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师们跨越百年的绝代风华(也说说我心目中的秦腔名家)

秦腔大师们跨越百年的绝代风华(也说说我心目中的秦腔名家)(1)

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旦

茶饮露沐风,集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饮之荡心涤肺,舒意畅神,与听秦腔之功效实无异也!而各行当中最近茶之香馥纯美者,当属旦角。在此便以十大名茶,借喻鄙人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旦,难入方家法眼,权作妄言而听。一笑之余,望不吝伸金指、点顽石、开尊口、吐真言。五绝华山论剑,吾辈临屏说戏,实为极大快事!

烹茶以涤烦,闻戏而忘忧。有此两者相伴,人生足惬意也!

一、黄山毛峰——苏蕊娥

苏蕊娥嗓音甜而不腻,纯而不薄,大得天然之趣,令闻者心为声开,神如月洗,身后多少事,尽弃一曲中。正如黄山毛峰之香气馥郁,滋味醇甜,品者浑不知身处俗世也。

(列为第一,实我所好,因此不怕大家笑话鼠目管见哈哈。)

二、君山银针——刘棣华

君山银针茶味醇甘爽,其香气清而高,更观来又有异景,乃泡后芽竖悬汤中,一时缓缓下沉,复升复沉,至三起三落而罢。刘棣华之音,高翔低迂,颇多意外奇态,清而甘爽者,弃刘当属无人。

(名列探花,于我心无愧,恐愧于天下秦迷。)

三、洞庭碧螺春——窦凤琴

若论茶中形味俱极美者,碧螺春当首推第一。其味鲜而香,清而芬,更兼其形未泡时卷曲成螺,色泽碧美,泡后更是徐沉缓绽,妙不可言,色香味俱擅高妙,为其余茶所不能比拟。窦凤琴唱做并重,正是:放眼九天欺凤,入耳七弦愧琴。

(哼哼,恨不得让她做状元,不过那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在《秦腔十大名角》已排定了。)

四、安溪铁观音——郭明霞

自郭明霞出,秦音为之一变,其音色沉郁厚重,凝重悠长,尤其是苦音唱腔开一时新境界。安溪铁观音饮时甜醇厚鲜、浓香扑鼻。而回味香醇浓郁,人云八泡犹余其香。此茶素有茶王之称,其浑厚宽阔之气,非郭不能当之。

(委屈了她,不过看看后面人物,她老人家自会心安理得。)

五、西湖龙井——肖若兰

龙井为名茶之冠,冲泡后其香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品来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肖氏之音流畅自如,悠扬婉转,窃以为细品静听,方晓其真芬芳之气,正与饮西湖龙井类同。

(对,这才是让上面几位不好意思的主儿。)

六、云南普洱茶——马友仙

普洱香气高锐持久,便如马友仙之行腔特色。更兼此茶滋味浓强多富于刺激性,正与马氏唱法颇具穿透震撼之力类同。其茶耐泡,越年而更香,茶中异品。其音耐听,历久而不衰,艺坛真色。

(肖老都不做声了,你就稳稳当当坐着。)

七、庐山云雾——侯红琴

细腻贴切,特色独具,侯红琴尽得肖派之神韵,令人听之心神俱醉。正如茶中庐山云雾,闻名便欲登仙,何况其香如幽兰,味醇而鲜爽。舍此茶而别觅,自非真饮者;弃候氏而不听,假好秦腔人。

(这个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么。)

八、大红袍——李正敏

大红袍——佳味清而醇,香气高而厚,回味甘而显,九泡色香存。人称“岩骨花香”,百年贡品,茶王之王。这般资格名声,非李正敏老先生无人可享。此老之戏,就听过二进宫一折,人言秦腔梅兰芳,我道茶里大红袍!

(这下谁都没话了。唉,李老,真委屈你,谁让我不大喜欢您的戏呢?)

