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

《泉州市少先队周刊》报纸版面

阳光下的教育,正如阳光温暖大地。

在泉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曾旭晴的眼中,阳光是自然晴好的意象,更是教育美好的境界——

●校园里的那个“人”

校园如阳光,立德树人,熠熠生辉。

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变成那一个“人”。

学校里有个“人”好奇怪,她从来不上课,每天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着小朋友上下课,无论刮风下雨,都不离开半步。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她就那样风雨无阻地立在那儿,睿智的目光时而温和,时而严肃,向我们诉说着实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她,就是泉州市实验小学里的“人”字雕,雕像形状是个大大的“人”字立在一本翻开的“书”上,只要在泉州实小读过书的每一位校友都知道,“人”字雕塑最上方的时钟,时间指向8点,寓指学校里的学生们就像早晨8点钟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

谈及“人”字雕的深刻寓意,曾旭晴校长说,底下那本翻开的书,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代表学校教书育人工作;书上站立的“人”,代表着我们沐浴在“和谐、阳光”的校园里,今天是阳光的实小人,长大成长为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卓然而立的“大写”之人。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2)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3)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4)

●阳光少年 充满活力

学生如阳光,眼里有火,心中有光。

“我希望从实小走出去的孩子,充满自信阳光,富有青春活力,像早上初升的太阳一般。”

晴日暖风,草木葳蕤。七月,在实小校园里黄澄澄的芒果弥漫的清香中,又一届莘莘学子即将挥别母校,昂首前行。

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在泉州市实验小学红领巾管乐队奏响《欢迎进行曲》后拉开了序幕。“双塔屹立,古榕长青,爱拼精神激励着我们;品行规范,学有所长,雏鹰展翅放飞五彩的梦……”随后,全体师生再次动情齐唱《泉州市实验小学校歌》,熟悉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今天,你们在阳光校园里读书,快乐学习,以学校为荣;明天,你们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以你们为荣。”曾旭晴校长的致辞从“人”字雕的寓意里娓娓道来,从一笔一划学写字的踏实勤勉,到一撇一捺学做人的内外兼修,曾校长带领大家重温了实小“卓然而立,实验进取”的校训,希冀毕业学子都能秉承母校优秀传统,践行阳光理念,做一个阳光少年,继往开来,开拓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毕业典礼的最后,曾旭晴校长亲自为所有毕业学子颁发毕业证书,同学们依次走上舞台,郑重地从校领导手上接过证书。这一本本鲜红的证书不仅是六年实小岁月阳光成长、童心筑梦的缩影,更是所有毕业的学子憧憬未来、扬帆起航的见证。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5)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6)

●阳光课程 凸显特色

课程如阳光,灿烂如曦,蓬勃向上。

“我们要培养的是卓然而立、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要让阳光照耀校园的每个角落。”

看,泉州实小东、西两大门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走近一看,原来是40多名“大、小书法家”正在提笔研墨、凝神屏气,一丝不苟地义写春联,每年的春节前夕,泉州实小师生的手写春联都成了“抢手货”,受到了众多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的热捧。

“亲手写的春联才更有味道,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优秀传统不能被忘记。”接过一幅幅墨迹未干的春联,家长们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笑意。有家长兴奋地拿着刚写好的春联在朋友圈里“晒”。

曾旭晴校长笑着说:“‘千人千笔’已成为校本教学特色之一。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学做人。书法艺术是实小特色校本课程中的一张耀眼名片,要让它实实在在扎根在校园里,只有接地气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多年来,泉州实小始终以课程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富有特色的阳光课程文化。在课程文化建设上,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千人千球”、“千人诵读”、“千人拳操”、“千笛百器”等“八千”校本特色;打造“四度”阳光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施阳光体育,构建开放的大体育格局,力求培育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7)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8)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9)

●阳光德育 激励成长

德育如阳光,播撒希望,温暖向上。

德育的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泉州市实验小学红领巾种植园里,孩子们拿起工具,培土、浇水,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家也不怕脏不怕累,有工具的用铲子铲,没有工具的用手拔除杂草,充分展现了“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红领巾精神。“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蔬菜的生长过程,懂得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四年级的傅同学说。

这片校园里的“绿色天地”,就是泉州实小阳光娃们都喜欢的“红领巾种植园”。曾旭晴校长表示,小小的种植活动,能让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田园间辛勤播种,快乐收获的滋味。同时,孩子的责任心、对自然的探索欲、观察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构建阳光德育体系上,学校多点进行创新实践,积极创设阳光德育阵地,先后成立了15支学生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实行“三定一流动”方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社会服务和实践能力;在阳光德育教育评价上实行“八大星、八大章”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0)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1)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2)

●阳光教师 乐业合作

教师如阳光,永葆热情,生生不息。

“阳光教育,其实要达到的是光合作用。要想往学生心里撒播阳光,首先教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

“虽然我平时工作任务多,但是只要有老师开观摩课,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积极参与研讨,并对他们课堂总体情况作出评价。”曾旭晴校长说,“学校里每次有老师要参加教学比赛,我们总是集小组老师之力,集思广益,不断地优化改进。”

每次研讨后,曾旭晴校长都迅速组织老师团队开展评课活动。老师们谈收获,谈想法,大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探寻高效课堂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

几年来,在曾旭晴校长的带领下,泉州市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矢志创新、大胆探索。有一次,学校冯春燕老师代表泉州市参加了全省语文观摩评比。曾旭晴和语文团队的老师们经常利用上课时间讨论和打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一天晚上快8点了,曾旭晴下班在家做饭,菜炒了一半,她的灵感突然闪现。于是她放下锅里煮得半生半熟的菜,拨通了冯春燕老师的电话,一讨论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专注于研磨和研究创新,曾旭晴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 促进学校整个教师团队业务水平持续提高。

正是因为曾旭晴校长对学生们、对老师们的关注和培养,泉州市实验小学才能给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呈上一堂堂充满思维碰撞和生命活力的本真课堂。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3)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4)

“学校如果充满阳光,师生就都能在阳光下成长,都能成为阳光的人,幸福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曾旭晴说,她要做的,就是继续让教育走在充满阳光的路上。

小升初习惯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泉州实小上)(15)

《泉州市少先队周刊》报纸版面


记者:周桃园

摄影:苏泽洪

美编:张晓芳

编辑:俞洋铭 王婉清 杨玉树

总监:林月云

副总编:郑朝木

总编:赖礼建

出品:泉州市红领巾通讯社

主办:共青团泉州市委 泉州广播电视台 少先队泉州市工作委员会 泉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