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国学入门# #古文常识#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来看几位“大家”的看法。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1)

梁启超《国学经典入门》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内中关于学术思想者若干种,关于历史者若干种,关于文学者若千种,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得些国学常识。

但是,生当今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第三件,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得其要领。

因此,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读中国书,结果还是不读拉倒。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气力。我希望国内通学君子多做这类的作品,尤其希望能将我所做的加以是正,例如钱先生新近在《清华周刊》发表的《论语解题》。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2)

朱自清《经典常谈》

经典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朱自清)遇到一外籍教授曾说: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于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

要读懂经史子集,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文字学)。

注:朱自清第一篇就是讲《说文解字》,非常重视文字学。其实中国字非常有趣,简体字看不太出来,但翻翻《汉典》《说文》等,查到小篆、金文、甲骨,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字都很生动,每一个字的变化都展现了人文历史。如果能从文字入手,找到兴趣,再看古文就不难了。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3)

吕思勉《国学经典入门》

史学之用安在

史学究竟有用没有用?这个问题提出来,听者将哑然失笑。既然一种学问,成立了几干年,至今还有人研究,哪得会无用?问题就在这里了。既然说有用,其用安在?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明明毫无用处;然在昔日,锢蔽之士,亦有以为有用的。

(他们说:八股文亦有能发挥义理的。这诚然,然义理并不要八股文才能加以发挥,创造八股文体,总是无谓的。这并不但八股;科举所试文字,论、策外实皆无用,而论、策则有名无实,学作应举文字的人,精力遂全然浪费,而科举亦不足以抡才了。然人才亦时出于其中,右科举者恒以是为解。正之者曰:若以探筹取士,人才亦必有出于其中的;此乃人才之得科举,而非科举之得人才,其说最通。所以一种无用之物,若以他力强行维持,亦必有能加以利用者,然决不能因此遂以其物为有用)

可见一种事物,不能因有人承认其有用,而即以为有用;其所谓有用之处,要说出来在事理上确有可通。然则历史之用安在呢?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4)

提出这个问题来,最易得,而且为多数人所赞同的,怕就是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何谓前车之鉴?

那就是说:古人的行事,如何而得,则我可取以为法;如何而失,则我当引以为戒。这话乍听极有理,而稍深思即知其非。天下岂有相同之事?不同之事,而执相同之法以应之,岂非执成方以治变化万端之病?夫安得而不误!

他且勿论,当近代西方国家东侵时,我们所以应付之者,何尝不取鉴于前代驭夷之策(其中诚然有许多纯任感情、毫无理智的举动和议论,然就大体观之,究以经过考虑者为多。其结果怎样呢?又如法制等,历朝亦皆取鉴前代,有所损益。当其损益之时,亦自以为存其利而去其弊,其结果又怎样呢?此无他,受措施之社会已变,而措施者初未之知而已。

此由人之眼光,只会向后看,而不会向前看。鉴于前代之弊,出于何处,而立法以防之;而不知其病根实别有在,或则前代之弊,在今代已可无虞,而弊将出于他途。

此研究问题,所以当用辩证法也。譬如前代赋役之法不能精详,实由记账之法不能完善。明初鉴于前代,而立黄册与鱼鳞册,其记账之法,可谓细密了;然记账之事,则皆委之地主、富农之流,此辈皆与官吏通同作弊之人,法安得而不坏?此为历代定法总深鉴于前代,而其结果依然不能无弊一个最深切明显之例。其他若深求之,殆无不如此。

此理,方正学的《深虑论》,有些见到,但仅作一鸟瞰,粗引其端,未及详细发挥而已),所以治史学,单记得许多事实,是无用的。

早在希罗多德,就说治史之任务有二:(一)在整理记录,寻出真确的事实;(二)当解释记录,寻出那些事实间的理法。

据李大钊在上海大学所讲演的《研究历史的任务》。希罗多德(Herodotos),希腊最早之史学家,生于公元前四八四年,即人春秋后之二百三十五年。而在中国,亦以为道家之学,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所以能“秉要执本”了。《汉书·艺文志》。然则史学之所求,实为理而非事。“事不违理”,借用佛家语。这本无足为奇,然而问题又来了。

学向决没有离开实际的,离开实际的,只是“戏论”。

注:“事不违理”。注意,事无理不行(运行),理无事不立,事理一如,认识时分别说,但非是两样。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5)

笔者总结:为何学习经典?

一,唯一流传千古而无断绝的文明古国,其经典在国外都视为文化宝藏,如《老子》、孔子、孙子、《六祖坛经》等在国外的知名度往往比国内还高,且不说放着宝藏不挖一挖可惜,对老祖宗的智慧一点都不了解,也丢人啊。

二、且不说在实际的事上有用没用,很多时候长长见识就是很大的用处了,见识多了,心量和眼界自然就会不同。

三、好像还是戴建业老师曾说,阅读分3种层次:1是消遣式,就如大多数刷刷手机时,脑子是不动的,纯放松,即使一些碎片知识也不成系统,难有用处,这种阅读没什么用;

2是鉴赏性阅读,包括听轻盈优美的音乐,看赏心悦目的画册,读文字优美的游记,读情节曲折的小说等等。这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阅读当然要比上面的要高明一些;

3是挑战性阅读。他认为人类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还有专业公认的名著,这一类经典著作都是挑战性阅读的读物。在他的心目中最佳选择就是要去挑战性阅读,去阅读那些伟大的经典,去结交那些非凡的智者或崇高的伟人。到这一步很多人望而却步。挑战‬式‬的‬阅读‬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你的‬很多‬能力‬。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6)

四、正如吕思勉所说的读史是为明“理”。理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恒道”不可言,所言之道,即是人能认知的具体在事物上呈现的“理”。文能载道,这个“道”就是指“理”。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7)

观经典,以文达意,会意明理。这才是经典最有用的方面。

明“理”之后,它首先会作用在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知”(即思想、思维方式);“知”的确实了,自然就会“行”,非是再要想一想才不情愿的去做,真“知”即是“行”,中间没有思考过程,是一体的,本能下意识的。

对,三观就是会影响你的潜意识,当你看待事物的角度、方法、眼界都已不同,做的判断和选择自然也不同,这时你“见到的世界”就已经不同了。这就是经典中蕴藏的“理”的作用

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