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电视剧大结局(老家)

今天,听说爸爸要回老家看望亲戚,我有点小兴奋,很想跟着爸爸回去看看爸爸欣然同意,于是推掉了一些课,带着儿子和爸爸一起回老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老家电视剧大结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老家电视剧大结局(老家)

老家电视剧大结局

今天,听说爸爸要回老家看望亲戚,我有点小兴奋,很想跟着爸爸回去看看。爸爸欣然同意,于是推掉了一些课,带着儿子和爸爸一起回老家。

车子一路奔驰,陌生又熟悉的景象不断映入眼帘,记忆中那些标志性建筑几乎一个也找不见了,只能顺着路的走向依稀辨认出大致的方向。过铁西,到东四,原来的东四中学在路南,现在已挪到路北了。北行后,一条平展略蜿蜒的柏油马路穿梭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辽南平原的开阔舒展尽收眼底。路的两侧,落尽叶子的杨树齐刷刷地生长,在这寂瘳落寞的冬日里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田野中偶尔有一幢幢长长的蔬果大棚静静伫立,这个是记记中没有的。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爸爸从姥姥家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应该就是走到这一段路吧,天已经快黑了,我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只记得茫茫田野上好久才会出现一两座小土屋,屁股压的生疼,盼望着下一个房子会是奶奶家的灯火,那是怎样一种盼家的心情呀。现如今,这种感觉已剩不了多少了。

过了铁岭台,新河屯,意河屯,大路沿,新望台,唉,这些,曾经是多么熟悉的小村庄呀,几乎哪个村子都有曾经的同学,铁岭台的张海鹏,新河的刘燕,大路的孟丽萍,初中时一起刻苦学习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哪呀。望台中学,那个留下了我多少记忆的学校,一闪就过去了,只看见一座门楼清晰地标示着曾经的熟悉。记忆中的望台中学,有三排平房,分别是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每排平房的中间有一个门洞,上面刷着几块黑色的板,可以写板报。平房的最南面,有一个挺宽阔的操场。初三时,我们几十个孩子在两个空教室住宿,冬天里滴水成冰,晚上灌的热水袋在被窝里捂了一夜后已经冰凉。依然记得几个同学围着并不温暖的炉子讨论角一为什么等于角二的情景,依然记得早晨和晚上一人一盒红红的高梁米饭坐在宿舍门口一边吃一边吐沙子的无奈,那时候每天早上和晚上只能吃豆腐乳和咸菜,却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苦呀。

望台镇里,路两侧插上了很多小国旗,看着喜庆。民宅也大都是新盖的亮堂堂的宽宅大院,也有几层楼的别墅,一边感叹农村的变化,一边就想,我如果没有考上大学,或许就在这里找个人嫁了,会过一种怎样的日子呢?过了望台,就是道沿村,小时候那里有一个好大的水塘,水塘边有一棵很古老的柳树,树有树洞,很粗。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三个孩子,拎着糕点和白酒,在这里等车去姥姥家。等车时的嬉戏、兴奋还依然记得呀。

二姑家在道沿村,我们就先到了二姑家。二姑夫说二姑听说我们来了,放下电话就去了大棚,去给我们摘蔬菜去了。记忆中二姑家是三间房子,她婆婆住东屋,她们住西屋,小时候我去二姑家,印象很深地是有一对带箱座的箱子,那是二姑的陪嫁。记得当时这箱子很是让妈妈羡慕嫉妒恨,还曾经编了首儿歌让不明世事的我去唱。现在,二姑把那大房子给了二儿子,自己搬到了前面的小屋去住,小屋的前面,罩着塑料,弄得我好半天才找到门,屋里的墙上糊着报纸,简单的、破旧的家俱,唉,我那漂亮、能干、爱干净的二姑。 二姑回来了,手里抱着一大包的韭菜、茄子,进屋就开始摘菜,指挥着二姑夫去取冻着的豆角,干豆角、葫芦条,晾着的蘑菇,总之一切她能想起来的东西,装满了两大袋子。二姑的荣耀是她在鞍钢的硕士毕业的大儿子,诉说着儿子买了新房,原来的旧房子没有卖掉,是留着她年纪大了的时候过去住呢。又说儿子买房子给拿了一万元,二姑呀,一万元,对我们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又说,儿子早上打电话来说过年回去给她钱的时候,不许跟他撕扯,别让媳妇知道。那眼里,满是幸福的满足。二姑,你的眼里,心里,只有孩子,没有一点你自己呀。想起二姑年轻时,与村里的一个下放户的儿子相爱,被奶奶搅黄,后来下放户回了城,过上了小康生活,二姑嫁给了老实墩厚的二姑夫,也从此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人这一生呀,真是。

