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情绪当借口(别做情绪的囚徒)

▲发现生活美妙 收获生命自在

别把情绪当借口(别做情绪的囚徒)(1)

大家好呀,我是仰心~

不知道大家看综艺节目时,有没有这种感慨?

那种情绪稳定,进退得当的人,即受其他嘉宾欢迎,也能赢得观众的欣赏和吸粉。比如郭麒麟、杨九郎等(抱歉去年全程看完的只有《德云斗笑社》,今年准备接着追)

而习惯了我行我素,把不高兴不乐意全写在脸上,没事发飙耍赖乱讲话的人,大家只能看在大局的份上,对你人前勉强应付,实际该躲多远躲多远,就像之前的爽妹子。

当然,这对我们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别轻易被我们的情绪控制,也别草率地利用它,因为,代价都不小。

1.情绪,是个问题吗?

我们通常都认为负面情绪是个坏东西,得避免和对治它。

然而,要想真处理好一个问题的途径,是直面它,看清它再超越它。

情绪,只是情绪,不是困境。

我们不是木头,在遇到外境的人事物时,一定会产生看法、感受和评论,由此产生了开心雀跃、难过生气或无所谓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情绪。

这个反应很正常,但如果因此被它困住,产生喜好与厌恶,再去压制解决它,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比如有人遇到了更年期,产生了焦虑烦躁的情绪,觉得很不好,就去吃药、运动,想各种办法度过更年期。

其实这只是身体到一定年岁,自身在调整更替,因为它打破了过去的稳定、轻松,由不适应不舒服而产生烦躁焦虑,也很正常。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不能平等地接受这个变化,急于去找药吃,找病看,找事做,这就等于制造出一个问题,然后再聚焦去解决它。

还有些人因为求不得而生烦恼,比如女生觉得老公不够爱她、呵护她,而产生了难过纠结。

但又觉得这样不好,去找心理医生,找身心灵等各种方法,以此来想放下对他人关爱的需求和执着。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就是用各种方法让自己看淡放下嘛。但是,这真的是问题吗?

一个人希望伴侣关心呵护自己,本就没错,否则干嘛找人陪伴,单身不是更自在?

首先,正视自己的愿望,然后找管用的办法去获得——你想要什么,先给予他人。也就是你想要关爱陪伴,就先给予对方。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过分贪求,因为你要得越多,就得先付出更多。

不懂得用明智的方法去达成愿望,而是就简单粗暴地求放下,求对治负面情绪,倒反成了事上加事,头上安头,反而由此牵连出一大堆麻烦和副作用。

别把情绪当借口(别做情绪的囚徒)(2)

2.感到委屈、受伤怎么办?

职场中,我们都难免会遇到被不公平对待,付出没有被看见和认可,或者自己看来很正常的事情,领导却小题大做发火,于是自己觉得委屈,难过,受伤。

这里,七非先生的解答直戳内心!他说但凡你在某个地方感到委屈和受伤,不管是工作、友情还是家庭,一定是你在这个地方心有所愧,行有所失。

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地方德行有亏。

然后人的习气,会为自己内心的这个不安,习惯性地找理由和借口,从各种角度来推卸责任,挖出对方的缺点,以表自己的合理性。

比如我们工作上被领导苛责,盯得很紧,自己就会很恼火,开始吐槽:

我不就是上班刷个手机,聊了下QQ嘛,布置的任务很无聊好不好?

他还好意思管别人,自己都和谁谁暧昧不清;

其他同事也讨厌这个人,说他为人不好,我看他就没啥好下场

......

也有可能是在家里,被婆婆说了几句,心里又起波澜:

我婆婆这人特小气矫情,连公公都怕她;

连我爸妈都舍不得我做这些家务,她有什么资格管我;

我原生家庭有问题,父母从小没教我怎么孝敬长辈;

......

就这样,越挖越觉得自己有理,是正义的化身,更委屈不平了!

