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

1951年3月的最后一天,一封北京的来信轰动了整个湖南省三樟乡,这封信署名毛泽东的信在邮递员的吆喝声中,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而收件人竟然是一名老农民。

不少人纷纷围堵在他家门前,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迫不及待想要一睹毛主席的亲笔信。

这名老人有些得意地说道:“我早就说过,润之是我的结拜兄弟,你们还不信,现在信了吧?

老农慢慢悠悠地打开信,交由一位识字的年轻人念了起来,当念到“你当副目,我当列兵”这句话的时候,人群中传来一阵唏嘘声。

人们开始对这位老农的过去感到好奇,争相询问他和毛主席是如何相识的。

“想当年朱老弟、润之兄弟我们三个是军中最好的兄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成了农民,朱老弟成了铁匠,润之兄弟竟成了国家主席,真是没想到啊。”

这番话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这名老农究竟是什么身份?他和主席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群雄并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将中国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接受了新思想的革命青年,纷纷走上街头,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游行运动。

时代的混乱让不少人纷纷投身到革命军的阵营中,湖南的革命新军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壮大的。

一天,湖南革命新军军营门口来了一位挑着担子的年轻人,只见他意气风发,打量了一番军营大门就阔步走了进去:“你好,我是来参军的。”

来报名的人员众多,大多数都是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他不禁挺了挺肩,好让自己看起来更挺拔一些。

叫什么名字?

毛润之。

有担保人吗?我们这里参军需要有人做担保。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2)

影视形象

毛泽东摇了摇头,此时他还只是一名刚刚年满18岁的青年,到湖南长沙也只是前来求学的,此番违背师命和父命前来参军,怎么会认识什么熟人呢?

没有担保人不能进入军队,你还是先回去找到担保人再来报名吧!”

参军是为了报国,怎么能因为这点事情就限制参军呢?

毛泽东和军营的人争论了起来,很快这边的动静就吸引了一大群人前来围观,毕竟敢在军营门口“叫嚣”的人,除了这个年轻人,没有第二个。

恰在这时,一名名叫朱其升的战士路过这里,他一眼就看到了毛泽东箩筐中满满当当的书,出于对读书人的尊重以及对年轻人敢于抗争的欣赏,朱其升走过来说道:“这位小兄弟要参军是吧?我来给他做担保。

负责人扫了他一眼:“不行,如果没有职级,需要两个人做担保。”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3)

“好说好说,你们等我一下。”说着,朱其升回到军营中又拉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给毛主席写信的那个“老农”,也是后来毛泽东的副班长彭友胜。

朱其升和彭友胜都是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出来的人,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十分敬重读书人,他们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知道,拯救国家只靠他们的蛮力是不够的,真正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的人,还得是这些读书人。

所以朱其升和彭友胜简单说明了一番情况之后,彭友胜当即点头同意了。

在彭友胜和朱其升的共同担保下,毛泽东这才顺利进入了军营,三人也因此成为了好友。

毛泽东初入军营,许多事情并不了解,彭友胜和朱其升就每天将他带在身边,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

毛泽东的棉被和军大衣还没到,彭友胜就将自己的先给了他,朱其升也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一半,分给了毛泽东,他们三人相互扶持,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战友。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4)

毛泽东时常会和他们将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关于报国的故事,岳飞抗金,木兰从军等故事听得两人热血沸腾,后来在了解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之后,三人一商量,干脆效仿刘关张,也结为了异性兄弟。

按照年龄大小,年纪最大的朱其升排行老大,彭友胜排第二,毛泽东就成了老幺。

尽管他们两人比毛泽东年长了将近10岁,但是他们一直认定,以自己的兄弟的学识和见识,有朝一日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当兵的历程中时常会遇到危险,朱其升和彭友胜更是用命护卫毛主席周全。

有一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群山匪的埋伏,在毛泽东遭到敌人攻击的时候,彭友胜第一时间冲上去,将毛泽东救了下来。

有了彭友胜和朱其升的支持,毛泽东在军队中的这半年生活过得还算是轻松。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5)

可是有一件事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彭友胜明明能力超群,却在27岁的年纪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副班长,每当毛泽东问起彭友胜的时候,彭友胜也只是笑笑,不曾说出自己的想法。

彭友胜虽然不说,毛泽东心中却像个明镜一样。

他知道彭友胜在15岁的时候,因为家中兄弟众多,吃不上饭,只能出来闯荡谋生。因为没有念过书,所以彭友胜平时只能做一些体力活。

他曾在矿场打过工,也在别人的店铺里面打过杂,几乎什么苦都吃过。

后来报名参军因为一次立功成了一名副班长,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对于彭友胜来说,能够养家糊口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彭友胜即便立下战功,也从没有主动邀功过,他是个老实甚至可以说有些木讷的人。

这个军营是无数青年实现雄心壮志的地方,但真正能实现“雄心壮志”的永远都是那些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人,向彭友胜这样老实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只能被白白埋没。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6)