九、茉莉花茶——张宁

此茶本非名茶,然多为市井人所好,市场颇大,再加上近年茶师多以上好龙井、碧螺春、毛峰炒之,名声便一路鹊起。香气芬芳鲜美,茶味清新别致,正与张宁之音相类。前有苏蕊娥天籁绝唱,至张宁虽略失天然,其韵致却还依存。

(上下一看,荣幸荣幸。)

十、祁门红茶——李梅

中华之名茶,多为绿、黄、白、乌龙之类,而祁门红却独树一帜,在全球历百年不衰。其茶素以高香著称,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或兰花香,正如李梅之音,自是别具一格,却已失茶之本味也。

虽然有时也泡来尝上几口,不过多是图个新鲜罢咧!

(让人家四大名旦垫我十大名旦的底,可见这眼光的确不入流,唉,等着挨砖吧!)

这般排名,实是不大尊重秦腔史,还是那句话,个人所好而已,大家权当是抛出来的引玉之砖。遗珠颇多而巨,如肖玉玲、余巧云、全巧民、王玉琴、崔惠芳、郝彩凤等等,但一来我没怎么细听过她们的戏,因此就只能说井蛙观天,惭愧惭愧了。

十大名茶,各有所论,此处引用十种,亦不见得有人认可,切不可以此为锱铢之计呵呵。

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

所列人物皆据个人喜好而定,再加上陋听寡闻之故,有些名家绝唱还未曾认真听过,难免有捡椟遗珠之憾。管中窥豹、一叶论秋,若不对大家胃口,切不可拍砖哈哈!有打油诗为证:

胡说乱弹,多多包涵。只是引玉,切莫抛砖!

一、一出忠义侠,千古任哲中——任哲中

最喜他所演周仁,窃以为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行腔酣畅淋漓而不失细腻,痛心处其音撕心裂肺,令闻者几欲肠断,秦音之慷慨壮烈、激荡跌宕尽览无余。

有人以李小峰张宁之《花厅会》与任苏相较,我言:任苏已成绝唱,张李还须努力!

二、名就葫芦峪,功盖大辕门——刘易平

据说此老唱过皮影,戏味可谓十足,行腔疾缓顿挫别出韵致,再加上其音醇厚圆润而敛放自如、刚柔并济,便成就了我心目中的秦腔榜眼。还听说如今通行《辕门斩子》的唱腔就是此老所创,承前启后、化古出新,不愧大家也!

三、诸葛天下晓,衰尽方始春——焦晓春

此老婆婆身不压众、貌难惊人,一句“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却让人魂系七星灯、神游五丈原,颤巍巍方寸几步髯须乱,活生生一代贤相命难全。还有什么说头,就那分苍凉衰意,便足以让人心生凄楚,潸然落泪。

四、一斩秦英后,耳边更无声——刘隶华

听《斩秦英》,刘隶华当仁不让首选之选,其唱腔刚劲高亢却婉转遒丽,低时珠滑玉盘,高时云入碧霄,然承接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叶孤城一招天外飞仙,便足名驰天下。但看了视频之后,却不免觉得眼睛略感失落。

五、娇扶花间蕊,清描眉头娥——苏蕊娥

从未听到过比苏蕊娥嗓音更为甜美清纯者,令人如饮清泉、沐春风、听啼鸟、闻天籁。“痴娇娇红颜多薄命!”一时星殒花落去,放眼不见后来人!非不见也,后来人欲为之却不可为,只得闻而羡叹、望之却步。虽有张宁一脉相承,而失其天然矣!

六、声谱生死爱,琴奏肝胆情——李爱琴

披肝沥胆兄弟义,生离死别夫妻情,《周仁回府》乃秦腔大成者,传唱不衰,妇孺皆知。李爱琴上承任哲中,却更开一代清新刚健之风,尤其是“这半晌……”,一波三折、绕梁三日。然部分场景表演蓄势迂缓,令人如观杨氏太极,虽精气神足却有失跌宕之妙。可能这也是任哲中看多了中的余毒吧哈哈!

