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据调查统计,我国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

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厌学、网瘾、亲子关系紧张等。

由于大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许多隐患没有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甚至发生许多不必要的悲剧。

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今天咱们看看心理学家公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看看孩子有没有达到标准,青少年朋友们可以自己对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

2、情绪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和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3、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适应环境的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既使环境突发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也能较快适应并保持心理平衡。

有些孩子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导致社会适应障碍。

4 、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能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

如早期社交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不合群等不良个性,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

5、反应能力适度,行为协调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应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和应对能力。

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模式。

如果心理和行为严重偏离年龄阶段,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如严重滞后或超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7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和青少年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也高。

而自控能力较差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专注力,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8、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9、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

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会因盲目自信导致意外失败而沮丧,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

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失去机遇,最终一事无成。

恰当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10、心理耐受力

心理耐受力是抵抗精神刺激和承受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1)

重视早期干预

就像身体难免会生病一样,心理也会生病,而影响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外部社会环境。

比如因为考试失败被老师批评,孩子情绪低落,自尊感降低,挫败感强烈;或是亲人离世,巨大的悲痛让孩子无法自拔,导致萎靡不振,无法集中注意力……

成人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恢复心理健康,而孩子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弱,可能长时间无法回到心理健康状态,这时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到心理门诊咨询、就诊。

许多人认为只要去看心理门诊就是得了精神病,所以非常忌讳去进行心理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调适,不能合理疏导,久而久之,极有可能演变为精神疾病。 早期去看心理门诊,是防止情况恶化,这与身体不适去找医生看病是一样的道理。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2)

重视环境影响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生和康复受许多因素影响。

1、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度过青春期至关重要。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或引导青少年,过度指责,甚至辱骂,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能给儿童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家庭关系差,父母关系长期不和谐或单亲家庭,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2、学校环境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要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项教育活动中,多组织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参加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加强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除学习之外,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3)

学习自我调节

家长应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主动抵制心理上的困扰,出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在遇到问题时,要勇敢面对,保持阳光的心态,学会自我暗示,多与积极向上的同伴交流,减少顾虑、增加信心,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机会宣泄负面情绪。

也可以通过深呼吸、体育锻炼、冥想等方法,减轻焦虑或增强对困扰的承受能力。

心理咨询正确认知

一、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早期识别潜在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员。

二、通过从患者家属处获得的心理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社会化和家庭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调查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可能存在的精神障碍,有具体疾病时及时给与干预指导或转往其他专科。

四、心理咨询师有着心理危机干预、生活问题咨询、身体疾病咨询和其他问题咨询的作用。

我是桃花源小筑,一起学习科普,保持身心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