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有啥意义(60年代麦穗的意义)

一日三餐的人,绝不能体会挨饿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被饿死的老百姓怀着怎样的幻想离开世界锦衣玉食的人,决不能体会贫穷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手脚被每个冬天冻伤的岁月,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麦穗有啥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麦穗有啥意义(60年代麦穗的意义)

麦穗有啥意义

一日三餐的人,绝不能体会挨饿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被饿死的老百姓怀着怎样的幻想离开世界。锦衣玉食的人,决不能体会贫穷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手脚被每个冬天冻伤的岁月。

终于还是哭着写下来了

“我饿了。”“走,姐姐背着你,咱去找吃的!”

饿了的小姨4岁,小姨的姐姐7岁。麦田里的麦子金黄了,长势喜人。小姨饿了,小姨的姐姐也饿呀。

姐姐背着妹妹,飞速地跑到地头,摘下两个麦穗就跑。

“等着,我给你搓搓。”

两个麦穗,姐姐仔细地搓,两个手反复倒着用嘴吹去麦皮。“给你,快吃吧!”[摸头]

小姨高兴地伸出手去接麦粒。终于可以有口吃的了!

“哎,谁家的孩子,敢偷麦穗?交回来。”姐姐吓得慌了神,妹妹吓得把手里的麦粒举了起来。

家里被扣了一个人的口粮,本来就吃不饱的日子,雪上加霜了。

“姐姐”是我的母亲,一个我扔一点点粮食就骂我半天的农村妇女,一个7岁就勇敢地要为妹妹找一口吃食的姐姐,一位一辈子看着粮食比金子还贵重的中国公民。

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个玉米面窝窝?

妹妹没有吃上麦粒,母亲耿耿于怀了大辈子。每每说起来,还在怪罪自己当时太大意,怪罪自己给家里惹了祸事。

那样的童年,让母亲看待粮食比金子还要贵重。

母亲结婚了,婆家的境况并没有比娘家好,谷子糠的一日三餐,能吃一顿辟谷的粥就是大日子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个玉米面窝窝?”每天吃不饱的母亲,一个窝窝头成为她在许多时间里的梦想。可是能吃上一个窝窝头的日子,在她的目力范围,仿佛永远看不到。[伤心]

青菜叶子和着谷子糠成长的童年,不用任何说教就懂得粮食珍贵,从骨子里就会无比珍惜粮食。

每当母亲对变了质的馒头也要剥了皮再热一热吃,我就非常气愤。“你吃了变了质的,那些好的不是又成变质的了?”母亲并不听我这一套歪理,总是不能扔掉就对了。

母亲常常说:现在的人都有罪呀!你也跟着变了。那种无奈和痛心疾首的语气,每次都会戳疼我的心。

偏心哥哥的母亲,永远被我所心疼并理解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对哥哥格外偏心。“你哥哥苦呀,我怀着他时,天天吃谷子糠。”

哥哥出生后,因为谷子糠产不出母乳,母亲就用调羹舀一勺面粉——舀一勺家里按照当年收成分得的几斤面粉,放在大勺里用清水和匀,手端着在炉子上煮成糊糊,给刚出生的哥哥吃。

哥哥一直很瘦小,尽管母亲对他再偏心。

偏心的母亲,一度被我误解为重男轻女。

对待哥哥偏心,何尝不是对自己童年缺失的一种补偿?

母亲一个字也不认识,可是种庄稼绝没有半点含糊。就算如今已经70高龄,爬山时仍然健步如飞,我只能望尘莫及。这样的好身体,都得益于母亲终其一生都在幸福的耕耘那躺在半山腰的丰产宝地。

去年秋天,南瓜、谷子大丰收,母亲第一时间想给哥哥邮寄过去,让哥哥吃上她收获的新鲜粮食。问我邮费贵不贵?我说:“邮费算个啥?这粮食比金子贵重呢!”[偷笑]

母亲终于吃上的窝窝头,成为我一生的饮食禁品

我出生那年,窝窝头终于还是被“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分配到我家的锅里来了。有了窝头吃的母亲,走路都格外有力气了。

[奋斗]天不亮就到田里去奋斗。杂草试图在“承包田”里长大,享受好水好肥被母亲照顾的待遇,真正是做梦来。它们死了也不知道:那田里,种着母亲多年的梦想,种着母亲做梦都想吃上一口的窝窝头哩![奋斗]

