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做一个孤独的人(不忍不屑不想与你为敌)

看到一篇帖子,楼主和公婆发生了矛盾,公婆强势,女主念及夫妻情谊、念及长幼之序,纠结万分,不知该如何是好。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身边上演,不足为怪,但下面的评论却让人瞬间郁结,呼吸不畅。

“你也太包子了吧,为啥不跟他们干一场?”“他们强势你应该更强势,不能让他们看扁你!”诸如此类指责楼主软弱的评论占据了评论榜的大半位置。

只有寥寥几人会建议退一步,而那个建议“那是老公的爹娘,你就让着点吧”的人,很快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争相用各种不堪的词汇加以攻击。

我迷茫,只能轻点鼠标,选择离开。

近些年,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同胞们不再遵从迂腐的旧制,不再任凭别人摆布,她们强调独立,崇尚个性,追求自我。

这本是好事,但是那些本性温顺的女性便成为非主流,甚至不被同类接受,于是渐渐和“包子”扯上了关系。

网络释义中,“包子女”就是类似于“受气包”、“出气包”,任何人都可以来按一下,而且按了以后还不敢回按的人,这种人受了委屈只会默默忍受,从来都不会反抗,也不会回骂。

其实,当前很多人追求自我和个性过了头,从一个古代三从四德、卑躬屈膝的极端演化至了另一个戾气缠身、满眼恶俗的极端,动辄针锋,毫不留情。

而好友此类人实是大胸怀,大智慧,他们不是惧怕争吵,更不是不敢应战,只是他们深知,在一个因爱而形成的关系网中,理想的追求并不是赢得战争、立于人上,而是和谐共生、让爱留存。

我选择让步,只因为你是我的某某,为了让我们爱的根基强盛、爱的果实丰硕,我愿意做那个人人谓之的“包子”,只要我们幸福生活,那便是值得,有何委屈可言?

2.“宽恕”,是对自我的救赎

在这个争强好胜、自我为重的时代,“宽恕”似乎成了色泽丰美却食之无味的“心灵毒鸡汤”,人们宁愿用一生去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却不愿意静心修炼宽恕之心。

婆媳之间动辄吵闹甚至拳脚相加的不足为奇,夫妻之间卿卿我我之后反目为仇、不断撕扯谩骂的更是屡见不鲜。

这些人在外人面前一遍遍重复对方对自己的伤害,并习惯在重复中加入诸多主观臆想的因素,于是自我感觉伤害越来越重,对对方的愁怨越来越深,最后只能形同陌路,誓不相见。

在一段关系中最可悲的是,你自觉被伤,深深怨恨,而那个被你怨恨之人,根本没有看到你毒辣的哀怨,即使看到了,也只是淡然一笑,蔑视满满,只留你自己,刺骨的心痛。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怨来怨去,终究只是自伤。

聪明人健忘,智者懂得宽恕。

习惯做一个孤独的人(不忍不屑不想与你为敌)(1)

健忘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忘却曾经伤害自己的一切往事,以获得眼下的澄净,但每每想起过往,还是会痛如当初、恨如当初。

而宽恕却是对自我的救赎,它使人能客观看待曾经被视为伤害的事件、淡化对心灵的创伤,宽恕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信仰,信仰宽恕不仅能够保护自己免于伤害,还能使心灵获得最终的安宁。

3.不争才能无畏,拥有安宁之心

人之一生,总是穷其所能,追求许多外化之物,殊不知,内心的安宁才是毕生最有价值的富足。

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静,安宁之心能够铸就一个人由内而外的强大。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说关系网是包子皮,那么生活就是包子馅,安宁之心则是大厨的双手,包子味道如何,全看它。

生活中五味杂陈,安宁之心使我们能够兼容各种味道,抵抗所有外界的伤害。

习惯做一个孤独的人(不忍不屑不想与你为敌)(2)

只有拥有安宁之心,才能在别人的漠不关心面前表现出理所应当的自我,自疼自惜,自怜自爱,不强索关怀,不哀求怜悯

只有拥有安宁之心,才能在别人的误解怨怒面前表现出坚定客观的坦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追求无隙,只希望无愧

只有拥有安宁之心,才能在别人的轻视不公面前表现出淡然无求的平和,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恃宠而骄,不失宠而怒

只有拥有安宁之心,才能在别人的无理攻击面前表现出超然物外的傲气,俯瞰众生,以退为进,不问西东,不以戾气加身为强,不以让步宽恕为弱,只愿享受内心的安宁,真正所向披靡,不畏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