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勇当技工教育排头兵)
|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全景。 受访者供图 |
|
广东省首届“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在该校举行。 受访者供图 |
|
广东省首届潮汕工夫茶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在该校举行。 受访者供图 |
地处南海之滨、韩江之畔的汕头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这里重教兴学之风长盛不衰,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就是在这片文化沃土上,伴随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的。
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改革创新是底色更是前进动因。从改革开放的激情澎湃奋进到新时代的阔步前行,始建于1970年的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已经走过50个年头。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发展成为一所优质名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等称号,成为粤东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技工名校闯新路,焕发活力新生机。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趁势而上,切实担负起落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做好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坚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文:蔡沚彦 许实霖
一个响到今天的简称
在汕头,“一技”的称谓家喻户晓。至今,人们在谈到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时候,仍会习惯称之为“一技”。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学院可谓“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师生们上课借用鸥汀兵营的旧平房当教室,生产实习则下厂下乡,为办学求学品尝了寄人篱下的苦辣辛酸。1973年,上级决定在原汕头市郊的金砂乡划出一片荒丘,作为汕头地区技工学校的校址。师生员工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学院结束了流离颠沛的历史,从此走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之路。
1983年,因地市合并,学校划归汕头市管理并更名为汕头市第一技工学校。在晋升为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之前,汕头“一技”之称整整使用了十年。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甚缺培养技校师资的院校,即使在全国,此类院校也屈指可数。1985年,学校与汕头大学联合创办了技校师资大专班。从此,学校承担起为全省技校和职教系统培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重任,开始从全省技校、中专学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入学,逐步成为培养技校实习指导老师的摇篮。
在此后的20年里,技校师资大专班源源不断地为全省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师资。在实践中,学校摸索出一条工科、技能和师范教育三结合的教育路子,被当时的国家劳动部培训司誉为培养技校师资的最佳模式之一。
汕头“一技”十年,是改革开放大步跨越的十年,也是汕头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十年。十年里,学校面向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电子、电工、钳工、计算机、精细化工、财会等专业,为汕头、粤东地区乃至全省全国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为改革开放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历史车轮驶进21世纪时,学校曾对毕业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惊诧地发现,在市场经济中搏风击浪,不少毕业生业有所成,有些已担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要职,遍布潮汕大地的变电站,不少站长都是学校电工专业的毕业生;而在省、市政府部门和学校等单位任职的学校毕业生也不乏其人,有的已经成长为领导干部。
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伴随汕头经济特区的辉煌,“一技”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记忆深处。
一段“三级跳”的辉煌史
改革开放给技工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需要更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掀起了“第二次创业”热潮。此后的20多年里,传奇式创造了“三级跳”的辉煌校史。
从“市一技”到“市高技”是学院的“第一级跳”。随着汕头特区范围的扩大和市区中心东移,金新校区成了黄金宝地。
1990年至1992年间,学院不但陆续兴建了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和学生宿舍大楼三大建筑,还筹资对教学、实习实验的仪器、设施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扩充,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服务的环境。
199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升格为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培养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和大学专科三大层次人才的学府,实现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1997年,广东省技校汕头分校并入学校,原广东省潮汕菜烹调师培训中心也归学校管理。
从“市高技”到“省粤东高技”是学院的“第二级跳”。2006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粤东工作会议,决定一次性安排2亿元改扩建成学校北山湾校区,并成建制划转原省劳动保障厅直属的副厅级高级技工学校。
2011年,北山湾校区扩建工程落成移交,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总部乔迁于此。学院占地面积从升格前的不足100亩扩大到400亩,建筑面积从原来的不足5万平方米扩大到10多万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学院以“立足潮汕产业结构,坚持特色内涵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粤东地区技工教育示范窗口”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特色引领下的内涵发展之路——承办10多场省级、国家级技能赛事;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世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广东省集训基地等;创新性依托企业、行业协会、乡村设立技师工作站,延伸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臂膀。
从“省粤东高技”到完成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法人更改是学院的“第三级跳”。长期以来,学校法人主体是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直至2019年,经广东省编办报中央编办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并完成法人主体变更。
今年8月,广东省粤东商贸技工学校整体划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成为学院梅州分校。自此,加上依托饶平技工学校合作办学设立的饶平校区,学院办学横跨三市,拥有四校区,现有在校生超过1.2万人,办学规模在粤东地区进一步扩展,技工教育的示范性和影响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强。
以此为标志,学院开启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学院确立“立足粤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方式转变,启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行进在全力打造示范性高水平技师学院的大道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条连接民生的特色发展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在广东省人社厅的领导和汕头市的支持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扎根地方经济社会办学育才,扎实有效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办学事业成效显著。
