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空难黑匣子大概什么时候破译(321空难黑匣子已经找到)
东航321空难发生两天以后,在3月23日晚上,第一部黑匣子已经找到,目前救援人员正展开拉网式搜索,全力寻找第二个黑匣子。
一般来说,一架飞机上安装有两个黑匣子:其中一部是飞行数据记录器,用来记录发往机上电子设备的指令,可以保留断电前25小时的数据;另外一部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用来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与声音,可以保留断电前2小时的音频数据。
经过鉴定,23日找到的第一部黑匣子,初步判断为语音记录器。据说找到的黑匣子外观破损严重,存储单元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可见事故非常惨烈。
其实黑匣子的安全标准是很高的,可以耐受3400倍的重力撞击,耐受1100℃高温1小时。同时为了便于水下搜救,黑匣子落水以后,还可以从深达6000米的水下连续30天每秒发送一次信号,而且数据至少可以保存两年。
您肯定知道,找到黑匣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空难事故的发生原因。空难发生以后,即使明知机组、乘客绝无生机,各国政府也会全力组织搜救,找到黑匣子就是在空难搜救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种搜救行动,成本非常高。比如著名的MH370空难搜救工作,就耗资1.6亿美元,几乎已经接近失踪的波音777客机本身的价格。那如此费力搜索黑匣子,有什么意义呢?
航空业如何面对失败众所周知,若以里程数作为计算维度,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十亿公里的死亡人数为0.05人。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0年航空运输安全报告》,2020年航空旅行的致命风险平均值为0.13,即若一名旅客每天都搭乘飞机旅行,461年才可能遭遇到一次致命事故。
但是,最开始的时候,这些数字并不是这样。以美军为例,1912年,在当时仅有的14名美军飞行员中,8人死于空难,早期的军事航空学院中致死率也高达25%。一百年来,航空业的安全性取得飞跃式的进步,那是什么原因使航空业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答案是:航空业从不避讳失败,他们从一次次鲜血的代价中充分地吸取了教训。具体来说,他们的做法中,我认为有三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航空业非常重视记录和分析。1954年,在驾驶舱内安装声音记录器的构想被提出,从此黑匣子诞生了。现在,黑匣子已经可以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飞机的状况,以及飞行员在想些什么。航空业通过这个办法,把失败变成了资料的宝库。
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航空业同时也在很多小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比如,每当飞行员与其他飞机距离过近,或在错误的高度飞行,他们就要上交一份报告。很多飞机上的数据系统被设定为,一旦某些参数脱离正常范围就会自动发送报告。
任何数据,只要能证明现行的操作规程有缺陷、驾驶舱的设计不完善,或者飞行员的训练有不足之处,都会被小心翼翼地提取并保存下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航空业在事故发生之前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这是大幅提升航空安全的关键所在。
第二,航空业充分共享与安全相关的信息。按照国际惯例,一旦有空难事故发生,调查是依照国际民航组织公约(ICAO)的规定进行。调查员独立于航空公司、飞行员工会和管理部门之外,他们会获得充足的权限,进入事故现场勘察,并对所有人证物证进行调查。
调查完成后,调查报告会对所有人公开,航空公司负有必须将报告公之于众的法律责任,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可以免费查阅相关资料。这让所有从业人员都能从失败中学习,而不限于某个机组、航空公司或国家。
第三,航空业尽量消灭遮掩错误的动机。比如,各国航空事故调查的规定中,普遍贯穿着“免于追责文化(blame free culture)”。也就是说,由事故调查员搜集的证据在法庭上不会被采纳。因此事故的利益相关方可以毫无顾忌地展开合作,也就更容易让事故的原因真相大白。
可以说,从失败中学习已经成为航空业的一种共识和文化。我们可以把这种共识称为“黑匣子思维”。
这种思维,让“失败—分析—改进—实践”成为一个闭环,在每一次的循环迭代中,航空业的制度设计渐趋完美,安全防线也一点点累积起来。
医疗行业的弊端航空业在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们对失败的态度。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以同样的态度看待失败。事实上,在同样安全至上的医疗行业,对待失败的态度就有所不同。
2013年,《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美国患者安全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每年死于可预防的伤害的患者人数高达40万。
“可预防的伤害”包括误诊、误用药品、手术中的误伤、对错误部位实施手术、输血不当、跌伤、烧伤、褥疮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在美国,医疗事故是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的第三大致死因素。那医疗行业对待这些问题是什么态度呢?
