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

2014年,李小可在黄山写生

“实者”的穿越

李小可 与“水墨家园”散记

文|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

Part 3

水墨家园—黄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中国人对于黄山的评价。的确,黄山的美最能表达中国人对于山水气质的认知。

李小可说:“我觉得它跟中国的水墨好像有一种本质性的契合。就是说,这个山还是很具象的,但又千变万化,就跟水墨的黑白一样,这黑白能承载无限的想象和空间变化。如果你能够走进去,能把它与传统和现实生活衔接起来,就会幻化出一种无限的表现空间。”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2)

李小可 云山

设色纸本

70×68.5cm 2011年

款识:云山,辛卯小可。

钤印:李小可印、有无之间。

因此,黄山使太多文人墨客留下诗句与墨迹,以至于面对这样一座被人化的山,会生出无可说、无可画的感慨。然而,李小可还是选择了黄山,因为他与黄山的确渊源深厚。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3)

李小可 听泉

设色纸本

70×46cm 2011年

款识:听泉,辛卯小可。

钤印:李小可印。

早在1978年他即陪父亲李可染来到黄山写生 ,甚至在这里巧遇了日本艺术大师东山魁夷。之后又和周思聪、卢沉等艺术家多次到黄山写生。如今,他担任黄山书画院的院长,画黄山既是缘分更是责任了。

而对黄山题材的创作,他淡淡地称其是在补课。补面对造化时,写出他对自然感知的领悟课,补面对前人创造的传统课,由此建构自己对黄山的“重新认识”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4)

1978年,李小可与父亲李可染在黄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5)

1986年,李小可随卢沉、周思聪等人在黄山写生(左一:李小可、左三:卢沉,右一:周思聪)

小可老师常说“学步问道”“以学为进”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学”不仅是向传统、向前人学,更重要的是向自然造化取宝,而这一行为本身也是某种传统,只是小可老师的“师造化”走得更远。

小可老师对我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经典的东西把握不住,反而会成为你的弱点。

因为那些传统程式化的语言太过丰厚,要为我所用是难的,而身在其中,又要表达自己审美的特殊性,必须找到突破的途径,这也不仅仅是“进去”和“出来”的问题。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6)

李小可 禅寺雪

设色纸本

70×70cm 2016年

款识:禅寺雪,丙申小可。

钤印:小可、神韵、有无之间。

面对黄山,李小可试图用画笔穿越经典,将黄山这座被人文化的对象,再次激活,通过画面活化被固化的黄山。他与可染先生一样,依然从写生入手,搜寻着那些最直接的感动。

比如,他深为徽派建筑中的黛瓦的细腻与繁复所触动,他就不会轻易地一笔带过,而是将那些细碎的瓦片一片片画出来,这样的耐心是对自己情感与发现忠实的纪录。复杂的瓦与简约的白墙所形成的对比,自然会给画面注入更为充分的情感。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7)

2017年,李小可在黄山天都峰写生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8)

2016年,李小可在雪后的黄山始信峰留影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9)

2011年,李小可与妻子刘莹在安徽写生

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写意,也就成了有源之水。从他近两年的写生以及作品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已然可以看到李小可对黄山的阐释明显形成了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以线条为主。具有代表性的《黄山归来不看岳》与《黄山天下无》两幅作品,一横一竖,皆是山势雄浑,层层叠叠,作品重在强化山与山的穿插,重在体现线的力量与苔点的厚度,而少了云雾的缥缈,去了奇峰的妖娆。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0)

2012年,李小可创作七米巨幅作品《黄山天下无》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1)

李小可画案

▼请手机横屏欣赏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2)

李小可 黄山天下无

设色纸本

145×729cm 2012年

款识:黄山天下无,壬辰春月小可画于黄山观瀑楼。

钤印:李、小可、问道、在精微、踏遍青山、有无之间、水墨家园。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3)

李小可 黄山归来不看岳

水墨纸本

301×124cm 2011年

款识:黄山归来不看岳,辛卯小可画于观瀑楼。

钤印:李、小可、神韵、墨声、在精微、黑白天地、踏遍青山、水墨家园、有无之间。

而在今年,我看到李小可笔下的黄山有了另一种面貌。他开始在线条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了“染”的成分,甚至那些被概念化的苔点开始有了更多表情,从黑到白的层次也越加丰富。

此时的黄山开始在坚实的骨骼上,生出了丰盈的、婀娜的、温润的柔情。《雨后云山》《皖南雨后》更借助了雨的气息,而将徽州的景致情感化了。因此,

李小可笔下的黄山,已然不是梅清的黄山,不是渐江的黄山,更不是李可染的黄山,开始令观者领略到颇具厚度的李小可的黄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4)

李小可 徽村

设色纸本

69×69cm 2014年

款识:徽村,甲午小可。

钤印:小可、神韵、水墨家园。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5)

李小可 苍岩墨韵

水墨纸本

137.5×70cm 2017年

款识:苍岩墨韵,丁酉小可。

钤印:小可、神韵、在精微、有无之间、踏遍青山。

北京、雪域高原、黄山,传统与当代,李小可穿越其间,体验着、表现着。他是一位走远路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有几分慢热,其风格甚至在近年还在缓缓地变化着。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去探望他时,常会有些新鲜的发现。

李可染先生曾说“千难一易”,能去直面“千难”需要一个“狠”字,对画面,对自己,李可染先生是这样做的。

如今的小可老师不仅在生活的体验以及他的作品中彰显了这个“狠”字,而且他恐怕已然翻越了“千难”而开始体验创作的“一易”了,他甚至在触及水墨“程式”的妙处。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6)

李小可 天都迎客

设色纸本

180.5×96.5cm 2020年

款识:天都迎客,庚子夏可画。

钤印:小可、神韵、墨天、有无之间。

正如他自己所说:“‘水墨’是我艺术生涯选择的主要语言方式,也是缘”,更是李小可的宿命。

他任命于自己家庭的熏染,任命于用墨笔描绘“水墨家园”。这样的家园是将那些传统、那些自然造化、那些个人的感悟以及视觉的经

验融为一处的文化家园,一个“实者”建构的家园。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7)

2012年,李小可在创作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8)

李小可生前最后一幅作品《黄山》(未完成) 2021年

- 完 -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19)

黄山归来不看岳攻略(黄山归来不看岳)(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