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再次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明朝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们身上。永乐大帝作为篡位者的兢兢业业,仁宗朱高炽的如履薄冰,宣宗朱瞻基的人生旅途。但其中有一幕绝对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土木堡之变,一场彻底把强盛的大明帝国拦腰打断的变故。

公元1449年,年仅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带领着他的文武百官和大明最精锐的50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前往草原准备像他的曾祖那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功勋,用一次大扫荡来向全国人民告知,他朱祁镇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名实权君主,是大明真正的掌权人。

据史料记载,明英宗率兵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正统十四年(1449年)8月1日,明军进入到大同附近。此时,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传来前方惨败的消息,英宗惊慌撤退。王振为了彰显衣锦还乡的荣誉怂恿英宗在退兵的时候经过其家乡蔚州",但大军快到蔚州的时候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

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1)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快速进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缺食少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 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

明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乱成一团。瓦剌军伏兵四起,趁机发动总攻,仓促应战的明军被打得大败。明军二十余万人有三分之一战死,中伤居半。

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2)

这就是史料记载的关于土木堡之变的过程。而近些年却有另外一种说法悄然出现,土木堡之变真的是王振那个无能的太监所导致的吗?文官集团和背后的最大利益获得者郕王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是一场诸多偶然凑成的事故还是皇帝自己策划的一场阴谋呢?下面小编将对阴谋说的一些质疑进行逐一分析:

1、 土木堡之变是一场由文官集团谋划的阴谋,目的在于限制皇权,将兵权收归兵部,实现相权和皇权的平衡。

土木堡之变前夕,明英宗信任太监王振,加上之前主政的太皇太后过世,三杨或死或贬,太监主导朝政,皇帝昏庸无能,已经让文官集团看到了他们崛起的机会。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的前五位帝王都是大有为之主,即使是被燕王赶下皇位的朱允炆也不算是个庸才,文官集团也是兢兢业业的辅佐皇帝管理国家。但明英宗亲政,让历来自诩甚高的文官集团看见了打压皇权,抬高相权巩固自身权利的机会。于是利用也先扰边的机会,怂恿智商不高的太监王振,让他劝说英宗亲征。当皇帝出北京后,密谋让前线假传消息,逼迫英宗回返,在英宗被困土木堡之时又切断大军后勤,土木堡离大同仅仅一天的路程,大同守军完全可以接应英宗。此次计划把英宗连同靖难的军事勋贵一同葬送掉,此后明朝的军权彻底由皇帝领导的五军都督府直接收归兵部。

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3)

这种说法最大的破绽就在于文官集团所密谋的计划是由谁来主导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带走的不光是二十万精锐部队和靖难勋贵,还骚包的带走了当朝绝大多数的大臣后明日之星,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铸,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郎中齐汪、冯学明,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主事俞鉴、张塘、郑瑄、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罗如墉,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名文臣也全部死在了土木堡。

六部大员除了礼部和户部外无一幸免,这本身就站不住脚,总不能导演别人死的人先把自己给演死了。如果文官集团有这么大无畏的精神,那崇祯皇帝也不用自挂东南枝了。

2、 郕王是真个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当朝皇帝被俘虏,自己成了皇帝,这像极了那些忍辱负重最终夺得皇位的戏码。

但这种猜想同样有着巨大的缺陷,明朝自从燕王自己造反成功后就对藩王极度的提防,藩王可以在封地内享用丰富的物资,但他们终生都他不出封地一步,可以说过着一种比猪强不了多少的生活。那种情况下郕王是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的,要不是英宗被俘虏,他到死都不会知道北京的任何具体消息。

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4)

唯一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3、 土木堡是明英宗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英宗少年即位,太皇太后主政,三杨辅政。后来太皇太后在英宗15岁时病逝,正在叛逆期的少年自然没有了任何约束,三杨在往后的日子里或死或贬,他们的党羽也受到了打击。但英宗毕竟亲政时间太短,往日的靖难勋贵和朝中的重臣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为了彻底打压这些人,于是乎借助王振之手自导自演了一出土木堡之变,把不忠于自己活着权利过重的人一网打尽。

这种说法就显得实在是过于浪漫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自己都变成了俘虏,虽然顽劣但至少他应该知道宋朝钦徽二宗被金国俘虏后的下场,那种滋味还不如退位当个闲散王爷的强,或者说英宗身边有绝世高手,可以护卫英宗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

土木堡之变丢失多少精锐(土木堡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各方势力导演的一出阴谋)(5)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结果却是无可辩驳的铁证,通过结局分析过程,享受过程才是我们探究历史的乐趣所在。我是笨笨,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