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

如果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工程师照着玩具模型,靠着算盘和秤砣,成功制造了我们国家第一艘核潜艇。

很多人都很难相信。

但是这一切却是真实发生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一起走进那段艰难而又充满理想主义、奉献精神的岁月。

为国读书

黄旭华1924年(一说1926年)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医生家庭。黄旭华原名黄绍强,因为父母都在乡间行医,黄旭华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理想是长大之后也成为一名医生。

黄旭华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度过的。黄旭华在广东揭西山区读中学的时候,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他和同学们躲在甘蔗林的草棚里上课。

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1)

头顶上是敌机的轰鸣,黄旭华和他同学们依旧在刻苦求学。

1941年,黄旭华远赴桂林求学,考入桂林高中。在桂林,黄旭华自己把名字改成了“旭华”。

1944年,日军逼近桂林。黄旭华被迫草草结束了高中学业,跟着人流逃难。在一路的颠沛流离之中,黄旭华看到了无数的家破人亡,看到了无数的妻离子散,而他也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侵略者。

黄旭华也深感国家的落后,无法保护自己的人民。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因此在逃难的路上,黄旭华默默地放弃了学医的理想,他要走科技报国之路。

从桂林辗转来到重庆,黄旭华进入当时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1945年,黄旭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也就是现在上海交大的前身。在交通大学,黄旭华学习的是造船专业。

虽然此时抗战已经接近尾声,但是经历过战争的黄旭华始终忘不掉曾经的屈辱和苦难,他以“宁当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来激励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黄旭华希望自己可以有朝一日为自己的祖国造出先进的军舰,希望可以看到自己设计的军舰能纵横深海,捍卫祖国的安全。

在交大,黄旭华优秀的专业成绩,也让他得到了如叶在馥等国内著名造船大师的指点。这让黄旭华的专业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

1949年毕业之后,黄旭华到当时的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

从这个时候起,黄旭华将离自己的梦想一步步靠近。

模型和算盘

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下水。同年9月30日, 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服役。

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2)

鹦鹉螺号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它的服役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

对于世界大国来说,核潜艇是毫无疑问的国之重器,它背后所包含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1958年,我们国家也正式立项要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此时由于我们国家在相关领域上面的科研储备比较弱,当时我们是希望可以得到苏联方面的帮助。但是苏联人傲慢地拒绝了“中国人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制造核潜艇”

中国人有个优点,你越封锁我们越要自己干,用最后的结果来打你的脸。

我们研制核潜艇的项目代号“09”工程,黄旭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将和这个光荣的工程紧紧绑在一起。

1958年夏天,黄旭华34岁。此时他已经是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一室潜艇科科长,刚结婚不久,大女儿还不到1岁,家庭幸福美满,事业蒸蒸日上。

突然一天,黄旭华被要求紧急去北京出差。到了北京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被选中参加“09”工程。加入这个绝密工程,就意味着黄旭华从此要隐姓埋名,默默无闻。

眼看自己梦想近在咫尺,黄旭华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刚刚结束抗美援朝,综合国力和整个工业基础都很薄弱。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都不为过,而核潜艇这样的先进武器国内更是没有人搞过,甚至都没有人见过,美苏等国封锁严密。“09”工程可谓是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

和黄旭光一起参加“09”工程的科研人员共29人,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也就30岁上下。面对困难,年轻人特有的不服输干劲除了了。黄旭华回忆说他们大海捞针一样从国外新闻报道里,去搜集和核潜艇有关的报道信息,哪怕是只言片语,他们也如获至宝般地保留下来。然后仔细地去伪存真。正是靠着这样的办法,黄旭华他们拼凑出了一个核潜艇样品。

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3)

后来有人从美国带回一艘核潜艇的玩具模型,黄旭华他们马上把这个玩具拆开分解。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玩具的内部构造竟然和自己构想的图纸基本一样,而这也验证了黄旭华他们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那个年代,黄旭华他们没有计算机。那么设计核潜艇庞大的计算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旭华的答案是算盘。

多年之后,黄旭华还珍藏着一个“前进”牌算盘。当年正是在这样的算盘之下,黄旭华和同事们一遍遍地计算着数据。在算盘清脆的拨动声中,一个个数据上下飞舞,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就在这过程中缓慢但坚定地走向现实。

为了确保核潜艇的重心能被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里,黄旭华想出了一个办法——所有设备和管线都要过秤,然后记录下来。就连那些边角料也要如此严格核实登记。黄旭华要求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他每一项都会检查,不合格的都会被他退回去重新过秤。

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4)

正是这样“斤斤计较”的严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第一艘核潜艇才能成功地在1970年12月26日下水,并在1974年8月正式服役。

1988年初,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亲自参加了深潜实验,这项实验有很大的危险性。参与实验的人都要事先写好遗书,本来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是没有必要亲自参加的,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总设计师去做这个实验的。但是黄旭华执意要亲自参加,他说“我是总设计师,万一深潜过程出现异常,我可以及时帮助采取措施”

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三十年没有回家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1号”,这也恰好寓意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一路的艰辛,正是一条另一种意义上的长征。

在这条长征路上,黄旭华他们一走就是30年。

因为“09”的保密要求,所有参加的人员都要高度保密。从1958年开始,整整30年的光阴。黄旭华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他只能偶尔给父母写信,但是他从来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做什么工作,过得如何,什么都没有说。

甚至自己父亲去世,因为工作,黄旭华都没有回家给父亲奔丧。而这也让母亲对他非常寒心,觉得这个孩子为了自己在大城市享福,不为父母尽孝。

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遇到的困难(靠玩具模型和算盘)(5)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黄旭华只能把所有悲伤和委屈深埋心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暗自神伤。

黄旭华说“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一直到1988年,黄旭华才回了老家看望母亲。

三十年沧海桑田,故乡早已物是人非,有多少离愁别绪有多少牵肠挂肚,黄旭华都只能默默地记在心里。

2019年9月17日,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份有些迟来的奖励,是对黄旭华最好的褒奖。

2021年10月28日,97岁的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这笔钱是他个人所获的奖金,这笔钱被用来成立一个以黄旭华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来鼓励科技创新。

黄旭华这一代人为了祖国,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也正是有了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无名英雄,我们的新长征路才能越走越顺,国家才能日益富强。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