当前,学院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力打造扎根粤东、面向广东、融入粤港湾大湾区的特色技工院校,培养新时代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广东技工”和“南粤工匠”。
如何走出舌尖上的扶贫攻坚路,广东粤东技师学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自“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充分发挥粤菜(潮汕菜)烹饪专业办学20多年的优势,依托“两基地两工作室”,扎实开展了富有技工院校特色的省际帮扶、乡村扶贫、办学帮扶等,有效帮助和带动贫困家庭学子“学技能”脱贫致富、区县技校“办专业”造福当地,让粤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行动中的有效举措。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去年以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在林芝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培养十百千万”工程。以此为契机,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陆续派出多批粤菜师傅、茶艺专业教师“送教进藏”,培训粤菜烹调技艺,累计培训学员57名。此外,还接收2名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到校特训。
如果说“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是撬动就业创业的一把钥匙,那完善的机制建设和常态化的资源共享,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保障。
2018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4名干部参与援疆援藏,建技校、拓项目、办竞赛,为广东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奉献智慧和热情。今年6月23日,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学校由广东省对口支援,引入广东优秀师资力量。至此,西藏地级市技工学校的空白终于填上。
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进技能培训常态化,粤东技师学院总结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与林芝市技工学校合作,开展粤菜师傅线上专项培训,还与林芝市实现师资共享,给当地技能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和智力支撑。目前,通过择优遴选,学院已有20名教职工进入林芝市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涵盖粤菜师傅、中式烹调师等8个工种。
此外,学院还有效延伸了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的臂膀,依托乡村大排档设置“粤菜师傅”乡村技师工作站,因地制宜开展菜肴研发改良,因材施教开展烹饪技艺培训。2019年1月,学院在汕头市南澳县青澳达江海鲜大排档成立“粤菜师傅”技师工作站,这也是全省首个“粤菜师傅”乡村技师工作站。
自“广东技工”工程实施以来,学院大力培育“南粤工匠”。根据《“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制订贯彻落实“广东技工”工程“1 23”(1项制度体系建设 23项具体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九项工作,分别为产教融合、对标提质、对标世赛、思政教育、菁英培育、乡村帮扶、办学帮扶、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面向地方产业,新设新能源汽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做优潮菜烹饪、茶艺等9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打造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检验检测专业群。
在办学帮扶方面,学院持续深入对口帮扶饶平县技工学校、惠州市工贸技工学校、陆丰技工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指导帮助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揭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办技师学院。
而在贯彻落实“南粤家政”工程的过程中,学院积极创建“一老一小”需求的新品牌。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院申报在2020年开办健康服务与管理(营养保健)专业,大力培养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中药保健、医疗护理等高技能居家服务类专业人才,推进高端行业发展。
依托学院新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学院还与汕头市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借鉴国内外先进家政服务培养培训成熟模式,积极发挥技工院校培养中高端家政人员主阵地作用,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
一首“40年再出发”的协奏曲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让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和激励。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也是殷切希望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
为民生服务,促进特区经济发展,是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进行各项业务改革的主旨。建设以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凭借着“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冲天干劲,推出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和党中央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以贯之的要求。基于此,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首先强调的,便是要继续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
具体而言,在落实“粤菜师傅”工程方面,切实推进粤菜师傅产业研究院、文化研究院和粤菜师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能力研发应用基地“两基地两研究院”的建设,弘扬粤菜文化,推进粤菜标准研究、推进粤菜传承人的培养,进一步打造有影响力的粤菜师傅品牌。
在落实“广东技工”工程方面,要着眼于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提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加强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专业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对接,围绕产业建立全链条的产教融合共建基地,围绕行业建立全周期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围绕企业建立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实践基地,围绕职业建立全过程的专项能力提升基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落实“南粤家政”工程方面,要提高学院的师资建设力量,加强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做好学院各级各类基地建设工作,提高经济社会服务水平。
提出,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对此,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将进一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经济特区建设,坚持“立足粤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持续推进开放办学,建立人才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行业设计中心、研学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几大中心的建设,提高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力争建立技工教育国际办学交流中心。
此外,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特区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同时,围绕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趁势而上,办好技工教育,培育好技能人才,服务好产业发展,力争将学院建成粤东技工教育中心,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汕头经济特区再出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