离开二姑家,车子回到大路,心情一下子凝重起来,人说近乡情怯,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小时走过无数遍的这条路,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这条路,已不是这条路了,宽宽的柏油马路两旁,自然没有了随风摇摆的野菊花,也不见了那短短的桥,更看不到桥下深秋时节红的黄的颜色。那青葱小坝的林荫下,是否还有让人欣喜的蘑菇呢。

一进村子,是小时在那读了五年书的官草小学,自然不是一排简单的平房了,那宽阔的校舍里,自然没有了我们自己修建的讲台,没有了长长的桌子和长条的板凳,教室外也没有了我们自己修整的花坛,自己堆垫的操场了。我的童年呀。

车子向北行,经过官草大队,儿子问我是不是小时候你在那看电影的地方,正是呀,口袋里揣着炒玉米,穿着爸爸妈妈的旧棉袄,冬天的夜晚,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的地方。三角坑,小时候在那挖过牵牛花的根,弟弟曾在那里游泳,这边下去就不见人影了,正恐慌呢,头从那边钻出来了。那片菜园,哦,蝴蝶、蜻蜓。奶奶家老屋,只能在记忆中了,那片老屋,很破旧简陋,却给我了多少童年的温暖呀。现在那里是堂弟的宽宽亮亮的豪宅。

老屋,到了。

梦里魂牵梦绕的老屋,却都是旧时模样。没有了西屋窗前一棵棵弯弯盘绕的牵牛花,没有了那两棵高高的杏树,偏居一隅的枣树。没有了我那整洁清爽的西屋,台灯下用功读书的青春。没有了清晨,啾啾鸟鸣中的恬淡悠然。当记忆被重新唤起,伤感却美丽,也是一种美好吧。

老屋现在二伯住着,院子里几头大牛闲适而懒散。不散打理家务的的二伯将东西堆得到处都是,这里一盆饭,那里竟然还有一盆粽子,柴火满地都是,到处都是灰尘。唯一光亮的,是二伯那灿烂的笑容。在我的长辈中,二伯是性情中人,乐观、豁达、仁义,脸上永远是阳光灿烂的笑容。奶奶以前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儿子。二伯很快和我儿子打得火热,捡起他的唢呐,吹了几下,看我儿子不感兴趣,不知从哪弄出来一把小提琴,可惜弓子上没毛,也没有弦了,琴身还是不错的。要送给我儿子,我不和道该不该要。要了是要好好保存的,我做得到吗?就说先放着,孩子还拉不了成人琴呀。

弟弟有急事,先开车走了。我们把带来的礼物都搬下来,想着爸爸一年也来不了一趟两趟的,我则是多少年没有回来了,得去大姑和大娘那看看。二姑特意交待我去看看大娘,说大娘这半年来瘦了很多。二伯提意用土车子推东西去大娘家,我让我爸推,爸把车子抬起来又放下了,说冻手。冻手?不会吧。后来是二伯推着车子,我们一起去了大娘家。路上我问爸:你冻手吗?爸说,我推个土车子,让街坊邻居看见了不好看,呵呵呵呵,爸爸的虚荣心。

