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从不被信任到被写信挽留)
11本第一书记工作日志,80多万字的驻村日记,一字一句记录了刘昌法书记驻村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
(刘昌法的工作日志)
时间回到2012年,将到知天命之年的刘昌法,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报名参加第一书记遴选。
正好49周岁的刘昌法,借这个机会响应组织号召到农村,尤其是贫困的山区农村,去帮助老百姓干点实在事。
(刘昌法)
刘昌法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经过刘昌法的反复劝说,家人最终勉强同意。受组织指派,刘昌法来到淄博博山区上小峰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个断头村,走到里面没有村庄了,翻过山去是沂源。那个村是残垣断壁,没有一盏路灯,小时候课本上不是有,伸手不见五指那种感觉,又一次体验到了。”这是刘昌法入村之后最真实的感受。
(刘昌法的工作日志)
当时刘昌法刚刚来到村里,还受到了不少村民的质疑。为了打消村民们的质疑,刘昌法主动申请把宿舍从镇上搬到村里,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全村189户村民走了个遍,把每家每户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一一写在本上,条条记在心里。
(刘昌法)
当时村里的牛主任正带领群众建两座拦河坝,水泥不充足,牛主任想让刘昌法跟单位商量一下,是否可以赞助水泥。不出三天,刘昌法的单位送来35吨水泥。及时送来的水泥,保障了工程顺利完工,也打破了村民对刘昌法的质疑,大家相信这位第一书记,确实是来干实事的。
如何让这个贫困山村脱贫,刘昌法广泛听取大家意见。
上小峰村四面环山,水资源丰富,刘昌法利用这一资源,引进投资方,办了一家小型水厂,水厂的开办,让上小峰村村委第一次有了集体收入。而生态产业的发展,也真正地让村民富裕了起来。
(刘昌法)
两年时间飞逝而过,刘昌法驻村期已满,即将离开,村民们却希望他能继续帮扶,并集体写了一封挽留信,上面按满了43个红手印。
(村民写的挽留信)
一枚枚鲜红的手印,代表的不仅是认可,更是对这位第一书记的感恩。
在村民的挽留下,刘昌法又在上小峰村继续留任一年,这一年刘昌法要的不仅是整村脱贫,也要老弱病残贫困群众的脱贫有保底机制,于是,他提出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村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三三制”管理模式。
三年时间,刘昌法让一个山区的贫困村,成功脱贫,村委的集体收入从零到现在的每年十多万元,农家乐也火了起来,全村发展了50余家。
(刘昌法)
2016年8月村民们手持“分红证”参加公司第一次分红大会,大家全部拿到了分红。从上小峰村离任后,刘昌法又主动申请继续驻村,先后到西沙井村和沂源县石柱村,帮助村里修路创产,发展莲藕、林果蔬菜的种植。
2019年7月,刘昌法又来到了现在的东东峪村担任第一书记。
(东东峪村村书记朱全祥)
东东峪村村书记朱全祥,在村里土生土长,年少离家,在外打拼了20多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看到国家大力发展乡村建设,2018年朱全祥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村里反哺家乡。
“对这个地方有一种感情,一种乡情,我们这个地方自然资源非常好,而且有很多闲置房屋。民宿适合我们村发展,所以回来之后,就自己先建设一部分民宿。”朱全祥说。
依托东东峪村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朱全祥投资1000万元,在村里发展起乡村旅游,把村民的闲置小院改造成民宿,还鼓励村民改造自家小院。
目前,东东峪村已有5户村民改造了自己家小院,加入到民宿旅游的项目。
如何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刘昌法争取到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东东峪村的道路、电网、地下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立民宿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
提起刘昌法,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亏了有个好干部,有个好带头人,对老百姓有很大的好处。”
“刘书记来了,代表全村有了一个财神,刘书记太好了,我们不想让他走。”
今年7月,刘昌法书记完成了在东东峪村两年的任职。
9年来,刘昌法情牵百姓、深耕乡村,在他的扶贫清单上,1个乡村旅游公司、2个山泉水厂、1个莲藕基地、3个日光大棚,1200多万元资金、30多个扶贫项目,带领4个村7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爱老百姓的心,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与老百姓建立和亲人一样的感情。
如果你一个第一书记,连农村都不爱,连老百姓都不爱,你就不会掏出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们,你就不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给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刘昌法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