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方法(看完远离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方法(看完远离呼吸道传染病)(1)

温/馨/提/示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方法(看完远离呼吸道传染病)(2)

冬春季是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维护广大师生健康,提出以下温馨提示:

✦营养均衡,多饮水、合理作息,并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室内注意多通风换气。

✦户外活动时做好保暖措施,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应在门口适当停留片刻使身体能够适应温差。

✦保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

✦传染病流行期间尽可能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人多的地方活动。公共场所戴口罩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方法(看完远离呼吸道传染病)(3)

呼吸道传染病小知识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咽、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以咳嗽、流涕、发热为主要症状。

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一)流行性感冒(二)水痘(三)麻疹(四)风疹 (五)猩红热(六)流行性腮腺炎(七)结核病

(一)流行性感冒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们通常对流感很熟悉对流感知识可能不是很了解,此病不仅危害人类,对动物的危害也很大,严重时甚至还会使大量动物死亡,所以我们要积极呼吁对流感知识的宣传及预防。

二、流感注意事项

1.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二)水痘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二、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三、预防

做到勤通风,勤晒被;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勤洗澡,增强学生防病意识。

(三)麻疹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3个月~7岁的小儿,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麻疹病毒存在于患儿口腔、鼻腔及眼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没有出过麻疹又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吸进了麻疹病毒,90%以上就会被传染。

二、如何预防麻疹?

1、应首先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计划地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使机体获得对麻疹的自动免疫能力。我国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不宜过早接种。

2、对于密切接触了麻疹患儿的易感儿应检疫观察3周,应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使其获得暂时性保护而不致发生麻疹或仅发生较轻的麻疹。

3、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麻疹患儿即应早期隔离,避免其他孩子与之接触,以阻断其传播。麻疹患儿一般要隔离到出疹后6天,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10天。

4、切断传播途径。患儿衣物应在阳光下爆晒,患儿曾住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应开展麻疹知识宣传教育,了解防治麻疹的常识,提高群众防病保健的水平,流行季节中易感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四)风疹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发。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病人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排到空气中而造成健康人感染。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于发热后1-2天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颊部,于1天内迅速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及足底常无疹。皮疹为淡红或红色斑丘疹2-3天即消退。脾和浅层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较明显。疹退时,全身症状亦渐消退,肿大的淋巴结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二、如何预防?

1、风疹是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病毒,经常开窗通风可加速空气中风疹病毒的死亡。因此,教室及宿舍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2、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4、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尽量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避免与其面对面讲话,当周围同学发病后应避免到医院进行探望。

6、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

7、如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进行诊治,不要到私人诊所看病或自行服药。

8、一旦被诊断为风疹,为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多吃水果,多饮水。

(五)猩红热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三、如何预防?

1.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对于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着,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六)流行性腮腺炎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三、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昰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不易鉴别,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发生惊厥。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脑炎症状可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也有腮腺肿后2周内出现。脑电图可有改变但无特异性。一般预后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留有后遗症。中国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2.睾丸炎

男性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14%~35%。早期症状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头疼、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阴囊临近皮肤水肿、发红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常伴发附睾炎。

3.卵巢炎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卵巢炎症状有发热、呕吐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导致不育的报告。

4.胰腺炎

严重胰腺炎罕见,轻型及亚临床型较常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如不伴有腮腺肿大可误诊为胃肠炎。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U/dl(正常为0.2~0.7U/dl)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

5.其他

心肌炎、肾炎、肝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关节炎等。眼的幷发症有角膜炎、泪腺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乳头炎。一般3周内恢复。

四、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七)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头发和指甲除外),其中以肺部最为多见(80%)。

二、感染上结核菌就一定会发病吗?

一般来说,接触菌阳病人后1-2%的人一年内发病(PPD强阳性跟踪观察一年),2/3不会被感染,1/3被感染成为携带者,一生中发病概率大约10%。主要取决于自身抵抗力及接触菌的数量和毒力。

三、怎样自我发现肺结核?

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此外胸闷、胸痛、持续低热(午后、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消瘦≥ 4周、持续夜间盗汗、午后发热、两面颊潮红等为肺结核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 ,膝关节痛、下肢无力、结膜炎也偶见。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应当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接受检查和免费治疗。

四、如何降低发病风险?

1、生活有规律。

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均衡,适当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

2、预防与之有关的相关疾病。

糖尿病,可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4倍。艾滋病,可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30倍。其他如矽肺、胃肠道疾病、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戒烟。吸烟数量越大,患结核病机会越多。

(2)限酒。大量饮酒可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同时酒可损伤肝脏。

(3)避免长期熬夜。

(4)减少去网吧次数。

4、对高发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的重点对象是新发现的排菌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中结核菌素试验反应≥15mm或有水疱的成员。

五、如何预防?

控制传染源,积极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结核病患者;

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保护易感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坚持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密切接触者及时接受相关检查,高危人群要预防服药。

来源 | 后勤管理处 医务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