健康研究学者南希·贝林格(Nancy Berlinger)对医生讨论错误的方式做过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她的著作《创伤过后》(After Harm)中这样说到:
通过对资深医生的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的导师和领导们不但主张掩盖错误,而且身体力行,甚至对这种行为进行奖励
他们能熟练地对预期之外的结果进行狡辩,直到把“错误”变成“复杂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不能向病人透露任何信息。
书中还描写了医生们对坦白真相的抗拒程度,以及其中一些人为掩盖真相所做的种种辩解——技术性错误、事故的不可避免性、患者不会明白、患者无须知道。
欧洲的一项调查则发现,70% 的医生同意将自己的错误公之于众,但只有 32% 的人遵守了诺言。在另一项调查里,在三家顶级医院的 800 名病人的病例中,调查人员发现了 350 多处医疗失误。而其中只有 4 处被医护人员自觉上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彼得·普洛诺沃斯特(Peter J. Pronovost)博士在 2014 年夏天出席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时曾指出:
这些数字(死于医疗事故的人数)相当于每天有两架波音 747 坠毁。
换作任何一个行业,我们都绝不可能容许这么多本可避免的伤亡事件发生。
航空业和医疗业不同的失败观,造成了各自行业内安全等级进步的速度天差地别。
死亡的数字非常冰冷,但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可以有温度。就像现在,我们知道很多人在广西深山搜索黑匣子,他们进场时默哀,离场时鞠躬。而在医院,我们很少听到有人承认错误,我们听到最多的只是“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真的尽力了吗?通过对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进行统计分析:2021年,医方败诉案件共1516件,占比80%,与2020年医方败诉率持平。在医方败诉的原因中:
- 未尽注意义务、延误治疗,占比42%;
- 未尽告知义务,占比22%;
- 病历问题,占比10%;
- 违反医疗规范,占比8%;
- 术前评估不全,占比6%;
- 推定过错,占比5%;
- 漏诊、误诊,占比4%;
- 超执业范围,无资质,占比2%;
- 医疗产品责任,占比1%
很容易可以看出,医疗行业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就像《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作者薄世宁博士所说的:
通过制度、流程,这一类损害(医疗事故)可以大大降低。
找到自己的黑匣子对比航空业和医疗业,我们可以看出,进步的速度,取决于对待失败的态度。不仅对行业是如此,对企业和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雷·达里奥(Ray Dalio)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的创始人。他在《原则:生活和工作》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工作原则: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曾经公司交易部的负责人罗斯犯了一个错误。他把客户的一大笔钱就放在那里,没有执行交易。被发现时,已经给客户造成了很大一笔损失。达里奥是这样处理这件事情的:
事情尘埃落定(公司赔了钱)之后,我和罗斯一起设立了一个错误日志(我们现在把它叫作“问题日志”),要求交易员把发生的错误和不良后果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追根溯源,系统化地解决问题。问题日志现已成为桥水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在桥水的文化中,初次犯错不会被惩罚,但是不记录问题日志会被惩罚。通过这个事件,桥水基金找到了自己的“黑匣子”——问题日志。这让公司所有的人都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正如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所说:
要多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毕竟你没那么长寿,不可能自己把所有错误都犯一遍。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介绍了三个持续提高学习能力的技巧,其中两个来源于黑匣子思维,分别是记录和定期回顾。成甲老师在这两个方法上是下了苦功夫的。
他记录的方法是写反思日记,他每天不但在日记里记录如实记录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记录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和外部环境条件,并对照当时在学习的主题进行反思。比如,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他就对照七个习惯反思当天的工作哪里不够高效。
成甲老师还还定期对记录进行回顾,每周、每月、每年、每五年都会如此。在短期回顾时,他审视问题解决的思路,在中期回顾时,他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在长期回顾时,他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记录 回顾”这个习惯,就是成甲老师的黑匣子。坚持这个习惯多年以后,成甲老师发现自己早已远远甩开了其他人,他感慨道: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成功并不难凡是NBA的球迷都知道这么一句话:
得分靠进攻,但是赢得比赛靠防守
很多对抗型的体育项目都是如此。拿羽毛球来说,进攻固然好看,但是靠一次劈扣得分的可能性极小。通常大家都在拼消耗,每一个球的回合特别多。最后谁出现失误了,就要输掉这个球,谁体力不支了,就要输掉这场比赛。
人生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比赛,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赢"这件事,只要不输就可以了。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很多对手就弃权了,或者失去了比赛资格,最后剩下来的就是赢家。
所以,成功并不难,只要少犯错就可以了。那如何少犯错?使用黑匣子思维——多记录,多反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