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

"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高达九层的民众信仰佛教,我们印象中的佛教徒都非常Peace,佛教就是和平、慈悲的象征,历史上很多宗教都会排他,像是穆斯林和欧洲的基督教十字军的数百年争斗,而佛教就很‘佛系’,现在的佛教主要集中于东南亚缅甸、泰国等国家"


为什么温和的佛教徒会痛恨罗兴亚人呢?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1)

若开邦位置

我们从罗兴亚人的根据地缅甸若开邦说起,若开邦位于缅甸西南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接壤,当地穆斯林人口占65%、佛教徒占30%,是缅甸穆斯林比例最高的邦。若开邦古称阿拉干,生活着原住民阿拉干人,大多信仰佛教,曾在历史上有过阿拉干王朝;罗兴亚人原是孟加拉移民后裔所组成信仰伊斯兰教,在若开邦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还有卡曼人,与罗兴亚人不同的人是卡曼人被缅甸政府承认是当地原住民并有合法身份,可见穆斯林身份不是缅甸政府排斥罗兴亚人的主要原因。

罗兴亚人起源于哪里呢?

罗兴亚人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罗兴亚人自称自己是阿拉伯商人的后裔,在公元8世纪来到若开邦,甚至比卡曼人来得都早(顺便说一下:卡曼人自称是波斯、阿富汗穆斯林雇佣兵的后裔),缅甸大部分人不认为罗兴亚人是若开邦本地人而是孟加拉人,反而都认为是英国殖民者带来侵略缅甸的帮凶。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2)

英属印度

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占领缅甸若开邦等东南沿海并不断向该地区移民,由于阿拉干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等到第三英缅战争后缅甸被吞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英国加大开发缅甸的力度,向该地区输送孟加拉劳动力,当时孟加拉和阿拉干地区都属于孟加拉管辖区没有国界限制,同时阿拉干地区生活条件更好,引来大量孟加拉人经商贸易,促进了阿拉干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3)

阿拉干地区(若开邦)黄色

随着移民扩大、经济的发展,当地佛教徒与孟加拉移民穆斯林矛盾日渐升温,而英国人信任更早被他们统治的孟加拉人并给予更多土地与政策便利,十分不待见阿拉干本地人,最终孟加拉移民成为当地的地主富商并开始雇佣奴役当地阿拉干人,久而久之导致了两族1838年的流血冲突,不过英国人做和事佬两族群的冲突没有扩大,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进攻缅甸,才酿成了更大的灾难。

1942年春,日本人打着‘大东亚共荣’的口号进攻英属印度,向缅人和阿拉干佛教徒提供武器,声称帮助他们从英国人手中解放出来。1月英军撤离缅甸从若开邦退往印度,家里没大人的情况下,若开邦的穆斯林与佛教徒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三个月后日军占领整个缅甸并且准备进攻印度,为防止日军和若开佛教徒进攻印度,英国人在若开邦北部设立缓冲区,武装当地孟加拉穆斯林,这就是孟加拉V支队,主要负责收集情报打游击并破坏日军交通设置等。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4)

罗兴亚人武装游击区(红框)

随着日军占领若开邦,当地佛教徒在日本人支持下开始镇压亲英的穆斯林,同时孟加拉和若开北部的英占区也开始报复当地的亲日佛教徒,双方族群开始交换场地似的往两边占领区迁移避免被屠杀。1944年英帕尔战役日军惨败开始撤退,留在当地的孟加拉V支队开始把枪口指向当地佛教徒并摧毁若开邦大量佛寺,杀掉了上万佛教徒,这也加剧了缅甸人对孟加拉V支队的痛恨,而这支军队的后裔就是今天的罗兴亚人。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5)

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一部分)

二战后国父昂山曾想办法平息各民族矛盾,但没多久就被暗杀了,1946年罗兴亚人的领导人见了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提出如果将来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独立,能否同意罗兴亚人的若开邦地区加入孟加拉,真纳以若开问题是缅甸内政不干涉而拒绝,于是转而向缅甸提出能否将若开邦的罗兴亚人城市并入孟加拉,毫无疑问缅甸政府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罗兴亚人开始成立圣战组织,企图从缅甸独立出去。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6)

东南亚穆斯林国家(印尼和马来西亚)

1948年缅甸独立,政府军在与若开罗兴亚人多年交战中逐渐取胜,但罗兴亚人民族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誓要建立一个伊斯兰的穆斯林国家,并不断与政府军交火,捍卫罗兴亚人的权利与尊严,缅甸政府只想把罗兴亚人赶回孟加拉,可孟加拉自身难保不同意遣返罗兴亚人,同为穆斯林国家的马来与印尼也不接受罗兴亚人,所以罗兴亚人目前为止还是无国籍民族、不被政府承认,在缅甸国内包括升学、工作、迁徙等都受到限制与歧视。

缅甸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罗兴亚人(为何罗兴亚人被缅甸抛弃)(7)

从历史的角度看缅甸完全有恨罗兴亚人的理由,佛也是会发火的;从西方角度看缅甸应该承认罗兴亚人并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但文化认同也要在相互认同的情况下,太多不切实际的理想只会招致灾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