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眼中的阿尔山(谁在保护阿尔泰山)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
保护阿尔泰山
作者: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木木张
在我国新疆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山脉,这就是阿尔泰山。其在蒙语中的意义是“金山”,从汉朝开始,就是出产黄金矿藏的地方
在中国西北和蒙古国西部
将准噶尔盆地与蒙古高原分隔开来的
便是阿尔泰山了▼
阿尔泰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形态,包括森林、草原以及高山草甸。丰饶的环境养育了众多动物,比如红隼、黄羊、河狸、雪豹、猞猁……是横亘在我国西北部的一座天然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从雪山到溪流,从森林到荒漠
可以说是极美的地方了
(滑动下图,图:图虫创意)▼
阿尔泰山麓
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一说为新疆北疆,一说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这两处地方,分别位于阿尔泰山的两个方向。
阿尔泰山位于北纬50°附近,最高峰被叫做“友谊峰”,得名原因在于其处在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线附近,海拔4374米。
图瓦共和国在唐努乌拉山与西萨彦岭之间
新疆北疆则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
坐落于世界上最大大陆板块的中心区域,阿尔泰山及广大的周边地区,被大陆性气候所笼罩。受亚洲反气旋高压区影响,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则短暂而凉爽。亚洲腹地是世界上最远离海洋的地方,所以降水稀少,半干旱、干旱地貌是这里的主要形态。
阿尔泰山东部和南部的半干旱草原上多为放牧的地区
(滑动下图,图:Olga/图虫创意)▼
就在这片广袤而又荒凉的干旱区域,阿尔泰山麓孕育了丰富的生机。阿尔泰山脉绵延2000余公里,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这座横亘于亚欧大陆中心的高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像一堵高大无比的墙一样,挡住了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
盛行西风在这个方向遇到了两面大墙
一个是天山,一个是阿尔泰山
并孕育了多个内陆绿洲,如伊犁河流域和七河流域
(底图:NASA)▼
地球上的风,主要是空气从高气压区到低气压区的流动而形成。从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到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强大的气压差带来常年的盛行风。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股由南向北的气流右偏为西南风。
北半球盛行西风裹挟着来自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的湿润空气,在高空中一路奔驰来到了新疆东北部,遇到高大巍峨的阿尔泰山的阻挡。北半球盛行西风是西南风,而阿尔泰山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正好挡得严严实实。
由于两大山脉的阻挡
山脉西侧比东侧有更多的降水
并加剧了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的干燥程度▼
遇到山脉阻挡,气流被迫顺着山脉的升高而抬升。而阿尔泰山又有平均3000米的山脊高度,当暖湿气流到一定高度之后,气温随着海拔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就形成了降水。在干旱的东、中、北亚交界处,阿尔泰山区域能独具生机,就是靠着生命之源——水的丰富。
大漠之中,那遥远的雪山
(滑动下图,图:壹图网)▼
夏季降雨和冰雪融水,让阿尔泰山区形成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等河流水系,许多野生动物借此大自然的馈赠而野蛮生长。
发源于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的额尔齐斯河
沿河孕育了中国唯一的天然多种杨树林自然景观
提供了多样的生物栖息地
(滑动下图,图:瞿昊宇/图虫创意)▼
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吸引了人类的到来。水草丰茂的阿尔泰山麓,自古就是理想的放牧场所。丁零、铁勒、柔然等多个游牧民族在这里休养生息,并且成就一番佳话。到现在还留下来一个名词“阿尔泰语系”,学术界有一种说法是,这些从阿尔泰山走出的民族今天遍布了亚洲大部分区域。时至今日,仍然还有许多牧民在这里进行畜牧业生产。
哈萨克族的汉子威武雄壮~
(图:图虫创意)▼
在同一片土地上,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不可避免。牧民活动范围的扩大,侵占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栖息地被分割成破碎的小块,对于许多生物的觅食、繁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阿尔泰山谷中牧民赶着羊群前往牧场
原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羊群的轨迹所割裂
(图:吾哈/图虫创意)▼
过度放牧,是畜牧业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无节制地对草原索取,易导致草场退化,打破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进而导致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许多动物的处境,因此变得不容乐观。另外,牧区一些铁丝网对大型有蹄类、食肉类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也会阻断动物的迁徙路线。
草原荒漠化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当地生态圈的动物们
(滑动下图,图:bestview/ 图虫创意)▼
近年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更多专业的指导和社会力量的帮助,才能扭转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
泰山的生活
想要研究透阿尔泰山区的野生动物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在这里住上几天,就让许多驴友体验到人生的艰难,有人戏说道:想要常驻在这里,恐怕只有人猿泰山才行。
