义的次年在井冈山建立的,即前面所说的红四军。

红军在国内和国民党对峙的时候,叶挺在国外游历。但他一回国,就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出任新四军军长。

新四军军长这个职位太重要太敏感,蒋介石不会同意让叶剑英当军长,同时延安方面也不会同意陈诚、张发奎等人掌握新四军。于是,叶挺成为新四军军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在国民党抢先发表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之后,叶挺应毛泽东之邀,专门去了趟延安,完全达成共识,因此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始终是人民的军队,一直由中国共产党掌握。

在新四军中,叶挺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将领,他从来都是一身笔挺的军装,讲究品味,喜欢照相,还带了一个会做家乡菜的厨师。他和周恩来的关系非常融洽,和陈毅也有着很深的交情,在他空难去世后,陈毅惊闻噩耗,专门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长诗《哭叶军长希夷同志》,有兴趣可以找来仔细读读,个人认为这是陈毅诗作中最具文采和真挚感情的一首。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6)

囚歌:人的身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新四军在遭遇敌军突然袭击时,叶挺表现出一个军事家应有的素质和担当,当时中央已经来电明确由他对部队的军事行动全权负责。

在饶漱石的建议下,叶挺下山与敌谈判,不料从此被扣押,过了五年囚徒生活。

最早叶挺被关押在江西上饶李村监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奉命前来探视,带来了蒋介石的“关怀”:只要叶挺承认新四军违反军令,就立即放他,让他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叶挺没有说话,只是在狱墙之上写了十个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顾祝同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同时也是皖南事变的凶手,看到叶挺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于是让叛徒赵凌波去劝降,结果刚进门就被叶挺连打带骂轰了出来,赵凌波都不知道单独关押的叶挺是如何知道他背叛的消息的。

在上饶,叶挺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大意是请求上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也可,但希望能把其他被关押的新四军将士放出去——结果蒋介石自然不敢让他上军事法庭,但更不敢放人。

后来,叶挺辗转自桂林被押解到重庆,一年多来叶挺不理发不剃须,戴笠请他理发,说蒋介石或陈诚可能会来见他。叶挺说:“我不会为了见什么人而修理须发的。”于是顶着一头乱蓬蓬的长发见陈诚。

陈诚也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和叶挺私交不错,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陈诚还是保荐人。但陈诚此来也只是劝叶挺和蒋介石合作,担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对叶挺要求释放新四军战俘的事却顾左右而言他。

叶挺对此极为愤怒,陈诚尴尬之极,只好灰头土脸地走了。

甚至在此期间,蒋介石亲自接见叶挺,叶挺在事后向党中央整理了一份书面资料。两人面谈自然也是而散,蒋介石劝他再好好想想,而叶挺的回答直截了当:请枪毙我吧。

在重庆被关押期间,叶挺写了著名的《囚歌》,最有名的一句就是“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绝不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前文说了,叶挺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认准了的事情,百折不挠。

觉醒年代叶挺名场面(叶挺有何过人之处)(7)

36名军事家名单上最特殊的人,如果活到1955年,会不会当上元帅

叶挺于1946年3月4日出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闻讯极为兴奋。

但不幸随即发生,仅仅一个月,1946年4月8日,叶挺乘美方运输机飞赴延安时,在黑茶山飞机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和叶挺同机遇难的还有他的三位亲人(夫人李秀文、两个孩子,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阿九,阿九都没有来得及正式起名),著名共产党人邓发、博古和王若飞以及王若飞的舅舅、教育家黄齐生也同机遇难。

空难现场十分惨烈和血腥,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和叶挺坐在一起,躯干基本完整,但表现极为惊恐,眼球被甩出体外,美方四个人死在驾驶舱中,摔为粉碎,很多人身首异处,到处散布着人体组织,叶挺的小儿子身体碎裂烧焦,被挂在一颗树上……

这次空难造成17人死亡,周恩来为此放声痛哭,哭他的好友叶挺,也哭战友博古和邓发,更哭王若飞,他那时都想到了在未来的新中国,王若飞本来可以当个副总理的。

黑茶山空难,也叫“四八空难”,我党一下子失去了好几位优秀领导人。

话又说回来,如果叶挺活到1955年,他能不能当上元帅。

这个话题风险太高了,不管得出什么结论都会有很多人骂。但从叶挺在36位军事名单中的特殊地位与排名看,似乎已经说明了某些问题:他排在元帅之后,两位国家主席之前,很明显,是把他当元帅看的。

但有些军事爱好者的考虑也不无道理,毕竟叶挺有十年空白,没有任何红军经历,也不曾开辟过任何根据地,解放战争也是空白……

但综合而言,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这也是很多军迷朋友的结论:如果授衔,必是元帅;但也可能不授,转入地方。

这很好理解,如果授衔,以他的资历,不可能屈居大将,也不可能让他曾经的部下陈毅和粟裕等人军衔高过他;但如果不授也有不授的道理,除非皖南之后,他真正掌握新四军,并有极大的发展,而且在解放战争的战绩也强于陈毅……

但这一切都是如果了,而历史没有如果。叶挺已经活在了历史中,也活在中国人的心中,那就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