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苟且但一定要有诗与远方(你眼里怎么看苟且)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高晓松曾经笑说,年轻人眼里不但要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是什么,是困难、压力、辛苦、不情愿?总之,通过这句话,看到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苟且”——让人想到所有的不幸和委屈。

那么诗和远方是什么,是浪漫、流浪、自由、幻想?总之,都是美好的,向往的,趋之若鹜的,“诗和远方”——让人联想到一切的幸福快乐。

  • 苟且与诗和远方,二元对立的世界
  • 如何定义苟且这个词,是消极还是积极

我们先说说诗与苟且和远方是否对立。

我们总喜欢把任何事情分成黑白两队,就好像不存在灰色地带,可现实并非如此,现实不但存在黑白,存在灰色,甚至还有不黑、不白、不灰的其它色,世界不是二元的,它是多元的,是丰富的。

就像我们说结婚这件事,难道只有结婚和不结婚两种选择?难道结婚只有男女配对一种选择?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我们不能还深陷在二元世界,把自己紧紧的捆绑。

从前,我们看武侠剧,总是塑造明显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让大家要么嫉恶如仇,要么心疼红颜英雄悲惨的遭遇,可现实中,是不存在绝对的好人,绝对的坏人,就像一个人,不可能绝对的好,也不会绝对的坏。

哲学就有这样的观点,说一个坏人,即使是坏透顶的人,他的坏也是为了“善”,当然这里的“善”并不是说对别人的善良,而是说对他自己的善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在哲学上就称之为“善”。

哲学还说,当一个人越是能接纳与理解这个世界上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就越能过的好,大致是这个意思。

原话我也为大家复述一下,摘自一本心理学书籍:

一个人有多大能力活在“对的”世界,主要取决于他如何对待“错的”世界,对“错的”世界越接纳、越有爱、越仁慈、越关怀,那我们的欲望和需求越能通过“对的”世界得到满足。

所以,接受世界的多元化吧,也接受自己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你既可以在这一刻享受诗和远方的浪漫,也可以在下一刻安然的投入眼下的苟且,我觉得苟且这个词甚至应该换一下,换作“生活的常态”或许更贴切一些。

说到换词,我们就涉及到如何定义“苟且”。

眼前的真的都是“苟且”?当你刚刚踏上新的岗位;当你刚刚生下怀胎十月的婴儿;当你为年迈的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流光······你如何定义这些时刻?或者说,你对生活的期待到底是如何的?

那些时刻轰轰烈烈、风花雪月的生活,离大多数人很遥远,甚至于只存在某些夸张的艺术电影电视剧里,而这些所谓“苟且”的眼前,却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天,它构成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也许你无法忍受眼前的“苟且”,只是见不惯平凡的自己,可又做不出任何改变。

在你心里,眼前的苟且,是不得不做家庭主妇,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或者每天干着996式的工作,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又或者忍受着身体的病痛,期望能有机会来一场梦寐以求的远行······

这些让人不堪忍受,想要逃离,去追逐诗和远方。

“苟且”这个词太过形象,就好像一个卑躬屈膝的人,双膝跪地正在向生活投降,逆来顺受的被生活奴役。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具体到个人,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想要怎样的一段生命旅程,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期待?

日复一日的照看孩子,在有人看来是见证孩子成长的幸福时刻,有人却当做苦役;996式的工作,有人看做生活的折磨,有人看做奋斗的青春;卧病在床,有人看做悲剧,有人看做改变的契机······

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生命不同的期待,决定了对你来说,什么是眼前的苟且,什么是诗和远方。

生活可以苟且但一定要有诗与远方(你眼里怎么看苟且)(1)

生活可以苟且但一定要有诗与远方(你眼里怎么看苟且)(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