阿尔泰地区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
只有北山羊敢这么随意玩儿
(图:SomendraSingh/图虫创意)▼
90后的初雯雯就被人称为“女版泰山”,两岁就被父亲带到野外,7岁就跟着动物保护团队露宿荒野。如今她扎根阿尔泰地区,从事野生动物保护。
(GIF:抖音app@初雯雯喵嗷)▼
初雯雯的工作主要是救助因为人为原因而受伤的野生动物,比如出车祸而骨折的猞猁等,她和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帮助它们康复后再放归自然当中。
但是自然中循环的动物受伤,她们是不会救助的,比如被狼咬断腿的黄羊。这是为了避免干预自然选择的进程,狼总是挑猎物种群中容易被捕获的老弱病残下手,而健康强壮的黄羊则能逃脱追捕,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优胜劣汰,保证了这个种群在大自然当中的竞争力。
不明品种的鸟类把窝搭在了大货车的顶部,货车开走,雏鸟们成了孤儿还险些摔死,初雯雯救下并喂养了它们
(GIF:抖音app@初雯雯喵嗷)▼
在阿尔泰,动物们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自然界,而是来自人类。由于放牧的特性,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重合,二者往往会有一些不愉快的相遇。食肉动物会捕食牧民的家羊、河狸会啃食牧草……等等。
游牧转场是干草原地带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但在当代越发无场可转的情况下,还如何是好
(图:图虫创意)▼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是对立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话:“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畋),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如果一味地对大自然进行索取,那就与竭泽而渔无异,最终只能落得两败俱伤的局面。
牧民的资产表面上看是牲畜,本质上看是草场
(图:图虫创意)▼
在传统东亚哲学思想当中,体现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思考。传统农业丰收的关键,在于对农时的把握。而古代农民靠什么掌握农时呢?靠的是物候,比如候鸟的归来与离去。健康的发展道路,绝不应该是人与自然互相伤害。所以协调保护区之外的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也是初雯雯和她的协会的工作。
给误入屠宰场捕猎脱臼的草原雕“正骨”过,也喂活过奄奄一息的国家保护动物秃鹫
(GIF:抖音app@初雯雯喵嗷)▼
牧民要生活,野生动物要活,没有谁对谁错。想要调和这个矛盾,就需要一点智慧了。针对牧民需要牧草养活牲畜的需求,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采取了雇佣牧民种树、让牧民当河狸的巡护员,照成活率折成牧草给他们作为工资,两全其美。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益性质的好事。但推进这项事业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一味地指责农牧民等生产者是不对的,只会激化矛盾,对于保护阿尔泰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事业没有一点裨益。
社会规律不可强行为之,自然规律同样不可强行
阿尔泰山区有着大量的垂直地带
水资源分布不均,种树也要因地制宜
(图:壹图网)▼
应该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去引导,最终找到一个让每个和野生动物生活区域重叠的人类都有和野生动物以不干扰情况下和谐共处的希望和可能。用正向的方式激励出人们的一份善良,用科学的引导让大众了解如何与大自然实现共赢。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中,熟识现代互联网生态的初雯雯注册了一个抖音账号@初雯雯喵嗷,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他们救助野生动物的情况。没想到,这个账号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欢迎,他们热情地参与互动,在关注初雯雯及保护区状况的同时,也积极为他们的工作建言献策。
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如今,保护生物多样性话题在网络上热度不减,但是公众在这方面普遍缺少专业知识。比方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普通人其实是不允许救助野生动物的。实际上来讲非专业人士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必须交给有资质的机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来处理。
字节跳动公益、抖音于近日发布了《生物多样性短视频内容指南》,这是视频行业首个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创作指引。
我们与这颗星球上的其他生物共同分享着天空、大陆和海洋,数百万年来都是如此。大自然当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过去,人们一度认为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但今天我们发现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脆弱而微妙,需要我们共同去保护。
自然生态像一张网,环环相扣。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起到连锁反应,让另几种生物出于濒危态势。而我们人类也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环,如果对生物多样性不加以保护,最终我们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萍,影响到自身的生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在于提醒我们,在地球这个家园里,作为生命我们不是孤单的。我们共同分享、共同保护,总有一天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以为常。而当下,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壹图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