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

《夜孔雀》虽然是一部爱情片,可是,仔细琢磨,它不仅仅是描述爱情,更是把爱情与艺术高度结合,让人们有了更多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影片的魅力吧。@南夕子

《夜孔雀》是由戴思杰执导,刘亦菲、刘烨、余少群、黎明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该片于2016年5月20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法国籍华裔长笛手埃尔莎从巴黎到成都的几段邂逅的故事。 2016年11月,该片获得第12届中美电影节优秀电影奖。

法国女留学生埃尔莎在成都爱上了丝绸研究员、尺八高手马荣,而马荣的儿子马林对埃尔莎也有深深的爱意,埃尔莎后又在巴黎与纹身师建民之间产生情感。马荣找到了一种符合他理想的蚕——夜孔雀,建民把蝶化的夜孔雀永远铭刻在埃尔莎的肌肤上。

《夜孔雀》表面上讲的是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之前感情关联的故事,但实际上,它将爱情的象征物摆到了明面上,体现了爱情的凄美。探讨两个人感情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做出选择的话题。

今天,本文将从叙事结构、文化美感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影片的魅力及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1)

01、从电影叙事手法来看,环形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把控着故事节奏,使故事线索更烧脑,更吸引观众

《夜孔雀》这部影片情节的发展围绕着女主人公埃尔莎的经历展开,又融入了其他人物关系,使情节复杂化。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大脑有了更多挑战,辨别各种情节的关联,探寻故事线索的特征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让故事情节更有探究意义。

影片中无论是情节时间的选定,还是镜头交替的过程,都是叙事性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埃尔莎养蚕宝宝的场景,甚至连树木枝叶、幼虫形态、蚕茧的真实效果都看得清。该平行对应法的运用使影片在叙事上产生出复杂又神奇的因果关系。

另外,整部影片中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情节交替出现,各场景之间的衔接顺序也安排得当。这一部分情节的设置,既能让观众通过物质世界的描述推测镜头下人物的活动,同时这又分别对应了现实生活和人物心理变化这两部分。这种平行对应的叙事方式能够使分散的情节自动完整组合,既增强了观众的印象感,又将人物形象和各种复杂的角色关系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我看来,《夜孔雀》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 一方面埃尔莎真心爱上了马荣,感到很幸福;
  • 另一方面她怀上了马荣的孩子,可马荣似乎并没有完全接纳埃尔莎,埃尔莎只能把这个秘密埋在心理。

通过对主人公人物的心理刻画,能够将整部影片的情感升华,从而交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整体剧作采用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且双线均是以时间线为主轴进行叙事。在成都的一线,是法籍华裔女长笛手艾尔莎“数月前”在成都的短暂交流体验,故事的主轴是艾尔莎与马氏父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在法国的一线,则是现在进行时的艾尔莎在法国巴黎与马建民之间由刺青引发的故事。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节奏感,交叉叙事,时空交错,一会是巴黎,一会是成都;一会是几个月前,一会又是现在。使故事不像线性发展式的单调。多条线索的出现,让影片情节变得复杂,观众对影片的有了更多角度的思考,使故事线索更具备探究的意义。

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2)

02、文化美感:故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其中夜孔雀典故的深刻寓意,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诉求

第一,中西文化的结合,使文化的现代感增强,也映射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埃尔莎在迪厅客串DJ,马荣吹奏尺八与动感音乐相配合,那种中国乐器与西洋乐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使场面设定更加神奇,影片中有意无意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充分表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和对时代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文化诉求。

比如让埃尔莎对马荣一见钟情的民族乐器尺八,必须选用一片竹林中最好的竹根制作,竹材挖掘之后必须存放3年以上,歌口必须在竹节上,切各个孔必须在距离竹节特定距离;以及世界闻名的蜀锦及抽丝剥茧的知识;还有关于夜孔雀的典故。

导演在本片中融入了很多与“孔雀”有关的元素。妖艳神秘之蝶夜孔雀,还有马林一直提到的孔雀胆;然后是那条刺激到马林、让其再次犯病的孔雀脚链。

这些文化融入影片中,寄予了导演极大的个人情怀及思想诉求,是需要静静尺八和DJ的结合,一方面是新的尝试,一方面是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更蕴涵着马荣和埃尔莎的结合。当尺八和DJ在一起合奏,说明各种文化可以找到共鸣点,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也能走到一起。