大娘家里宽敞、干净、温暖,大娘一个人住着三间大房子,好大的院子,收拾的很清爽,屋子里也很整洁,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怎么看也不象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住的房子。大娘一脸温暖的笑容,身子也很硬朗。老人中,能有大娘的心态,很不容易。或许,她活了这么多年,只有晚年这段时光,是为自己活吧,是在享受生活、生命本身的快乐与幸福吧。说起大女儿每天两个电话的问候,说起要回来过年的孙女,看看西屋,已经为孙女铺好的被子,说起现在就天天烧热炕的西屋,大娘,我感受到了你的幸福,也感受到了你的孤单。人,都是孤单的。有的人是生活在人群中,内心却孤单冷清,有的人是形单影只,听寂寞在歌唱。

最后是去大姑家,二伯依然用土车子推着一车子东西,从村北一直走到村南,路上遇到一些同姓的亲属或旧识,一律被热情招呼,能认出我的,都是长辈,可是我已认不出他们了。 那种淳朴的热情,令我汗然。爸爸四十岁离开家乡,去城镇里生活,一定是尝尽城里人的冷暖炎凉,回到自糼熟悉的乡里乡亲中,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吧。

我已经不认识去大姑家的路了,村落里,多了很多新鲜时尚流金淌银的宽房洋楼,只是道路依然陈旧、脏乱,我的靴子上,大衣下摆上,都沾满了灰尘,一路引来鹅鸣狗吠,知道自己已是外人。那个高高的房身上,朴质的小屋就是大姑家了。小时候去大姑家,最喜的是大姑腌的咸鸭蛋,红橙橙的黄,流油的香呀。大姑迎出来,依然旧时模样,大姑夫生病后就一直坐在炕头,这次见,牙齿已经没有几颗了。想起初中三年级时一次跟大姑夫聊天,他说这孩子一定能上大学,当时如遇伯乐的感觉,还仿佛就在昨天。大姑一向喜怒形于色,又是很要面子的人,依然如此,呵呵,妹妹,你象极了大姑呀。问及我们还没有吃饭,大姑急了,忙着去做饭。我心里其实挺想帮一把的,可是手冻得一直缩在袖筒里,实在是不想碰那冷水。因为着急,终究是没有吃这顿饭。大姑去东屋大把大把地装蔬菜,那一刻,我想爸爸的心中,是温暖的,虽然我们又冷又饿。

从大姑家出来,重新回到二伯家,弟弟找的车已经开过来。二伯开始往外拎豆子,抬大米,搬大葱,把他认为的好东西一股脑地拿出来。我说,二伯,你伴个老伴吧,能帮你收拾下屋,做口热饭,人一辈子就几十年,你六十五了,还有多少年好活头呀。二伯说哪有那么容易呀,伴了老伴,孩子们就远了。还说谁问他有没有老伴呢,他说有呀,我象我爹一样,天天去河边捡,都捡了两个老婆了,人说在哪呢,他说那不在我家柜上放着呢,他妈的两个破娃娃,哈哈哈哈,脸上依旧是灿烂的笑。

回程。我和儿子饿得吃小食品,爸也饿了吧,也跟着吃。饥寒交迫,饥寒交迫中,体验那依然满满的亲情。我问儿子,农村和城里哪个好,儿子竟然说:农村有农村的幸福,城里有城里的幸福。

我们是有幸或者说不幸从农村逃离的一群人,大伯家的老大,大姑家的三个孩子,二伯家的老大,二姑家的老大,我家里的我,我们是依靠读书,离开了生我们养我们的那块土地,我们在城市里摸爬滚打,跌倒碰撞,将我们的淳朴狭獈与城市的冰冷开阔对碰,用尽聪明,不惜血汗,换得城市的接纳和宽容,哪个人的身上,不背负着难言的辛酸与痛楚?在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这些挤在城市里的人,挈妇将雏,背包携囊地奔赴那片土地,不止是奔赴生养自己的娘亲,携手长大的手足,是不是也在奔赴自己心灵的家园,心灵的老家?我们在老屋土坑上,陈旧的老宅里,找寻童年的温暖,亲切的熟悉?

哦,老家,童年;童年,老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