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字趣味(甩字趣闻)

#头号周刊#甩字的造型与许多字不同,仔细揣摩,它是在“用”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有个趣闻描述了“甩”字的创造过程。传说,古时候一位县官审理一起杀人案,经几次过堂审问,县官写下这样的判决:“凶犯某,用刀杀人,证据确凿,实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在他正准备上报时,凶犯家属到后堂拜见县老爷,家属如此这般呈述一番后送上礼物孝敬县官。家属走后,县官打开礼物一看,是笔不小的贿赂,便没了主意。于是喊来师爷商量对策。师爷取过判决书,经过一番推敲后,将桌上的“镇纸”猛的掷地,提笔在“用刀杀人”的“用”字上加了这弧形一笔。把“用刀杀人”改成了“甩刀杀人”。小小的一笔改动,故意杀人变成了过失杀人,不杀是可以平民愤了。从此,一个新字“甩”,被硬生生地创造了出来。

中国文字,在一笔一画之间,大可以决定人命,小可以传达舆情。足见中国文字功用的深邃魅力。

逃字趣味(甩字趣闻)(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