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

每个人的旧时光里,总是会有一些让人心有余悸的画面、场景、声响..

自然的,或是人为的。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1)

有一架黑咕隆咚的 ‘老怪物’ 恐怖却甜蜜

TA风尘仆仆地出没,坏笑着撑满肚子,任红彤彤的火焰围着身体四周雀跃空翻,摇控的越卖力,TA越开心。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2)

Peng!的一声,热气弹射腾升,老怪物大嘴张开,胖嘟嘟、金灿灿的米花精灵蹦蹦跳跳涌出来,老怪物自此再没有了威慑。

这声集结号的发出者便是老式爆米花机了。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3)

美国人曾经认为这是一项黑科技,Discovery频道的栏目组曾经惊叹手摇爆米花机的存在,他们甚至穿上防爆服,架起防弹玻璃,小心翼翼地操作这台中国机器,最终引爆的“米花弹”散落在演播室。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4)

其实爆米花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小零食了,溯源可以到印第安时期,在公元三千多年前的洞穴遗址中发现它的痕迹。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5)

不难想象,印第安原住民把玉米扔进火堆里,噼里啪啦爆出焦香谷粒。

爆米花在我国历史上真正被记载是宋朝,叫作“爆谷”,这个名字的确更形象,除了玉米,任何谷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制作。想爆什么爆什么~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6)

南宋诗人范成大手记:“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南人叫孛娄,谐音噗溜。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7)

古人在降雨时节,会把锅烧干制作爆米花,根据爆米花的形状和声音,来预测农作物的收成。

现代消耗的多数爆米花是在电影院,电影与爆米花是最寻常不过的搭档,真的这么理所当然么?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8)

要感谢有声电影的出现,因为无声电影时间,你抱着一袋爆米花在影院里“嘎吱嘎吱”是非常不合适的。当然早期电影院不配备爆米花机,人们在街边的爆米花车买好藏在衣服下面带进影院。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9)

这个商机被院线老板发现,因此开始与小贩达成交易,爆米花这款平价食品终于“上架影院大堂”,我们干脆可以说,影院就是爆米花味儿的。

西方橱窗式的自动米花机与我们的老式手摇米花机赋予爆米花共同的时代印记:便宜的零食同样具有仪式感,无论制作还是塞进嘴里。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10)

膨化后的米花形状也并不是千篇一律,像是翅膀岔开的叫作蝶状米花(butterfly)另外一种圆球球的叫蘑菇米花(mushroom)

这两种爆米花的根本差别是原料玉米的品种不同,蘑菇爆米花的玉米是蝶状爆米花玉米通过改良得来。

薄荷味的鸡米花(尝尝这火炉里蹦跶的米花)(11)

有时候你不得不服气,中国人解构美食有N种方式,能把主食做成零食,透着高级和智慧。

从原始几类谷物延伸出爆米花、米花糖、米果子、欢喜团、米锅巴、炒米糖开水等吃食。

有米有糖,百姓的平凡日子才甜蜜肃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