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艺术的源泉(在时代浪潮中激发出澎湃的艺术原创力)

创新与艺术的源泉(在时代浪潮中激发出澎湃的艺术原创力)(1)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张烈、孔翠婷《“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

创新与艺术的源泉(在时代浪潮中激发出澎湃的艺术原创力)(2)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张玉惠漆画《盛世花开》。

创新与艺术的源泉(在时代浪潮中激发出澎湃的艺术原创力)(3)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曹丹版画《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

创新与艺术的源泉(在时代浪潮中激发出澎湃的艺术原创力)(4)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颉元芳水彩《远方》。

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如何守正创新?既要心系人民、书写时代,又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标准,讲好中国故事,葆有艺术原创力。这是来自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启示。

经过一年多筹备,在11座城市13个分展区接连掀起美展热潮之后,12月20日,由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以17个展厅的宏大阵容拉开帷幕——从22个艺术门类4469件作品中遴选出的573件作品,囊括中国美术奖获奖作品37件,其中金奖9件、银奖和铜奖各14件,获奖提名作品62件,进京作品474件,以广阔视野和多元探索,共同回答时代之问。

回应时代期盼

步入展厅,一批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征鲜明的现实题材创作扑面而来。快递小哥、乡村教师、消防员等新时代的奋斗者形象,呼之欲出;农村电商、工程现场、明厨亮灶等日常生活场景,平实动人;“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国际援助等重大主题刻画,以小见大……这些作品正是美术界践行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充分体现。5年间,美术界不断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引向深入,与国家发展同行,与时代进步同行,在现实细微处捕捉创作灵感,于丰富题材中彰显艺术格局。正如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所说,美术工作者以辛勤的劳动,以感怀新时代、表现新时代的热忱投身创作,取得了此次全国美展的大丰收。

“大丰收”不仅在数量,更体现为整体创作水平提升。纵观本届获奖作品,创作者不再停留于浅层的人物形象塑造,而是沉潜于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描绘自然事物时,不再只沉醉于小情小景,而多以隐喻、象征等手法深化其思想内涵。像《烈焰青春》《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等作品,将人物情感与时代精神相融,更直观地展现出奋斗者的家国情怀;像《盛世花开》《芳华》等作品,以对花草树木的描绘,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以及清和雅正的审美理想。获奖最多的艺术设计类作品,则整体展现出创作者注重高效率、高品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创作者怀着对国家、时代、自然以及生命的深厚情感,深入现实,又以高蹈的思想升华现实,使作品呈现出恢宏磅礴、光明澄澈的正大气象。这恰说明,只要重视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小画种也有大气象,小题材也有大能量。

“大丰收”不仅在作品,更在人才。据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介绍,整体来看,本届全国美展新人辈出,创作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艺术家群体在继承优秀创作传统的同时,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的时代品格、博采众长的国际视野、深沉强烈的文化自信,不断探索创新。本届参与全国美展的艺术群体也有所扩大,涵盖在校师生、群众文化工作者、新文艺群体等,既体现了中国美协对各领域艺术群体的重视,也印证了全国美展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大丰收”是答卷,也是考题。作品阵容宏大,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体创作的变化与问题。如何理解变化?怎样解决问题?理论与展览共建,是本届全国美展的回答。理论研讨的重要价值是对当代中国美术进行审视、把脉、判断。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为理论界提供了大量艺术思考的新资源,如何深入剖析创作现象,以文艺理论指导实践?如何建设好当代中国美术理论评论话语体系?这些还有待上下求索。

大胆跨界融合

作为对5年来中国美术发展成就的集体检阅,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全方位展示出各艺术门类的前沿探索、学术思考与发展趋势。

