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束河(又想去束河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古镇情怀,江南水乡,烟笼人家。
穿越历史的烽烟,我们再见丽江这座温暖的小镇。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的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
它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
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1997年,束河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百年来,风霜似乎从未淹没它的痕迹,老街旧巷,青砖灰瓦,溪水潺潺,写满岁月悠长。
01
束河,古韵悠长
“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当年,徐霞客游历西南时,曾写下这样一句。“十和”说的便是束河古镇的古称。
名人途径此地,赞誉从此增多。但它的繁华和盛景,早已开始。
唐代,茶马商人走南闯北,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马踏运行中,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束河,便是当时丽江坝子中的必要驿站。
如今,再走进束河,往昔的繁华虽不在,但那历经岁月沉淀的韵味,依旧有迹可循。
青龙桥,便是这样富有历史色彩的一处。
束河青龙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丽江坝子最古老的石拱桥,桥中轴线正对聚宝山,据说能把财气带到村里。
以上 @徐炜
古时,为谋生计的商人,从这里经过,奔走四方,撑起整个家庭的希望。
回头看,马蹄声早已走远,只有桥下涓涓溪流,在细述当年。
水,是束河的灵魂,如同厚重的文化一样,滋养了万物。
寻着溪流,会找到这座小镇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因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了龙泉寺。
在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着皮匠祖师。
是的,皮具也曾是束河的骄傲。在过去,这里齐聚了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他们昼夜不歇,为这里的商贾提供资源,也为生活谋了出路。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如今束河的匠人虽少了,但初心还在。
走遍古镇就会发现,依然还有不少皮具店在这方寸间守着它最初的信仰。
以上两张 @和婧
束河,因历史遗留的记忆,而让我们魂牵梦萦。
当然,也因这小城孕育出的山水人情而让人向往。
02
束河,柔软美丽
在中国众多名声大噪的古镇中,束河并不是最夺目的。
但依然有人愿称它是完美的古镇,确实,它完美得像一个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干净人。
@ 徐炜
每一个去过束河的人,眼里都有小桥流水,风吹杨柳的景色,一派江南的古朴温婉。
热闹的四方听音广场,文艺的拐柳巷,惬意的飞花触水,拍照很出片的青龙桥……
人们在这里相遇,或相识,或擦肩而过,将故事延续。
咖啡馆,便是束河传递故事的众多选择中,最时尚文艺的地方。
它们各有格调,在这里扎根,与旅人们一起慢煮时光。
这里有东南亚风情的『岛与咖啡』,可以让树上唱歌的歌手温暖心灵,也能在绿林丛中肆意欢笑的畅快。
@飞鸟与鱼
也有幽深静谧的『虎牙咖啡』,亭台楼阁,竹林红枫下满地青苔,入眼皆是郁郁葱葱的苍翠与旧木物品的温润。
@ 虎牙咖啡馆
类似这样别具一格的咖啡馆,束河还有许多。
每天睡到自然醒,逛逛宁静的小巷,顺着流水寻一家店,点一杯咖啡,读一本书,听一首歌,再跟着夕阳余晖寻找美味的食物。
这便是,令人羡慕的日子了吧。
03
束河,简单善良
束河的魅力,不止如此。它从不张扬,却在不经意间留下太多。
古镇北面,一片绵延辽阔的原野上,房舍错落有致,纳西先民便是最早在此处创建了他们的文明。
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任由古镇来往多少游客,变换多少新鲜的活法,他们也只种门前的菜,看屋后的花。
临溪边的菜园子里,种满蔬菜瓜果,日上三竿,纳西阿妈才慢慢在里头拾捡,有人路过,不惊觉,只笑盈盈地回你。
以上两张 @和珍浩
新鲜采摘水果食材,就拿到镇里卖。不吆喝,也不叫价,佛系地打发掉一整天。
大人不慌,小朋友也不急,嬉笑着穿梭在巷子中,乐意给往来的游客指路,并不恐上学晚。
石板路凹凸不平,巷子阡陌相通,但每一个商家都很暖心。
民宿管家总是远远的出门迎你,餐馆店家也会耐心地等待最后一位客人。
是啊,即使花店不开了,但花一直都在开。
束河的善良简单,在许许多多的方面,难以讲完。
每一个走进它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束河,历史文化雕刻了它,一砖、一瓦承载了过往繁华。
它有它的传奇,它的丰碑,它的内涵,它的韵味。
它慢,它柔,它暖,是理所当然。
以上三张 @和珍浩
束河到底有多好?你已经不是第一个这样疑问的人。
大概是某个夜雨初停的早晨,我们看到行人在这里抖落三两哀愁。
万物不急不躁,将它轻轻托举,在小镇的夜色来临之前。
只留一个,温柔的背影。
真的,又想去束河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