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理解表观遗传(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

1,Nature发布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30,000个人类疾病为什么出现的原因

来源:生物通

如何快速理解表观遗传(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1)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那些最初被认为是“垃圾DNA”的非编码DNA片段被证明在发育和基因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布了这种非编码DNA的最全面的图谱。

这张图谱提供了833个组织和细胞类型表观基因组标记的深入注释,修饰指示哪些基因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打开或关闭,比以前涵盖的范围有了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还确定了控制特定生物学程序的调控元件组,他们发现了与540个特定性状相关的约30,000种遗传变异的候选作用机制。研究公布在Nature杂志上,目前研究人员已将其所有数据公开,提供给更多科研人员使用。

阅读链接:

Nature发布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30,000个人类疾病为什么出现的原因

2,Mol Cell | 胡波/程世源团队发现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6在胶质母细胞瘤有丝分裂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BioArt

如何快速理解表观遗传(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2)

2021年2月3日,美国西北大学胡波和程世源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PRMT6 methylation of RCC1 regulates mitosis, tumorigenicity, and radiation response of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六(PRMT6)通过介导染色体浓缩调节因子(RCC1)的甲基化修饰参与胶质母细胞瘤有丝分裂和肿瘤发生。

阅读链接:

Mol Cell | 胡波/程世源团队发现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6在胶质母细胞瘤有丝分裂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PNAS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磷脂酶c γ-1的 SNV

来源:测序中国

如何快速理解表观遗传(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3)

大脑发育过程中前脑组蛋白乙酰化的高分辨率结合图谱

PLCγ1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RTKs)的信号转导因子,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但对PLCγ1突变的分析仅限于T细胞淋巴瘤和血管肉瘤,同时由转录后剪接或移码引起的SNVs仍然是未知的。

韩国脑科学研究所Joo Jae-yeol等人利用高通量筛选数据和基于深度学习分析的预测方法,鉴定了AD患者中PLCγ1基因的突变和异常剪接。该项工作以“Predic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specific phospholipase c gamma-1 SNV by deep learning-based approach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为题发表在PNAS上。

阅读链接:

PNAS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磷脂酶c γ-1的 SNV

4,【Science子刊】拯救大脑记忆!科学家找到了恢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受损认知的方法!

来源:转化医学网

最近,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orrection of eIF2-dependent defects in brain protein synthesis,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emory in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论文,研究表明添加标准化蛋白质合成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大脑活动。

该研究集中于ISRIB(一种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合成分子,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Peter Walter开发)。研究人员通过进行一系列记忆测试(例如,迷宫导航)来测试ISRIB是否可以挽救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记忆。结果发现ISRIB确实可以恢复这些小鼠的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中的蛋白质合成。此外,ISRIB可以恢复海马突触可塑性以及记忆功能。即在合成分子(在本例中为ISRIB)的辅助下,恢复蛋白质合成可以恢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受损的认知。

阅读链接:

【Science子刊】拯救大脑记忆!科学家找到了恢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受损认知的方法!

5,脑出血患者的BMI与临床结局:来自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研究结果

来源:SVN俱乐部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最新上线文章“Body mass index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results from the China Stroke Center Alliance”,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

研究旨在评估体质指数(BMI)与脑出血(ICH)患者在院死亡、在院并发症和出院处置的关系。研究结论:ICH患者中,低体重与院内死亡率增加有关;与正常体重相比,低体重和肥胖均可能增加ICH院内并发症风险。

阅读链接:

出版简讯|脑出血患者的BMI与临床结局:来自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研究结果

6,让瘫痪肢体动起来!科学家发明可穿戴“神经搭桥”技术,有望恢复机体运动和感觉

来源:学术头条

如何快速理解表观遗传(迄今为止表观遗传最全面图谱)(4)

实验装置原型,通过使用 IMU 和手臂电极刺激来抓握

人体脊髓能够传送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及运动信号,因此,不同原因的脊髓损伤可以直接导致各种各样的瘫痪,现在,瘫痪患者可通过借助一套可穿戴设备,就能让早已不听使唤的胳膊动起来,还能用手抓取食物进食。

该实验的参与患者之一早已没有了动手能力,但他现在的肢体动作却不依赖于体内受损的脊髓,而是靠手臂上的黑科技穿戴,这套穿戴中的一系列传感器能够记录他的意图,而电极则能刺激神经和肌肉产生他想要的动作。最终,他能够重新“使用”自己的胳膊和手。这套黑科技穿戴被命名为 GlidePath,开发团队来自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所。

阅读链接:

让瘫痪肢体动起来!科学家发明可穿戴“神经搭桥”技术,有望恢复机体运动和感觉

7,过去20年40%的国家在青少年控烟方面毫无进展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2月3日发表山东大学席波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香烟的使用率有所下降,但在2010~2018年间,全球仍有近1/5的男生(17.9%)和1/10的女生(11.5%)在过去的30天中至少使用过一次烟草制品。作者指出,在大多数国家中,任意烟草的使用率在15岁的青少年中是13岁的2~3倍。同伴压力,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购买香烟的能力都可以解释这一趋势。

阅读链接:

中国学者研究 | 过去20年40%的国家在青少年控烟方面毫无进展

8,谣言听多了就会认为是真的?|重复对于信息真假判断的影响

来源:环球心理资讯

以往研究发现人们在判断信息真假时,相比于一次听到对某件事的陈述,当我们两次听到对这件事的相同陈述时,就有可能会认为这是真的,进而选择相信它,这种现象称之为虚假真理效应。

该研究考察了5岁和10岁的孩子是否受虚假真理效应的影响,即把“重复”作为判断真假的线索。研究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一发现进一步进行验证与拓展,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于已了解的信息,先验知识是否保护其免受虚假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虚假真理效应是一种自发习得的普遍效应,“重复”和“真理”之间的联系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学会。儿童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内隐地学习“重复”和“真理”之间的关系,把重复作为寻求真实性的信号。同时这项研究也验证了,先前的知识并不能保护我们免受虚幻真相效应的影响。

阅读链接:

谣言听多了就会认为是真的?|重复对于信息真假判断的影响

前文阅读

1,脑科学日报:这种细胞导致坏情绪的产生;吸烟伤身?可是我很伤心

2,脑科学日报:为什么麻醉剂会阻止细胞行走;新冠治愈为何又复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