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的故事(大淀雁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钱冀敏 摄影报道

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乐曲旋律伴奏下,戏曲演员那激昂高亢的河北梆子唱腔在剧场里回响,把人们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6月1日上午,新编大型现代河北梆子《大淀雁翎》正在大运河小剧场内紧张排练,预计将于近日隆重推出。

白洋淀芦苇的故事(大淀雁翎的故事)(1)

争分夺秒排练

三年磨一剑

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长友介绍说,以前剧团演出的大多是河北梆子传统经典剧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剧团从2018年就开始筹划一部普通老百姓看得懂、也更喜欢看的大型现代河北梆子剧目,以庆祝建党100周年。

剧团经过精挑细选,反复商讨,最终选定了天津著名编剧贾韧创作的《大淀雁翎》。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任丘曾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司令部驻地,也是雁翎队的战场。《大淀雁翎》讴歌了白洋淀抗日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剧团特邀国家一级导演刘少华、河北省梆子剧院一级作曲李德全、沧州市优秀舞美设计石萍萍、周璇以及沧州河北梆子剧团优秀演员门桂英、吴素君、赵春木等共同组建了《大淀雁翎》的主创团队。目前,《大淀雁翎》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彩排。

白洋淀芦苇的故事(大淀雁翎的故事)(2)

吴素君饰演抗日英雄李侠

“淀上神兵”

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因为插在渔船土炮上的大雁羽毛而得名。雁翎队被称为“淀上神兵”,他们的战斗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抗日战争时期,雁翎队令敌人闻风丧胆。

《大淀雁翎》将用河北梆子的形式把雁翎队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大淀雁翎》的故事生动感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白洋淀领导抗日斗争。因原八路军某部副连长槐文风叛变革命出卖情报,日寇以“献铜献铁”为名,血洗端村,破坏雁翎队成立。八路军女干部李侠受命担任三区区队长,组织并壮大了威震日寇的白洋淀雁翎队。

雁翎队选派侦察员向北打入敌人内部,进行反卧底,里应外合,使我军抗日斗争由被动变主动。同时,雁翎队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分隔围歼等战术,杀汉奸,炸炮楼,毙叛徒,为解放新安县,取得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洋淀芦苇的故事(大淀雁翎的故事)(3)

匠心之作

说起这部剧的创作,今年75岁的贾韧感慨良多。

贾韧说:“我是沧州盐山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淀雁翎》可谓贾韧的匠心之作,前后历时十多年才最终完成。

为了创作这个剧本,贾韧先后到雁翎队纪念馆、白洋淀王家寨村、孙犁纪念馆等地考察,并拜访了抗日老英雄赵波(小兵张嘎原型)、杜仲奎(雁翎队队员)以及很多抗日英雄的后代。他查阅了大量白洋淀的史料,反复修改完善,才最终完成。

让贾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4年拜访白洋淀雁翎队的抗日老英雄杜仲奎。当时已经80多岁的杜仲奎赠送给贾韧一本自传,贾韧被杜仲奎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

杜仲奎出生在白洋淀西堤淀边的一个贫苦家庭,17岁就参加了八路军雁翎队。后来他曾作为卧底打入敌人内部,屡屡立下战功。

作为卧底,杜仲奎在当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亲人都不能理解,甚至辱骂他。贾韧以杜仲奎为原型创作了《大淀雁翎》中的卧底英雄——向北。其中有一场戏,向北母亲不理解向北,得知向北“叛变”后,要找他拼命,向北有苦说不出,身心备受折磨。

早在2005年,贾韧创作的剧本《大淀雁翎》就被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收藏,多年来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呈现给观众,今年这部剧终于要面世了。

贾韧多次到沧州对剧本进行精炼浓缩,希望《大淀雁翎》能够完美地呈现给家乡父老。

白洋淀芦苇的故事(大淀雁翎的故事)(4)

攻坚克难

刘长友介绍说,《大淀雁翎》需要大成本、大制作,为了烘托宏大的场面,需要的演员达上百人,剧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共有60余人,演员远远不够。怎么办?刘长友想到了请“外援”。于是,他分别和黄骅市河北梆子剧团、沧州市杂技团、沧州市评剧团等兄弟团队联系,又邀请了数十名演员加入进来,才最终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

刘长友告诉记者,这部戏创下了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建团70多年来的演出阵容之最,将有150多人参与演出,即便如此,有的演员还要一人分饰几角。

今年47岁的吴素君饰演剧中主要人物李侠。吴素君坦言:“剧团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压力非常大。”

吴素君说,虽然她从12岁开始就跟随师父学习演唱河北梆子,至今已经30多年了,但以前演唱的都是传统剧目。

为了演好李侠,吴素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遍遍揣摩怎么表现这个英雄人物,哪些唱段要眼中含泪,哪里配上什么动作更有气势等。为了排练这部戏,吴素君付出了太多心血,不到3个月,瘦了七八斤。

五一期间,《大淀雁翎》彩排间隙,吴素君下乡参加惠民演出,脚部受伤骨折,但她不愿耽误《大淀雁翎》的彩排,每天一瘸一拐坚持到剧场排练。

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大淀雁翎》执行导演段卫东告诉记者,现在《大淀雁翎》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彩排,为把精品呈现给观众,演员们争分夺秒,有的武戏演员带伤依然坚持排练。

段卫东告诉记者,这部戏对于所有演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抗日战争时期,雁翎队队员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随时都可能牺牲。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与日寇斗智斗勇,所展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刘长友表示,沧州河北梆子剧团攻坚克难,力争创作出一部打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