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3)

第二,夜孔雀的深刻寓意,暗含了三个男人与女主人的牵连与之后的命运走向。

夜孔雀的寓意其引出是源于佛家典故,本身即带有佛家“涅槃”的思想内涵。夜孔雀又名孔雀蛾,是一种美丽的蛾,它的生命特别短暂,只有两三天,而它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爱的伴侣,无论找到与否,它的生命都会嘎然而已。它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倾尽一生只为爱的生物。

影片中三个男人,也与夜孔雀有着难以断裂的宿命:尺八高手马荣对蚕的一生追求,最终他找到心中所想的夜孔雀的蚕,而他后来的饮毒,可看做夜孔雀生命的幻化。马林对川剧和对埃尔莎的如痴如迷,也给了自己“不疯魔不成活”的生存信条,这是堪比“飞蛾扑火”的痴恋。

马建民一心想在埃尔莎的后背纹上夜孔雀,不仅仅是赋予了这个自己心爱女人的爱的纪念,同样也是自己不惜以非法身份赴法的自怜与自恋。

夜孔雀在故事情节的体现上即为女主埃尔莎的化身。故事情节中也透露出了这一点,比如,马荣认为埃尔莎叫夜孔雀更好,马建民想在埃尔莎背上纹夜孔雀,暗示了艾尔莎与夜孔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一体性。

在我看来,艾尔莎与马荣二人的爱情,也寓意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外化象征。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着很强的文化冲突性,夜孔雀的悲凄命运,也映射了人物始终处于对自身身份与命运的迷惘与困惑中。

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4)

03、基于影片中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的故事,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谈谈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生活启发

①在爱情面前,勇于表达自我,不要卑微地去爱

影片中马林对埃尔莎一见钟情,宁愿默默为埃尔莎付出时间陪伴,帮助埃尔莎打扫宿舍,帮其做足疗。以朋友的关怀呈现出他的爱意,却始终不表露自己的心声与目的。直到发现自己父亲与埃尔莎的恋情,就马上崩溃,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

在我看来,马林的爱是卑微的,也是廉价的,他不敢表达自我,不敢在爱人面前吐露心声。哪怕发现了爱人与父亲的关系,都选择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直到忍受不了而爆发。这样的爱,是怯懦的,是得不到回应的。所以,爱就要坦荡荡,勇于表达自我,勇敢地去爱,才能有机会赢得爱情。

②遇到任何事情,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学着去逃避

影片中马荣爱着埃尔莎,只是他不知道,儿子和自己喜欢着同一个女人,直到儿子崩溃,他才懂得了情况。他不愿意面对,选择了逃避自己,逃避爱人,而这时,他心爱的女人已有了身孕,他都不清楚,他对埃尔莎的冷漠,是莫大的打击。当他最终选择服毒自杀时,有没有想过,爱人怎么办,儿子怎么办,可是,他还是逃避了责任,逃避了自己。

在我看来,在道德两难的困境面前,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退缩和逃避。马荣承担不了如此巨大的身心压力,一走了之,对谁都是伤害。只有勇于承担责任,让事态一步步从坏向好发展,尽力去做了,而不是逃选择避,才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

夜孔雀电影意义(夜孔雀从叙事结构)(5)

③男女之间的交往,要保持界限感,才不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局面。

影片中埃尔莎与三个男人都有着一段美好的经历,虽然她内心只爱一个人,但是却让三个男人都爱上他。况且,当她与马荣保持恋人关系时,仍然与另外两个男人保持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比如,纹身,足疗,都是肌肤之亲,没有保持一点界限感。

正因为埃尔莎没有与其他男人保持正常距离,保持界限感,才给了他们想要与其交往的可能性,才酿成了最后的悲剧。因此,男女交往,要有距离感,界限感,保持正常的异性朋友的亲密关系,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总结一下

作为一部小众爱情片,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下,人性的弱点,情感的牵绊一直是不变的话题。影片当中通过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让观者感叹爱情的美好与失望,看到了美好的事物终成回忆,感受到人生波折的经历。

影片的背后,就是让我们要理性看待爱情,做出合理的选择。在道德两难的境地下,不能困顿自我,而应该有更大的格局观。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