从进军营被阻拦那一刻,就已经看清楚了这里的本质的毛泽东暗暗在心中立誓,一定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没有尔虞我诈的军队,一个能够让民众们安居乐业的国家,不让民众们再经历自己的结拜兄弟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宣统帝宣布退位,不少军队直接宣布就地解散,人民都认为,战争结束了,革命也结束了,毛泽东决定暂时离开军队,去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业。

此前他的父亲和老师知道他参军之后,也曾多次写信要求他尽快回到学校。

可是彭友胜和朱其升两位大哥如此照顾他,毛泽东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舍,思量之下,他找到了彭友胜,对他道出了自己准备离开军队的想法。

没想到彭友胜竟然出乎意料的爽快:“润之兄弟,你有什么事情就尽管放开了手脚去做,你是个胸怀大志的读书人,也还年轻,该有一番自己的大事业。

彭友胜的一席话竟让毛泽东感动的有些热泪盈眶,他拉着彭友胜的手坚定地说道:“你们放心吧,就算离开了这里,我也会一直记得你们,记得咱们在军营里一起出生入死。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7)

影视形象

临行前,彭友胜和朱其升特意拿出自己的军营中攒的所有的钱,为毛泽东办了一场饯别宴,不少曾请毛泽东帮忙写过家书的人都来与他送别。

看着彭友胜特意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红烧肉,还有一壶老酒,毛泽东心中也是万般不舍。

在一片觥筹交错中,毛泽东亲自写下了一首诗,对他们这段时间的照顾表示感谢,也正式告别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军营生活。

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彭友胜拿出身上仅有的两块大洋,递到了毛泽东手中,让他当做回学校的路费和生活费。

毛泽东知道,这两块大洋已经是彭友胜这些年省吃俭用下来唯一的积蓄,彭友胜少有的露出了难过的神色:“兄弟,一路保重,漂亮话咱不会说,希望你能有个好前程。

第二天,彭友胜和朱其升两人亲自将毛泽东送到了军营外面,就像当初把他迎进来一样,看着他一直消失在小路尽头,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8)

离开了军队之后,毛泽东重新投身学业,并且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成为了中共中央委员。

彭友胜则是继续留在了革命军队中,做着自己的副班长。

他们两人都以为以后可能都不会再见面了,但谁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却再次将他们推到了一起。

只是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彭友胜在得到这位兄弟的消息之后,当即决定前去见见毛泽东,尽管此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阔别15年,当毛泽东知道这位兄弟前来拜访的时候,亲自起身出门将他迎了进来。

他们两人就像是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在一起闲话家常,互相诉说了离开军营以后的遭遇。

说到多年前分别的事情,毛泽东心中又是一阵不舍,他了解彭友胜的为人,知道这是一位绝对值得信任的人,便主动提议:“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吧,咱们一起干革命。

但是彭友胜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不识字的粗人,无法帮到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便婉拒了他的邀请。

两人一直聊到晚上,吃完饭之后,彭友胜就离开了,这次匆匆一别,双方便再也没有了对方的消息。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9)

彭友胜原本想着,即便不跟着毛泽东,在革命军中也能闹革命,但是革命军中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慢慢的从副班长爬到了排长、副连长,可是因为不会阿谀奉承,做事太讲究原则,在军队中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最终彭友胜一怒之下离职回了家,成为了一名农民。

此后毛主席的经历相比都知道,组织秋收起义,参加南昌起义,经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了国家主席。

彭友胜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在街头上看到自己的兄弟毛润之的画像,才知道他的这位兄弟,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主席。

他为此感到兴奋不已,逢人便说毛主席是自己的结拜兄弟,自己曾经是毛主席的副班长,只是这时候的他已经60多岁了,常年的劳作让他看上去更加苍老了一些,谁会相信这样一个贫农的话呢?

面对众人的嘲笑,彭友胜心中十分难过,因此他当即拿出积蓄,到镇上买来了最好的纸和笔,请一位先生代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说实话,信刚刚寄出去的时候,彭友胜心中也是万分忐忑,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还会记得自己这个兄弟吗?朱其升兄弟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在二十多天的茶饭不思后,彭友胜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来信,心中公正的笔迹以及右下角的名字处处表明,这就是毛主席的亲笔信,原来彭友胜真的是毛主席的结拜兄弟!

五位少年结拜祭祖(三人结拜为兄弟)(10)

一时间,众人都对这位老农竖起了大拇指。

从这封信中,彭友胜也了解到了另一位兄弟朱其升的去处,原来在离开军队之后,他也回了老家,继承了家中的手艺,成了一名铁匠,如今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友胜到长沙找到了湖南省副主席程星龄,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

但是年纪越大,彭友胜越想过平静的生活,因此在长沙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重新回到了家乡继续种地。

此后每年雨季,彭友胜都会打包一包刚刚采摘的茶叶,寄到北京被毛主席品尝。

两人凭着这份茶叶,维持着多年前的友谊。

就像分别的时候所说,毛主席从来没有忘记和自己一同患难的兄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信中“你当副目,我当列兵”八个字是毛主席对彭友胜的尊重,也是毛主席贴近群众,不计较,有人情的一份佐证。

如今主席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对人民的感情永远都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