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

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司马光就是因为他童年时的急中生智的“砸缸救伙伴”。不过这里有两个疑点: 一是北宋时民间并没有“缸”这种盛水装粮的器具;二是司马光砸缸时才是个几岁的孩童,他抱起的石头有多大?能砸得破缸吗?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

司马光砸缸

学者熟悉司马光,是因为《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巨著。

历史给予司马光的定位,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其实他也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只是在大宋群英荟萃的文坛中,司马光的文学成就被掩盖,或者说是他的政绩和史学太过耀眼,导致文学成黯淡无光。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2)

司马光砸缸

提起司马光,就不得不提另外几个著名的人物,比如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辙和苏轼,唐宋八大家,他们家就占据三席,但不要忽略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3)

王安石变法

对比司马光,民众对王安石的印象不太深,如果说有,可能还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还有这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个“绿”字,简直神了,活灵活现,形容词当动词用,开创了形容词当动词用的先河,真乃千古名句啊!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4)

王安石雕像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同时代的人,且同朝为官,互相欣赏又视为政敌,水火不容的政敌!巧的是,二人都当过宰相,权倾朝野,年龄相当(司马光比王安石大2岁),都是少年得志,学富五车,都是在弱冠之年高中进士,从而步入仕途。此外,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同一年去世,甚是巧合。

提起王安石,那就是变法;提起司马光,那就是砸缸。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砸缸,几乎等同于二人身上的标签。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5)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二人的成就相当地大!远比今天更有名气的苏东坡大!

王安石一生都在致力于变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革除久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危机中的大宋江山。王安石变法历经坎坷,最终因宋神宗的支持而实施,但变法仅历时16载,最终半途而废。宋神宗驾崩后,年幼的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保守派司马光得势,王安石被贬,变法被彻底废除。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6)

司马光与好伙伴

王安石费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要变法,而司马光却千方百计地极力阻止,百般阻挠。二人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保守派,互不相容。但是,他们私底下却是互为欣赏的“好朋友”,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互为“粉丝”。只是,政见上巨大的差异,让两位伟大的人物成为终生劲敌。

那么,王安石的变法是正确的吗?

对此史学界的看法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他的变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朝廷的统治,短期内为国家财政积攒下了巨额财富,使得国家富裕起来,有财力进行北伐和西征;另一种观点认为,变法是失败的,由于不彻底和不坚定,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7)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青苗法,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保甲法,亦兵亦民的措施,虽然增加了士兵数量,却让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募役法,富人可出钱免除兵役,穷苦人拿不出钱,苦不堪言……王安石的变法有利有弊,初衷是好的,为了挽救内忧外患的北宋王朝,但封建制度的本质在那摆着,万变不离其宗,治标不治本,再加上朝廷上保守派的反对,最终还是水中花镜中月罢了。

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王安石为变法两次被贬。实际上,一个朝代经过建立、发展、强盛、衰败,是有规律可循的,变法是很困难的,谁都想因循守旧,坐享其成,一变革,必定要损害其中一大部分当权者的利益,他们必定会极力反对,所以历朝历代的变革,无不困难重重,很少能有成功的。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8)

司马光塑像

宋朝从仁宗开始,就已经稍现颓势了。欧阳修、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也不过去昙花一现。神宗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就支持王安石变法,二人算是干柴烈火,一拍即合,王安石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壮志和激情,变法于是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当然,王安石绝不是一时兴起,他运筹帷幄了好多年,谋略了很多年,自然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其实,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好朋友,都同在包拯手下当过官,二人刚认识时,一见如故,互为欣赏。然而治国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注定二人要分道扬镳,终生为敌。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攻挞,但有皇帝的支持,司马光失势,随之被贬去洛阳。一同被排除出朝廷的,还有苏氏三父子、程颢、张载等人。当然,苏轼一家人,也是极力反对变法的。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9)

苏轼雕像

三国时有“既生亮,何生瑜”的感叹,跟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一生很像。他们二人既惺惺相惜,又互为政敌,分别代表了新党旧派,水火不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人生,似乎是逃不脱的宿命。

客观地讲,二人的个人品质、修为乃至私生活,都无懈可击,甚至比包拯、寇准、王叔文、欧阳修、韩愈等名流都要强。少年得志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毕生喜爱读书,手不释卷,才华横溢,且都洁身自好,公正廉洁,道德情操高尚,穿越千年时光后,依然得到今天的我们的认可。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0)

宋神宗

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是终生只有一位妻子,决不纳妾。而且,他们不贪酒,勤于政务,可谓是兢兢业业,忧国忧民。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任何缺点。王安石性格执拗,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会罢手。他太耿直,公事公办,绝不通融,不会委婉变通,为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也是他后来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一部分人反对变法,并不是反对变法本身,而是反对王安石这个人。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1)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富国家、穷百姓,与民争利!而这正好是老成持重的司马光所反对的!王安石激进、胆大、富有冒险开拓精神,但同时也会轻率和冒进。司马光性格内敛,行事小心保守,墨守成规,小心谨慎。司马光的目标,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君主统治,主张与民同乐,让百姓安居乐业,朝廷不该与民争利,不能富了国家而苦了百姓。

王安石的变法,最令后人佩服的是他的“三不足”一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2)

司马光与王安石

他要打破旧制,必定要鼓起勇气,赴汤蹈火。但打破祖宗旧制,阻力很大,牵扯面太广,损害的人太多,就连最欣赏王安石的欧阳修,也坚决反对,拒绝执行。所以,王安石变法,几乎是在孤身奋战,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除了皇帝支持他。而为了推行新法,王安石也排除异己,先后将恩师欧阳修、政敌司马光等许多人赶出朝廷。司马光去了洛阳,一去就是15年,这期间他闭门著书,写出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3)

欧阳修

本来,王安石变法经过16年的实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库丰盈了,国力强大了,尽管新法实施遭遇重重阻挠,磕磕绊绊,但总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天不佑北宋,支持变法的关键人物宋神宗在1085年病逝,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称制,她迅速起用司马光为相,将王安石贬去金陵,新法全部废除。

司马光一上台,立刻不遗余力地废除新法,对王安石全盘否定。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4)

王安石变法漫画

次年,王安石病逝,朝野震惊,病重中的司马光,心中五味杂陈,他上书朝廷,给予王安石很大的荣誉和封赏,圣旨对王安石的评价是:将以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

司马光在政治改革上全面否定王安石,但在人品、学识、节操上,他非常佩服和认同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背后有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是谎言)(15)

被贬后的王安石

半年后,司马光也病逝,北宋时空上的两颗闪耀的星,就此坠落夜空,滑入史书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