每一天,窝窝头都能管饱。

蒸熟的、煮熟的、烙熟的;小山样的、饼状的、疙瘩状的。仿佛全世界的饭都只能是玉米面为原料。那些花样繁多的窝窝头,就是花样繁多的、母亲最踏实的幸福。

还是小小朋友的我,被这窝窝头搞得消化不良,对窝窝头产生了极不友好的态度。我开始抗议吃窝窝头。

尽管从那以后窝窝头变成了煎饼,但是,我对窝窝头的抵触,伴随了我整个的成长路程,并将伴随我一生。

在有麦假和秋假的岁月里,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拾麦穗和栾玉米棒子

麦假和秋假是不会有太多作业的,因为这两个假期的功能是收获。

小学生参与田间劳动,最大的工作是对父母遗漏的粮食进行地毯式检查,争取不能落下一粒粮食。

割麦子用镰刀,父母在麦子田垄间穿梭收割,我和哥哥则一人盯一垄。从父母手里掉了的和身子比较矮小的麦穗,被我和哥哥收集起来,用麦秸秆捆起来,收编到“大部队”里,等着父母整个捆起来便于运输。[酷]

大概知识学得少,我的眼睛也不太灵光。父亲总是不放心我拣过的区域。也总能在我拣过后,还能再拾起一大把麦穗。

麦子被捆起来,用扁担挑到公路上,装上推车。在这一捆、一运、一装车中,是否有遗漏的麦穗肯定是随时检查的。“粒粒皆辛苦”,穗穗皆宝贵。[蛋糕]

当麦假结束的时候,麦子一般会打场、晒干、收储完毕了。一场清凉的雨过后,那些看不见的麦粒,会被雨水冲到一处,母亲就拿个水瓢,小心地一粒粒捡拾起来,用清水淘洗过,晒干后归到“大部队”里去。

检查玉米棒子是否遗漏,可比检查麦穗困难多了。

玉米棒子是在玉米秸秆上被掰下来的。穿梭在“青纱帐”里,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稍有不慎,被毛毛虫蛰了,可是要认真疼上好一阵子的。

单纯在玉米秸秆还没有放倒前,想把漏下的玉米都检查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总是到刨地前、杀倒玉米秸秆时,还会检查出几个棒子。这样的棒子,有的会在雨水的浸泡下,在秸秆上长着就发出了嫩芽。

​​[笑]麦假和秋假,是那个年代最红火的日子,也是那个年代最幸福的日子,劳累中的人们,总是带着花一样满足的笑容。

“妈妈,地里的韭菜这么多,吃得完吗?”[笑哭]

把麦苗当做韭菜,这是天真无邪还是教育的倒退?

一日三餐的人,绝不能体会挨饿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被饿死的老百姓怀着怎样的幻想离开世界。

锦衣玉食的人,决不能体会贫穷的滋味,决不能了解那些手脚被每个冬天冻伤的岁月。

无论多少说教,女儿不自己亲手撒下麦种,为麦苗除草施肥除虫,再收割、打场、推磨、筛粉,最后和面、蒸熟,就不会真正懂得麦子。

无论多少劳作,女儿不经历过饿的天天吃不饱,体验不知道直到哪一天才能吃饱的困境,就不会真正懂得麦子的珍贵。

“那是麦子,不是韭菜,秋天里种下,夏天就收获了。”除了这干巴巴的介绍,我不能再给女儿些什么其他关于麦子的知识了。

能够说出来的,只能是现象。感受,永远是自己内心的。就如同“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就已经不是了。

相信如果没有亲情之间的信任,女儿在听她姥姥讲述过去的事情的时候,可能不会相信是真实的吧。也许她觉得相信麦苗是韭菜可能更靠谱,因为她是真的曾经见过长在田里的韭菜。

直面历史,我们有足够的底气。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是一个今人对先辈最起码的尊重。[谢谢]

“现在的人都有罪呀!”这句话,是一点也不虚的。这句话是一个真正懂得饿是什么滋味的人才能懂得的真理。

在这个仿佛用金钱可以评价一切的时代,粮食的价格是如此廉价,让浮躁于金钱的人抱怨着为什么粮食这么便宜,卖不上一个好价钱,这个时代阻碍了种粮者的财路。

这个世界不再有人把粮食当做比黄金还要重,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对他的人民照顾的太好了,使不把粮食当粮食而当做发家致富手段的人忘记了危机并存。

在这个无数共产党人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里,正视历史,正视那些艰难困苦,珍惜现在,珍惜得来不易的生活,是对革命先烈最起码的尊重。[给你小心心][谢谢]

感恩像莫言一样的文人,为我们留下那些珍贵的历史影像。母亲一个字也没有认识过,如果现在的互联网,有母亲那一批人,可能现在的话筒里,一定会增加一股正义的清流。[谢谢]

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比心]。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您送我一个鼓励的小爱心。如果对往期的文章感兴趣,欢迎您点击下方链接直达[谢谢][比心]

那个玩“王者荣耀”的学霸,后来怎么样了?

孩子还沉迷手机?太low了!这样做的小伙伴都走上了学霸的路

刷万卷题不如读万卷书——浅谈教育改革

虚心向孩子学习才是育儿的捷径——分享给焦虑的妈妈们

痛心的“德安中学现象”:那些主动结束的孩子,灵魂早已被杀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