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面驴肉蒸饺蒸多长时间好(长官包子大柳面)
宁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隔河相望,其原名临津县,因临鬲津河得名。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县城毁于大水,东迁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宁津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蛐蛐产地,当地所产的蟋蟀自古以骁勇善战而闻名,斗蟋蟀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一项很普遍的传统文化活动。现在,宁津县城、龙集乡、孟集乡、柴胡店镇等都形成了全国性的蟋蟀市场。
宁津县有三大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到保店"。这句宁津民谚,说的就是这三大名吃。
大柳面
大柳面因始于大柳镇而得名,有"金丝缠碗"的美誉。它缘于二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间,盛行于清末民初。其制作工艺独特,它以精粉为主料,据季节不同加不等量的碱和盐,和面用水时东暖夏凉,讲究的人家还要加入蔬菜汁,把面反复揉压。饧后再擀成薄片,再切成长约2尺的长条。
水开后,手拿面条如提纲撒网,面入锅内形成扇面,稍加凉水,再开后一翻一滚即可捞出装碗,装入碗中的面细如银丝,晶莹透亮,有一股浓郁的麦香味。口感更是绵软柔韧,润滑爽利。吃大柳面时,所配的卤子一般可分为炸酱、肉卤、麻酱、海鲜、鸡蛋五种。吃时随意加入,温食凉用,十分美味。
长官包子
“长官包子”始于清道光年间,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面白皮薄、肉多馅肥、软而不粘、兜馅韧而不破,熟后如盛开的菊花。
“长官包子”的产生,并不像它的味道那样美好。据传,清光绪年间,袁世凯在山东围剿义和团运动,横征暴敛,逼得本来就很贫困的回民同胞有的下了关东,有的沿街乞讨,好一点的就做个小买卖糊口。"包子果子宰牛羊,吃五行来贩卖粮"就是那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在“长官”这个集镇上,摆摊的特别多,单是包子铺就有18家。这些包子铺各有特色,争奇斗艳。
而集众家之长的,当属张家的包子铺。他家经过十几年的细致琢磨,广证博采,制作出誉名四方的包子。又逢长官地处三县之交,来赶集的食客越来越多,又往往四处扬传,以致长官包子的名声越传越远,四周百里之内无人不晓。
长官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要剔尽筋骨,先切块,后剁碎,达到细而不泥;配葱姜细丝,加小磨香油、上等酱油、花椒水等调料调馅;发面稍嫩,使之兜馅而不破,入口软而不粘;包时上捏三十二褶,兜油笼味;熟后宛如盛开的菊花,味、色、形俱佳!
保店驴肉
保店驴肉又名保店五香驴肉,成名于清嘉庆年间,因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全国,成为宫廷贡品。保店驴肉选优质黑驴为肉源,其食法可热可凉,保店驴肉精品为全驴宴,可分为上八锦和下八锦(上八锦:驴鞭、心、肝、肚、套肠、万口、口条、蹄筋;下八锦:前腱子肉、后腱子肉、五花肉、里脊、脖头肉、驴脸肉、肋扇肉、尾过肉)。
保店驴肉是清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所创制,然而,真正让保店驴肉声名远扬的,竟是当地的武林豪杰。据说,当时有一位"南拳李",在保店开有武馆,门下弟子上千。这使得河北沧州有个自称"北脚王"的人心里不服,便前来踢馆。
二人商定不动手过招,只表表功夫。于是,二人与众多看客一起来到一片杨树林中,"北脚王"挺身抬脚,将一棵碗口粗的白杨树拦腰踢断,众人齐声叫好。随后,"南拳王"走到一棵略小的树前,双拳缓缓向树推去,只见这棵树未见动静,树后几步远的另一棵比"北脚王"踢断的树更粗大的杨树,却被一下子击断。见此情景,"北脚王"自愧不如。
后来,武林中人请教"南拳王"何以有此神功,"南拳王"道,这全得益于保店驴肉,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七穴八脉。从此,宁津四处闯荡江湖、习武卖艺的人为强壮筋骨,便常食驴肉,并将此说和保店驴肉一起,带到四面八方。
宁津县除了独特的美食,还有一棵罕见的大树——杨抱槐。高大的白杨树腹中长出一棵国槐,两树连体并生,枝叶交错,蔚为奇观。据说杨树树龄已有600多年,槐树树龄也有70多年。
每逢盛夏,繁茂的掌形树叶簇拥着串串羽状的槐叶,遮天盖地。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闲话,惬意非常。若值槐花盛开季节,簇簇白花缀于绿叶之间,清风徐来,馨香扑鼻,蜂拥蝶绕,飞鸟鸣啭,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