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老电影播放(发黑床单盗版影片)
只需一套投影设备、一组氛围灯、一张床,消费者就能享受自在的观影乐趣。如今,凭借可提供更为私密、更多选择的观影体验的优势,私人影院在各地蓬勃发展。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生机盎然的一池春水中,也有侵权、无序、威胁隐私的杂草蔓生开来。
乱象不少的包间
重庆市三峡广场的一家私人影院内,床单已经泛黑起球,被褥上存在不明污渍,靠枕背面粘着头发和食品碎屑,地板角落布满灰尘。
“打扫房间两天一次,换洗床上用品每周两次。”经营者杨先生承认,私人影院很难做到“一客一消杀”。“我这家影院只有6个包间,相比有20多个包间的影院,打扫频率已经很高。”
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家私人影院发现,影院片库基本由源自网络的盗版资源组成,大量影片并未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还有一些影片正在院线上映,私人影院并无同步放映权限。记者试看了一些电影,发现或多或少都存在模糊、偏色问题,播放过程中时有广告闪现。院线新片更像是盗摄版本,画面持续抖动,现场观众说话声清晰可闻。
顾客在一家私人影院前台购票
此外,私人影院还存在消费者隐私泄露风险。记者调查发现,制售私人影院非法监控视频已形成遍布全国的黑色产业链。私人影院以提供无需查验身份证的“通宵观影”服务为幌子,招揽顾客在包间观影,殊不知房间内安有针孔摄像头,为影院留下大量实时摄录画面。老板出售视频牟利,买方花费200多元就可购买多达40个包间的偷拍视频。另外,还有所谓“加价定制服务”,即卖方可前往指定城市的指定影院,在指定角度安装摄像头。
在重庆市大坪商圈一家私人影院,半月谈记者进入一个无人包间,手机网络检测却提示,已有11台设备连接了包间的Wi-Fi。影院老板支吾解释说,并未在房间内安装监控设备,但也没有定期借助专业设备检查是否有人私装偷拍摄像头。
日常监管不注意细节
私人影院乱象频仍,原因何在?
——侵权成本偏低。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规定》,将“私人影院”统称为“点播影院”,并规定点播影院放映的影片,应当依法获得电影公映许可、依法取得著作权人授权。
然而,记者走访多家私人影院发现,影片来源多数为在影视平台网站开通VIP权限所获资源,无一取得著作权人授权。“正版授权太贵了,小本经营难以承受。”一家私人影院的员工袁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私人影院因涉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而被告上法庭的案件并不鲜见,但法院判决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2万元。如今年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上海某家私人影院侵犯了优酷公司享有的某部影片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判决仅要求该私人影院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相比购买正版授权的费用,说实话掏这点赔偿更便宜。”袁女士坦言。
——经营标准模糊。四川悬衡知平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湘表示,要经营私人影院,须得办妥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当半月谈记者探访一家私人影院问起经营资质时,经营者杨先生向记者出示的工商营业执照显示,经营范围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并非电影放映。
问题不止于此。记者走访发现,大量私人影院都存在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比如,多家私人影院在影片放映之外,还提供食品、饮料零售服务。而《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从事食品销售活动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在记者随机走访的6家私人影院中,仅一家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监管存在盲区。“几年前公安局、工商所、文化局来过一次,说是联合检查,但只检查了是否有黄赌毒问题,没有审查从业资质。”杨先生说,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点评平台要求商家上传营业执照,很多私人影院甚至不会主动办理营业执照。
何湘认为,监管不严直接导致了私人影院的不规范经营,审核申请没有严格的程序,日常监督不注意细节,偷拍黑产猖獗等令人忧心的问题,肇端也正由此。
亟待有针对性的整顿
针对当前一些私人影院经营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家的共识是:一方面需要下力气、动真格整顿,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新业态特点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免“一棍子打死”,为之留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余地。
“私人影院行业出现的盗版多发、不规范经营等问题,歌舞厅、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也不鲜见,应该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加以通盘规范引导。”何湘说。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惠彬建议,针对版权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版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版权执法协作,提升执法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这需要持续性地开展版权宣传培训工作,加强私人影院经营者的版权素养,提高全社会的版权认知度。”张惠彬说。
针对偷拍黑产猖獗等恶劣问题,何湘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打击力度,究根溯源、严肃追责,以“杀一儆百”的雷霆手段发挥警示作用,切实净化行业风气,让后来从业者不敢再动邪念。
“私人影院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观影需要,应当留有发展空间。”尽管私人影院当前存在乱象,但张惠彬对这一电影产业的新业态仍怀有期待。他和许多受访专家都表示,要引导从业者加强自律意识,形成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自觉,以期行业可恢复健康活力、依法有序前行。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5期
半月谈记者:陈渡归 赵宇飞 | 编辑:范钟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