但这正是我们内在缺乏承担、陪伴、付出,以及真实的无我利他。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该忍耐憋屈。

而是路是我们自己选的,工作、感情都如此,怎么走全看看自己选择。

就像布袋和尚,别人问他:

什么是大智慧?

放下便是。

放不下呢?

担起就走。

放得下,就谋一条让自己更幸福自在的路;

放不下,就面对它,想办法优化它、超越它。

就像老师举的例子:

小时候的你,会为得不到棒棒糖委屈大哭;

长大的你,棒棒糖在你心里根本不是事儿。

别把情绪当借口(别做情绪的囚徒)(3)

3.别把情绪当"武器"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习惯把情绪当做让别人妥协的工具。

1次、2次,大家还会安慰他,开导他,顾及他的感受;

3次、4次,只能静静地看着他发挥;

5次、6次,直接不想以后再有什么牵扯。

在杨天真的《把自己当回事儿》一书里,把这件事说得挺透彻⬇️

游戏"狼人杀"里有一种玩法是被禁止的,叫作『贴脸』——不许玩家在发言中表露过激的情绪。

因为这样会把一个本来以逻辑为主的游戏,变成一场演技秀,失去了公平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利用情绪当做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事情,大有人在。

比如一个女孩在谈判中大哭,导致对方不得不心软答应;

主管故意情绪崩溃,发火,让员工不得不吓到,加班苦熬完成任务;

一个人说话做事不妥,伤害到了周围的人,自己却率先大哭自虐,哭诉各种理由,倒反让别人来安慰Ta。

但杨天真建议,这个工具看似好用,千万别乱用,否则得不偿失。

1、功利性的把情绪当做武器,是一种低级幼稚的手段。

短期虽然目的达成了,但给别人留下了印象——你是一个情绪不稳,很情绪化的人。

从而对你敬而远之,失去更多合作与晋升的机会。

2、情绪手段使多了,就成了喊狼来了的孩子,让周围的人对你免疫,不会真的再去在意你的想法。

3、情绪的阻碍会消耗许多时间,浪费沟通的机会,看似目的达成,但其实沟通并未获得实质性进展。大人哄乱哭乱闹的小孩,失去耐心就会随口敷衍,不再去好好讲道理,倾听彼此的想法。

另外,情绪和共情不是一回事,共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他人。

许多人看似会很快跟别人赔礼道歉,但说完一句"对不起",后面跟着的全是替自己开解的种种理由。

这样根本没起到和解的作用,只会让对方被"道德绑架"着体谅你,但彼此之间心的距离已经拉远。

睿智的高手,善于用逻辑和思考说服别人,不会情绪化和意气用事。

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如果这次用情绪获得了胜利,那下一次就得起一个更高的情绪,自己戏演得累,别人也不会总买单。

"无论亲情、爱情、事业,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再差也是可以:

互取为药,以治己病,以补己缺,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成长。

而不是喂养自己苦乐舍的分别心,互取为菜,以为己欲,铸造自己的铁围山。"

七非先生在【走出情绪困境】的答疑课中说的。

你对任何事,产生情绪、分别取舍,都是很正常的。

当和原有认知边界不相符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很正常。

因为自性本就会一直通过分别取舍,来看见自己的不足和偏执,来完成自身能量的平衡绽放。

这个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看到人事物的两面时(好与坏),能够任运自在才是有智慧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做到陪伴、关心、温暖、成就,智慧和力量就会产生。

所以当我们看见自己的情绪,或者他人的情绪,吐槽虽过瘾,但于己于他人都无益。

更应该对这个缘境产生感恩心,让我们看见自己的边界,看见分别取舍以及执求的不平常心,这才不枉一番经历!

由此,我们能找到更好的和自己沟通、和世界沟通,以及不辜负自己的人生智慧!

愿我们与情绪成为朋友,借它发现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比心]

欢迎关注@仰心的宝藏世界,持续为你分享身心成长好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