七、妙音陇上凤,洗耳人间琴——窦凤琴

《斩秦英》自认为听必刘隶华,观必窦凤琴。在声腔细节处理上略逊于刘,但窦氏唱做并重,刻画人物贴切自然。更有《斩窦娥》一出,其情致姿态细致入微,为女之怜、为媳之孝、辞婆之伤、蒙冤之悲,观之如身临其境,不由悲从中来。其展眉凝眸之处,风姿绝世,令天下秦迷痴绝耶!

八、豪音动一时,壮气撼三秦——李买刚

喜此君之因,缘为听他《打金枝》,刚健清亮,起而复落,初听有拨云见月般之喜。即使演最酷最帅的黑头包公,也无声嘶力竭之弊。但做大净之壮声,窃以为不如去演赵匡胤、关云长等红脸好汉,或郭子仪那样脸半花不花的老英雄,最适其阳刚雄健之气。

九、铜声别有致,铁面岂无情——张兰秦

大净能豪放兼婉约兼收者,张氏兰秦当为翘楚。《三对面》中,“叫王朝看过俸银三百两,再叫香莲近前听”及“包文正心中似火烧,秦香莲大堂口怨声高,又是哭来又是叫……”,这是我初次看到感情如此真实细腻的包公,这个角色感人多因其慷慨正义,铁面铜声,但此处别开生面,当得“花脸王”三字。

十、情动六月雪,曲留云外仙——马友仙

高昂挺拔、透亮饱满而穿透力极强,我听马友仙“包相爷与我讲一遍……”对她的嗓音就这感觉。高能翱翔,低能迂缓,《窦娥冤》将其特点尽显无遗,在此十人中拿来压卷,确实有些屈尊。然而我听了她唱洪湖的人民浪打浪还是什么的后,便觉光彩有碍,白玉添瑕。

我喜欢的秦腔十名须生

作为生在陇原上,长在秦腔下有担当和抱负的热血青年,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向给我们耳朵和心灵带来享受的秦腔大家们致敬。下面几首藏头诗就是我的礼物,虽然他们不能签收,但我热情的心却能以此得到略略慰藉,何乐而不为呢?就算熬它几个小时,不过就是多给烟草公司创些利润罢了,也算是推动经济发展,向共产主义的快速迈进做了应有的贡献。

秦腔行当中,须生当是最让我青睐的,我觉得他们最能抒发秦腔苍劲激越、慷慨激昂的韵味,以下就是我喜欢的十位,每人一首藏头诗奉上:

一、颂刘易平韵味浓厚

颂来岂可漫散音,

刘氏自古多高名。

易却楚汉当年事,

平摇秦陇今日声。

韵压七星后帐里,

味沉三关辕门中。

浓墨重彩难画描,

厚土还因斯人鸣。

刘氏有刘邦“灭强秦除暴楚才定江山”,开汉朝基业,可谓自古高名。刘易平老先生名动秦陇,有《葫芦峪》、《辕门斩子》名世,此处借用。

二、赋焦晓春苍劲质朴

赋尽江山多名流,

焦墨绘开黄鹤楼。

晓寒更增北海雪,

春雨复添诸葛忧。

苍颜声绝宰相计,

劲貌音凌元帅谋。

质本清来还清去,

朴尽俗华方到头。

焦晓春以《辕门斩子》、《葫芦峪》、《苏武牧羊》擅绝秦坛,据说年轻时还演过《黄鹤楼》,其音苍劲沉郁,朴实无华,韵味十足。

焦墨——书画所用最黑之墨,多用来山水。

三、赞苏育民金玉之声

赞君只因我好秦,

苏苏漫洗耳边尘。

育来妙音兼真假,

民间纷誉通武文。

金甲挑袍慨奔义,

玉带回府悲加身。

之乎者也戏皮囊,

声情并举才动人。

苏育民人称金声玉振,可惜我就听过他的《杀庙》。人言其念白真假声并重,称为“哨子音”。戏路极为宽广,几乎生、旦、净、丑无所不长,文武不挡,演过的《周仁回府》和《挑袍》,在诗中加以引用 。