大胆探索艺术语言的跨界融合与多元表达,是本届全国美展的一大特征。各画种跨越自身边界,广泛借鉴吸收各种艺术语言。比如,金奖作品李玉旺中国画《使命》,以传统壁画赋色的厚重感与雕塑丰碑式的构图,塑造当下英雄人物,形象庄严。另一件金奖作品,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团队创作的壁画《城濮之战》,则将当代艺术所注重的构图组织的秩序感、人物造型的趣味感、图底关系的概括性,融入中国传统工笔重彩表现形式,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此外,各画种艺术语言呈多样化发展之势,传统画种于坚守中出新。像中国画创作中,工笔与写意融合成为新方向,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趣。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世界性的艺术门类,创作者对本土化发展之路的探索更加自觉。比如,油画民族风得到承扬,建构以意象为重点的写意油画体系成为学术方向。

画种之间的比较,既让创作者在反观中认识到本画种的弱项和开拓空间,也让理论家看到了画种之间的同质化倾向。因此,如何处理好各画种艺术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关系,保持自身特色,仍然值得思考。

对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与应用,使本届全国美展大部分作品进一步向“制作精良”的高标准靠近。特别是在漆画、陶艺、综合材料等艺术门类中,对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工艺的运用,拓宽了艺术创新的空间。金奖作品张玉惠漆画《盛世花开》,多遍采用罩漆研磨的技法,同时融入现代绘画技法元素,探索了漆性与绘画性的融合统一。另一件金奖作品徐强的艺术设计《铸梦》,大胆选用新材料——不锈钢板,在其上进行手工錾刻,并施以高温、腐蚀等多种工艺。

今年正式作为独立展区列入展览的实验艺术,也是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技法的“重镇”。远宏、孙磊合作的《瓷语》,以瓷板为底,既是瓷,又像纸,亦为水,当动态播放的《诗经》文字影像投射在瓷板上时,还能听到吟诵之声,实现了对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直面科技挑战

作品是否感人,是本届全国美展评委秉持的品评标准。一些主题明确、技法完备的作品,为什么不感人?评委们一面表达着深深的遗憾,一面对科技手段的便捷与局限、视觉传达与心灵感悟的关系等,展开多维度思考。

在当代文化中,视觉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美术作品也被作为视觉文本加以研究。日常生活中愈发具有主导性的视觉体验,一方面丰富着艺术表现,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们观看事物、体察世界的方式,以及艺术表达的方式。美术创作由此产生的深刻变化,在本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对照片的借鉴乃至照搬,以及许多作品呈现出的照片化倾向,在上届全国美展便引发关注,更在本届全国美展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20余件作品因与摄影作品等高度相似,被取消参展与入选资格;个别作品因涉嫌再现影视剧中的场景设计与人物造型,被降低获奖等级。徐里表示,中国美协要用严厉的惩罚措施、明确的学术立场,回应评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增强绘画艺术的原创性,与照片拉开距离,对抄袭侵权作品坚决说不!

绘画的魅力在于审美理想的创造。摄影的魅力在于记录真实。人眼的构造远比照相机复杂,人类以眼睛为窗口的视觉系统更为奇妙。所以,人眼所看到的鲜活景物,与照相机拍下的凝固图像有很多不同。只有充分观察世界,增强写生练习,不断积累视觉感受,“心”赏万物,使画面呈现出经过人的感性与理性认知,提炼、升华过的艺术感受与思想表达,才能增强艺术原创力。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无限扩充了人的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空间,一方面又容易导致人与自然的疏离,以及精神生活的碎片化和空泛化。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花朵。艺术感知从视觉开始,以抵达心灵结束。作品能否击中观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所在,还要看思想表达是否精深、艺术表现是否精湛。

人工智能时代,人在图像生产中不再具有绝对优势。以广告招贴为代表的艺术设计领域,早已实现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时下,机器人也能画画、写出妍美书法,未来或许可以模拟一切艺术生产。面对这样的时代变革,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吕品田呼吁,美术工作者应未雨绸缪,更多思考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手工劳动,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如何才能和智能化艺术生产拉开距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术工作者要挣脱图像依赖的羁绊,只有回归人的本位,站在时代生活的大地上,以心师造化、心手合一的方式,感悟时代的万千气象,汲取艺术动人心魄、穿透时光的力量,点亮独属于人的智慧火花和心灵之光,方能以文化自觉引领价值追求。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9日 08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