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培训感悟(海韵教育数学关键能力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培训感悟(海韵教育数学关键能力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1)

立足单元整体视角的“单元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理解,实现对散点化、碎片化、孤立化的“课时教学”的超越,因而是深度学习所提倡的。然而,当前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盲区。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会了没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单元设计一般遵循“ADDIE模型”,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而展开。以可测的关键能力水平为单元教学目标,能更好地梳理单元计划、分解课时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创设教学环境等,更重要的是关键能力水平也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评价依据。因而,以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审思:单元设计为视角的教学

单元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学习模块所组成,而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单元的系统教学。

1.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

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的探究活动,它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具体来说,单元教学设计立足课程整体理念和思维,以现有的教材为突破口,系统整体地规划单元内容与主题、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与评价计划的结构要素,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相关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关键能力为导向,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活动单元,形成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整体性统领性上,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目标整体规划,使得教师能以高位的课程观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清楚地了解数学课程的结构,把握单元教学起点,揭示数学学科本质,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建构;其二是一致性持续性。一个教学单元内高度相关的知识链承载着相同的关键能力、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等隐性元素,只有在单元整体教学一以贯之的“有意蕴伏、逐步感悟、反思提炼”的过程中,这些隐性元素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呈现出知识、思维和学习的生长样态;其三是层序性关联性,根据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分析,优化学习次序,使单课时的教学活动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其四是主体性情境性,基于单元主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观察和体悟为方式,以解决问题为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的联系。

2.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盲区

(1)“教材单元”与“教学单元”的辨析

崔允漷教授指出,单元是以一个大问题或大任务来组织目标、情境、知识点等要素,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或完整的学习单位,不是知识点。再者,弗莱登塔尔曾多次指出: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是“违反教学法的颠倒”。也就是说,“教材单元”中的“序”未必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序”,也未必就是数学教学的“序”。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将力求打通数学知识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数学教学逻辑之间的关联,更多地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2)“学科导向”与“活动导向”的平衡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威金斯批判了这样两种传统教学设计:一是学科课程单元设计,强调的是以知识为线索,进行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这一类型过度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表现出僵化与死板的特征;二是活动课程单元设计,强调兴趣与体验,关注主题的设计、探究性活动以及学生的表达,但缺乏对重要概念和恰当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表现出过度开放的特征。以单元为依托,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学习活动,必须平衡好“学科导向”与“活动导向”这两个方面。

(3)“素养标签”到“素养标准”的跨越

在开展单元教学设计之前,我们必须基于所学知识和学情分析提供一个可供测量的水平框架,以帮助我们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起点、终点和路径,并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单元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已知告知学生的讲述者。

二、锚定:基于关键能力的导向与表现

1.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主题(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分析准备阶段、中期开发设计阶段和后期评价修改阶段。分析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单元内容和分析教学要素。其中,教学要素包括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和教学方式分析等。开发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流程。

2.以可测的关键能力水平为单元目标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他们首先花大量的时间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首先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关键能力导向的单元教学,应该是“以终为始”的,即从学生单元学习后应达到的关键能力水平为结果逆向思考,为了达到预设的关键能力水平,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三、实践: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单元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应明确:为了实现预期结果,学习者应该达到怎样的素养标准,需要做什么以及老师需要做什么,即明确预期结果和实现方法,而不仅仅是内容和活动的罗列。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路径应首先确定单元主题和内容,通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开展单元规划;其次,梳理并确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的数学关键能力水平层级,以此开展单元教学目标分析;进而,围绕主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安排具体课时和课型;最后,通盘考虑单元教学各要素,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1.学什么:单元规划

(1)确定名称和内容。单元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也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例如,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可安排“比例尺”教学单元,将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等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在“比例尺”这一主题下构成学习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

(2)分析教材和学情。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出发,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把握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方法,并依据学情有针对性地创设单元主题情境,选择学材、教学方法与策略。

2.学到什么程度:目标分析

教师通常从“如何教”的角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学科关键能力是包含其中的。然而,关键能力这一素养指标究竟要达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得以清楚的表述,导致教师本身不能较好地把握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显然,同样是“数学运算”这一关键能力,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水平层次大相径庭。我们转换视角,从“学”的角度来确定单元目标,就要从宏观的素养指标出发将关键能力水平进行有层次的分解,并通过叙写技术制定表现性目标(如图1)。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培训感悟(海韵教育数学关键能力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2)

3.怎么学: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有了清晰明确的关键能力水平框架后,在第三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1)平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关键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个体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加强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有机会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丰富学习经历。同时,知识技能目标也不能偏废,应有相应的学科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平衡教的顺序与学的顺序之间的关系

单元的逻辑起点不是知识,而是学生的学习;不是内容,而是课程。教师要从教材理解上准确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根据学情分析来确定学生的现实起点。开展学情分析时,可利用表2的数学关键能力水平及表现性框架开展前测,更加精准地定位学生数学能力的现有水平、确定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等,最终寻找到学生发展真正的生长点。

4.学得怎样:评价与保障

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手段、评价方式以及作业设计等是支持单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反思和总结,作出修改与调整,单元教学设计才能在一种动态循环的实践中得以完善,从而打造优质课堂,实现课堂的真正转型。

数学关键能力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是素养本位设计理念下的新教学。以“关键能力”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从“教书”转向“育人”,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显然,我们需要根据学习本质提供有用的流程、模版、工具和设计标准,凭借教学设计而非运气使学生最终的表现更成功。

作者:仲秋月(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