四、誉袁克勤激清刚健

誉叹笑论尽衷肠,

袁氏二贤美名长。

克身指舞千古事,

勤修声动秦陇乡。

激声累泣金沙滩,

清泪更洒河东霜。

刚柔道尽还本色,

健峻方塑大秦腔。

袁克勤是秦腔木偶表演艺术家,他的《下河东》、《金沙滩》都听过,可谓清越激昂,尤其拖腔更具特色。袁相如唱腔和他极像,原以为他俩关系不一般,后来才知在血缘上毫无瓜葛。

五、夸薛志秀稳健潇洒

夸夸非只妄人谈,

薛门一出唐室安。

志夺番骑先辈去,

秀擅秦音后人还。

稳开苍声震十里,

健行虎步动千颜。

潇潇明月长照矣,

洒尽清辉向江天。

薛家保大唐之事,料来都不陌生。先辈英雄,后人妙音,其实二者之间也没联系,不过以增诗情罢了。此诗较为写意,未列出薛志秀之名段,诚为一憾。

六、赏陈仁义悲壮激昂

赏花岂是新发香,

陈枝老叶更苍苍。

仁山智水各眼界,

义气雄心自肝肠。

悲音长泣子明逝,

壮声高啕呼延伤。

激情还摇泾河水,

昂昂令公不老将。

陈仁义,陕西泾阳人。其音慷慨激昂,悲壮豪放。以《下河东》、《斩黄袍》、《斩李广》、《金沙滩》、《两狼山》名世。

七、言丁良生慷慨隽秀

言谈历来自由人,

丁做儒语不从心。

良谋做官常失意,

生计为民方为箴。

慷陈秉法总镇伏,

慨论疾色降将喑。

隽隽声传八百里,

秀口一吐多清音。

良谋做官常失意——《八件衣》中的杨廉。

生计为民方为箴。慷陈秉法总镇伏,——《打镇台》王震。

慨论疾色降将喑。——《苏武牧羊》苏武斥责李陵。

丁做儒语不从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处我便是丁做儒语,力不从心啊!

八、论刘随社蓄放自如

论道碧纱玄都观,

刘郎才气付流年。

随心咿呀岂名世?

社里班前常往还。

蓄势十载习身手,

放声一唱动江天。

自是寒暑苦己知,

如今声满市井间。

刘随社唱得颇多,《法门寺》、《赵氏孤儿》、《八件衣》、《辕门斩子》、《大报仇》、《杀庙》、、《打镇台》、《哭祖庙》、《苏武牧羊》、《放饭》、《葫芦峪》、《金沙滩》等等。但有千人一面之感,此诗也属写意,并无引用剧目。

九、诗李发牢酣畅豪放

诗风泱泱几千年,

李白古来其中仙。

发愁三千名后世,

牢陷花甲思故园。

酣醉更欺天子使,

畅饮还笑峨嵋泉。

豪情也曾咤天地,

放怀五岳名山间。

李发牢这个名字太难,尤其是“牢”,怎么也套不到他身上,只好写李白随永王起兵败后身陷囹圄。后面转不过来,索性不提直接写李白,做个完全的藏头诗罢了。

李发牢的戏,听来就是激情四射,荡气回肠,颇有野味,一种比较质朴原生的野味。

十、说商芳会别开声面

说来声外还有声,

商略百花各不同。

芳华岂独园中放,

会当野香青山中。

别心裁剪成新意,

开近天然笑东风。

生来佳客能吟月,

面面俱到总成空。

商芳会争议颇大,然就一业余人这般成就,也算是野芳笑傲园中牡丹,有大跌眼镜者,有大快其心者。何况她的戏听来也颇有新意韵味,不过唱得太多却雷同得很,不免让人卡卡。

诗句平仄乱撞,不羁格律,押了新韵,若当是七律看,那可真会让方家还大跌眼镜,当成古风就是了。

十大角之论,就此打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