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1)

电视剧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形象

建安六年,即是公元201年,那一年,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六个年头,曹操此时正忙着对抗袁绍,并于今年败袁绍于仓亭。孙权初继位一年,并积极治理江东,崭露头角。刘备则趁机投奔刘表,正处在人生不如意的阶段。此时距刘备与诸葛亮相见还差六年,公元201年诸葛亮才刚满20岁,那么这时的诸葛亮在做什么呢?在河南郏县张店村发现的一块残破的石碑上到底记载着什么?能让我们穿越那个时代,领略诸葛亮的书法风采,窥视一下诸葛亮20岁时的心胸情怀。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2)

说起这块石碑,在2003年河南郏县张店村,村民杨某在修房子时从地下挖出来的,随即丢弃在一处房屋废墟下,闲置了3年。直至2006年,村民张振洋路过时发现了这块石碑上有字,并报给当地文物部门。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3)

东汉晚期 诸葛亮留侯祠铭碑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4)

电视剧中青年诸葛亮形象

当地文物部门不看不打紧,一看上面刻的竟然是诸葛亮青年时期的书法手迹遗存,这一下就成了国家级珍贵文物,被收藏进了河南郏县博物馆。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5)

诸葛亮留侯祠铭碑 拓本

那么这块石碑上写的是什么呢?石碑铭文:“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字样。这块石碑高106厘米,宽40厘米,为红石材质,正面刻有57字,后被称为“诸葛亮留侯祠铭碑”。其全文隶书,风格瘦劲爽健,清俊疏朗,洒脱飘逸之余,通篇弥漫着汉人书法中的浑厚、高古、苍茫之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说的这57个字的含义。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6)

南阳武侯祠景区中 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的形象

“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亮就是诸葛亮,元直就是徐庶,在三国演义里,印象深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徐庶要离开刘备的时候,突然回来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比较有名的“徐庶走马荐孔明”。建安六年说的就是开篇的公元201年,踏贤宗,说的是到圣贤宗祠去拜访。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在建安六年,诸葛亮和徐庶一起去拜访圣贤宗祠,那么他们是去谁的宗祠拜访呢?后面我们会说到。

“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地势看 ,这里并无紧密险要之处 。然而河南南阳市张店南依巴山山脉、马鞍山北麓 ,北朝汝河河曲 ,山拱水护 ,形势开阔 ,交通方便 ,可谓清静秀逸 。“乃龙凤之地”其意不是褒义词,指的是这里的人枝繁叶茂 ,人才辈出 ,不绝于史 。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7)

清人绘 张良像

“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拜留侯,留侯是谁?留侯便是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助汉高祖刘邦诛项羽,平天下,是汉初的顶级智囊人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拜访留侯张良的宗祠。“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这句话头一句“其像不威”是在形容张良的长相,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张良的样貌,原话是“状貌如妇人好女”,意思是张良男生女相,长相女气,偏阴柔,身高不够魁梧,长相不够威严。张良祠里一般都有供奉的张良造像,汉朝公元前202年建国,到诸葛亮去拜访时,大约相距不过200年,这里诸葛亮见到的张良像应该是比较贴近张良本人形象的,这也与司马迁的记载是大体一致的。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汉高祖刘邦第一次在宴会上对张良的评价, 刘邦喝多了,问大家我为何能夺取天下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使运粮线路不阻断,我不如萧何。打仗带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夺取天下的秘诀啊!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首,可见其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此话一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几个字,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成了评价张良的专用词汇。那么通篇的意思就好理解了,张良形象虽然不是魁梧威严,但是却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谋略,成就帝王汉室四百年江山。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8)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9)

“吾辈叹之、敬之、效之。”这最后一句也就是诸葛亮本人的心声感叹了,也是诸葛亮发自肺腑的感慨和崇敬 。这种感慨 、崇敬之情以及其追循 、效尤先贤的远大志向 ,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其日后忠心辅佐刘备光复汉室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思想基础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诸葛亮出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181),此后正是汉王朝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代 。张店“汉石刻”,是诸葛亮在21岁时写下的一篇“铭文”.石刻全文可以说是诸葛亮于建安六年春踏勘留侯宗祠后写下的一则游记。作者通过对当地环境和张良肖像的描述,向人们揭示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事物要看本质;并以此箴勉自己,告诫世人,师法先贤,报效国家,成就帝业。石刻虽属箴铭类文体,亦兼有诗赋的特征;文字简洁精练,志存高远,是一篇难得的诸葛亮青年时期的传世文稿。

诸葛亮的墓碑文 河南盖房时发现一残破石碑(10)

从文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在1800多年前诸葛亮的一些活动轨迹:是年春天,他赴颍川访友,亦在“高阳华里”为父、祖扫墓、在“父城”(张店)“踏贤宗”,拜谒张良庙祠,缅怀张良,激励 自我。 并有感而发,写下如此不朽的“铭文”。 诸葛亮对先贤张良的钦佩和崇敬之情,在该铭文中可能是最初的表达。 时隔二十多年之后的建兴 七年(229),诸葛亮在给后主刘 禅的《出师表》中,仍然坦言:“谋臣不如良、平。 ”其强烈而又持久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张店“汉石刻”的发现,为研究诸葛亮又增添了新鲜资料。

最后略微探讨一下这块石碑争议纷纷的真伪问题。大家怀疑最多的,石刻是否为诸葛亮的真迹?“铭文”没有落款 ,究为谁人书法?何人篆刻?

笔者认为,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不能排除“汉石刻”就是诸葛亮的手迹的可能性。极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在拜谒留侯祠,瞻仰张良像后,有感而发,挥笔即书,后由张氏后裔篆刻。 其依据是,“铭文”是刻在没经打磨的、坚硬的天然石面上,而此时距蔡伦造纸仅80年左右。 当时在官方都使用竹简纪事的情况下,布衣诸葛亮踏青在偏僻的山村,在天然石面上抒发情怀,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至于未落款的写作格式,也符合东汉时期石刻的特征。 同样,铭文没有落款,亦可佐证此段文字的写作乃是在较为随意的情境中进行的,没有遵循正式文书写作的规矩与规律。 根据前述分析,笔者认为,张店“汉石刻“可以排 除造假或作伪的可能性,极有可能是青年时代的诸葛亮在拜谒先贤张良故里宗祠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即兴写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