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k开源协议(Yak不只站在匿名风口上)

编者按:36氪全球独家专访了Yik Yak的A轮领投方DCM的全球老大David Chao,他是DCM联合创始人和董事合伙人,日本JCI联合创始人。前程无忧、人人、UCloud、SoFi、Trusper、BitTorrent、Yik Yak等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虽然David本人不愿对Yik Yak B轮(这两天确认的红杉领投的6200万美金)估值透露任何数据、发表任何评论,不过DCM在B轮的跟投说明他们是看好这家公司前景的,一起听听他的解读,它会是下一代Twitter么?

ahk开源协议(Yak不只站在匿名风口上)(1)

(图为:David Chao)

在汉堡店里敲定A轮Deal

你可能想不到,David 与 Yik Yak 两位联合创始人 Tyler Droll 和 Brooks Buffington 是在加州有名的汉堡餐厅 In-N-Out 里敲定 A 轮 deal 的。他们在棒球场度过了 6 个小时后,时间已到了晚上 10 点,“由于街上的餐馆都打烊了,汉堡是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了。”

跟很多搭伙创业的小伙伴一样,Tyler 和 Brooks 性格也相当互补,David 说,Tyler 想事情非常周到,而 Brooks 则更跳脱外向,富有营销思维,是个做营销的完美人选。Brooks 通常会抛出 4 - 5 个创意,Taylor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会选定 1 - 2 个最合适的出来。

Yik Yak 的校园推广活动的确做得富有创意,任性奔放。典型的例子是他们在校园里开的大趴,活动名字Ride The Yak ——让一位 dancer 装扮成 Yak(即 Yik Yak 的 logo 牦牛)跟学生们群魔乱舞。这还不止,Yik Yak 竟还拉来一头乱窜的机器牦牛让大家争抢着骑。总之,high 翻了。

在 David 看来,这样一家公司来自亚特兰大而非硅谷着实罕见。就这样,从美国东南部到北部再到西海岸,这头牦牛一路狂奔而来。

谁都看得见,匿名社交正值风口,DCM 当然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产品。但他们觉得,Secret、Whisper的信息太负能量了,而用户在 Yik Yak 上 po 的内容颇有娱乐价值。

ahk开源协议(Yak不只站在匿名风口上)(2)

是BBS,可能还是新一代的Twitter

从产品形态来看,Yik Yak 就是一个 2500 米范围内的匿名 BBS,没有 Follow 机制,文字+地图,用户能看到 2500 米范围内其他用户发布的 Yak,并能对它“顶”或“踩”。

Yik Yak 现在已经在美国 1300 多所大学里结结实实火起来了,但 David 坦言,去年该产品刚上线时他并不认为这个产品会 work。我查了它在 App Store 的迭代记录,2014 年 2 月 3 号发布的 1.3 版本才增加了回复功能,这也是 Yak 开始成“群”发展的时候。

之所以仅支持文字,David 说是考虑到前期内容生产的效率,图片既费流量又费内存,将来该产品会有更丰富的媒体形态。

早期的时候,Yik Yak 遇到了许多社交网络都遇到过的问题,即在用户极少的情况下,自我监督 (Self-police) 机制等同无效,很多人会恶意发布一些负面内容,比如早期的 Facebook 就因此被屏蔽过,支持单向 Follow 的 Twitter 伤害则更直接。不过随着社区规模壮大,用户自己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这当然跟团队加诸产品的限制因素有关,除了通过地理围栏技术禁止中小学生使用 Yik Yak 外,系统还会过滤掉真实姓名,如果你的一条 Yak 被踩了 5 次,那么它就自动销毁了。而且,对非 local 的内容而言,用户无权评论,生产信息的行为是与当前位置绑定在一起的。跟传统的 BBS 不一样,Yik Yak 的内容完全没有一个所谓的“运营”。

不过,一个 BBS 火成这样我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过去 3 个月其 DAU 增长了 10 倍,虽然 David 并没向36氪透露 Yik Yak 用户基数。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匿名社交的黄金时期,人们不希望被追踪,WeChat、Facebook 都是,而且匿名给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很难想象这样的平台上会有一个所谓大 V 出来,因为你根本没有一个 ID。

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设备的确变了,信息生产和消费获得了实时特性,信息反馈同样有了类似的实时性。地理围栏则把从前 BBS 由 Topic 为主导的信息流转变为以地理范围为主的信息流。用 David 的话说,它更像新一代的广播,不是在各个频率之间换台,而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间切换,Yik Yak 的内嵌地图功能也支持 Drop a pin,然后查看这里的信息流。

