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

小时候看电视,有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后来,我知道这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曹操说“靠什么排忧解闷?唯有狂饮才能解脱。”

曹操爱喝酒,我爱吃美食。打小身为吃货,我对曹操这句话非常有共鸣。

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顿就完事儿了。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

现在长大了,知道暴饮暴食不可取,又因为喜欢看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改为看书解闷了,从书里一样能体会到美食的趣味。

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1)

我特别喜欢看丰子恺、汪曾祺等人关于美食的文字,因为他们的文字能把个不起眼的吃食写到令读者垂涎三尺,若是想知道我的感受,不妨从《人生苦短,再来一碗》中寻觅这种令人垂涎欲滴的滋味。

《人生苦短,再来一碗》书中集结了20世纪20位文化大家的美食散文。他们写街头馄饨摊子上飘着的烟火气,他们写精心装点糕点外观的巧思,他们写一蟹多种吃法的鲜美,他们写吃咸看淡的三餐四季。每一篇都让人熟悉的食材,却偏偏让你从文字中品出不同的“芝兰香”。

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2)

唐鲁孙写我们日常的面食,特别讲了馄饨:肉馄饨讲求肉馅儿肥瘦比例三七开,面皮儿讲究不粘牙。

梁实秋写跃跃欲试佛跳墙,调侃它是:“一锅煮得稀巴烂的高级大杂烩”,实则写文火慢炖的冰糖坛子肉。

苏青谈宁波人吃的红烧鳗,说祖母把它们放在火罐里炖上大半天,待拿出来吃时揭开盖便嗅到一阵肉香。

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3)

如果要问我,从大家们关于美食的论述中,有什么影响特别深刻的,当属丰子恺在《胡桃云片》中谈松江人做的胡桃云片。为什么呢?

因为松江人做的胡桃云片不是简单地用糕裹上胡桃,是“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内”。“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就更加焕发了”。

这哪里是在谈吃食,明明是在鉴赏艺术了。

丰子恺用欣赏艺术的眼光鉴赏美食,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便是“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而吃的。”

他把个人间烟火事,生生吃出了艺术的仪式感。

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4)

有人说,千万不要在晚上看这本书。也有人说一本书读完,几乎成为半个美食家。(为什么说是半个?因为书里看得到却吃不着啊!哈哈哈!)

丰子恺的黄酒、唐鲁孙的热切丸子、王世襄的熘鳜鱼、汪曾祺的咸鸭蛋、梁实秋的酸梅汤、张恨水的烤肉、周作人的苦茶、苏青的红烧鳗、金性尧的虾饺、朱自清的白水豆腐……

大师介绍品尝过的美食,果然与众不同,你会看到他们所见所感的美食背后的故事。

蒋介石在冬夜的街头,身裹着一袭大衣,等待着刚出锅的馄饨;

小市民在温暖的后厨,带着一腔温暖,耐心炖煮着热腾腾的汤汁。

民以食为天有哪些美食(书中美食顶半边)(5)

阳春白雪喝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要配上清淡的茶食;

下里巴人喝茶,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

读得越多,就越知道,其实大家们对美食和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苏青对于吃的保守,只喜欢宁波式,什么是什么,不失其本味;

周作人对点心的抛砖引玉,提出南北点心互通有无的设想。

《人生苦短,再来一碗》中,大家们对美食的看法各有不同,对美食的品评富有时代气息,并带有各自人生经历的烙印。

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但能津津有味涨知识,还能通过大师们不经意的讲解学几手做菜的关键信息,甚至还能学会几道私房菜,拾回似乎被遗忘却永远难忘的昔日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如果你感到疲惫、孤独,不妨翻一页书、品一杯茶、喝一碗粥。

如果这样还不行,那就来两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