Yik Yak 无论在地理围栏,还是在营销推广上,都强调以大学为单位,这在很大很程度上保证了内容更大的可控性,用户密度高而且共性也更大,这更有助于信息成“流”。

在 David 看来,如果 SnapChat 是你的 Facebook 的话,Yik Yak 就是新的 Twitter。SnapChat 就是针对 Facebook 的信息永存性使出了“阅后即焚”的神来之笔。而跟 Twitter 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流机制相比,Yik Yak 的匿名、地理围栏都使之成为人们新的本地化信息源。

在此也跨国对比一下,中国也出了几家类 Yik Yak 产品,为什么没有做得好的?David 说他们投资 Team 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觉得中国仍有一些主流的 BBS 依然很流行(我想这里边应该有贴吧),这点我比较认可。另一点他说“中国的匿名并非真的匿名”,这点我不太认同,毕竟国内文化并没对隐私没那么敏感。我考虑的更一层因素还是,产品和品牌塑造没有直指人心的灵魂,Yik Yak 在很多细节上做得很酷,看看它的 Rules:

第一条是“You do not bully or speciffically target other yakkers”

第二条是“You DO NOT bully or speciffically target other yakkers”

眼尖的同学可能看得出这学的是电影《搏击俱乐部》(借搏击找寻自由的电影)的台词,还有上面提到的营销活动都做出了年轻人的任性、奔放。以 LBS 的匿名社交为出发点,重新思考用户的心态,用心做出产品的调性——我想这是中国产品们要做的事。

ahk开源协议(Yak不只站在匿名风口上)(3)

Yik Yak的想像力在哪里?——Hyper-local的魅力

虽然 David 本人不愿对 Yik Yak 估值透露任何数据、发表任何高还是低的评论,不过 DCM 在最新一轮的跟投都说明他们是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的,之前 WSJ 线人透露称已达好几亿美金。

没有任何 ID,没有明确的 Profile(有一个 Me 标签页),对于往往靠广告安身立命的社交产品而言,让人很难将它与掌握大量兴趣数据的 Facebook 的精准 Targeting 相比。但 David 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而言,能把受众缩窄到 18 - 25 岁这个受众群体就已经很有价值了,他认为 Facebook 的用户广告定位并不奏效。David 说 Yik Yak 以后会有新的数据源,但具体产品新功能他不能说。

在 40 多分钟采访中, David 多次强调“Hyper-local (超本地化)”这个词,David 说,在美国,Hyper-local 的社交网络和按需服务是当下的趋势。Hyper-local,意味着离用户足够近。

他认为,超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可以是学校、商业圈,可以是居民社区。从信息维度讲,Hyper-local 的信息意味着可以有 Hyper-Local 的广告,除了可口可乐之类的品牌,David 还举了本地商家的例子:斯坦福大学的披萨店可以发一条 Yak,“接下来 2 个小时内打 4 折”,这就是很强大的促销。不过,“我们现在并不想让广告烦到用户,微信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广告,Facebook 也是如此。”

David 说到的 Hyper-local 的服务确实打动了我,他指的 Hyper-local 服务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地理位依赖度很高的按需服务,如 Uber、Instacart、Sprig 等。David 坦言,以后按需服务会跟 Yik Yak 结合起来。有意思的是,DCM 也确实投了不少具备 Hyper-local 特性的公司,如Blued、58 同城、易到用车等。

但是怎么实现呢,我琢摸了下,这应该跟 Yik Yak 的地图功能大有关系,在地图上叫个车、找个餐厅、叫个外卖、买张电影票这样的服务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可能你并不习惯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直接叫服务,但 Yik Yak 的忠实用户可不一定,这跟用微信的人在微信内使用其它服务是一个道理。

被问到针对社交这个大领域,DCM 在中美分别有什么策略?他只回答了一句话:

我们看好视频社交,看好匿名,看好Hyper local。

Big contributor: Leon

招全职作者(社交&文创)

激进的技术已让“社交” 的成本越来越低,Hey~ 不要只想到“约 X" 越来越容易了,有潜力改变社会、家庭或职场,甚至某一类奇葩物种(比如二次元)交流、联结方式的产品不应被如此轻率地对待,它可能是一个玩具,但也可能由于比微信更好用而取而代之,万一它能连接的是投资人与创业者呢?无论是 Facebook、LinkedIn、陌陌、微信,还是新生代的 SnapChat、Yo、秘密等等都代表了网络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你对人之连接之事深深着迷的话,速来!

简历发送至:xyy#36kr

要求:1. 最好不是白纸;2. 有悟性、善思考、高执行力;3. 自行忽略性别;4. 英文素养良好。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