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

对于一种在二战后期飞上蓝天的战斗机来说,似乎细长的流线型设计已经成为各国设计师的共识。细长的流线型能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机动性。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的情况,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战斗机就是个五大三粗的空中莽汉但它同样有着一流的速度,胖乎乎的“大奶瓶”无疑是一种漂亮的飞机。P-47是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设计的产品。1939年11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了对新式战斗机的要求: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于是刚成立不久的共和飞机公司开始研制新的战斗机,试验机的代号为XP-47,定型后称为P-47。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1)

图中是一架早期型的P47“雷电”战斗机,区别前期型和后期型的方法之一是气泡座舱

1941年5月6日,XP-47B首飞成功,最大平飞速度达664千米/时,这在当时是世界领先水平。1942年5月,P-47生产型投产。它是美国参战后最先生产的两种新型驱逐机之一,基本数据如下(以生产量最多的P-47D-25型为例):翼展12.42米、机身长1米、高4.31米、空重45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8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688千米/时(9150米高度)、机内载油航程765千米、携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2740千米、从海平面爬升到6100米需9分钟。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2)

P47是美军最早投入战斗的先进机型之一,优良的高空高速性能让他在对阵敌军的时候能够不落下风

从这里可以看出,P-47的高空性能确实不错。实际上,安装机翼挂架之后,它的最大速度下降了72千米/时之多,但仍没有一种德国战斗机能够在高空战胜它,因为德国发动机在7000米以上就没劲了。到了低空,P-47是笨拙而容易对付的,不过它笨重的机体很耐打,携弹量又很大(装8挺12.7毫米机枪,机身下和翼下最多时携带1130千克的炸弹和火箭,超过当时绝大多数专用单发轰炸机和攻击机)所以用于对地攻击相当合适。当时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轰炸机护航。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战斗机被要求始终伴随在轰炸机身边,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机动性P-47却没有陷入同样的困境,因为在熟悉它特性的飞行员建议下,美国陆航一般将该机置于轰炸机群之上2-3千米。当时轰炸机多在5-6千米高度上飞行,P-47则在8千米之上护航,在这个高度上,如果有德国战斗机接近轰炸机群,“雷电”就可以猛地俯冲下去将之击落,或迫使它进行规避。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3)

普惠公司的R-2800气冷发动机,最大输出马力达到2000马力可以使P47获得700千米每时的高速

它采用一台马力强劲的R-2800气冷发动机,该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功率达到2000马力级的航空发动机,而且安装了通用电气公司发明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冷却器。涡轮增压器可以使发动机在高空也能提供强大动力,对改善飞机高空性能非常有利,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技术。P-47将它装在座舱下,加上R-2800的直径本来就很大,该机的“腰围”也就变得很粗,因此得了个“大奶瓶”的绰号(其实它的官方绰号是“雷电”)。

1942年6月,P-47开始交付部队使用。虽然“雷电”体大笨拙,灵活性远远不如Bf109等对手,但它的发动机马力强劲、火力猛、装甲厚、生存能力极强,只要没有伤到要害部位,即使挨上几十发子弹也不碍事。而且P-47的俯冲性能好,在空战中只要抢占到有利高度,对敌机的俯冲攻击是很容易得手的。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4)

P47拥有粗大的机身虽然机动性一般,但是它获得了大航程和抗击打性能,并且拥有自封油箱。

P-47在欧洲战场上不但为轰炸机护航,而且也用于对地攻击。在这类低空战斗中,P-47机身坚固、生存力强的优点便充分显示出来,不少飞机被击中负伤甚至换上几十发子弹后仍安然返航。欧洲天空中曾发生过传奇性的一幕:飞行员鲍伯·约翰逊的P-47与16架德军Fw190遭遇,P-47中弹累累但仍能继续飞行。直到最后一架Fw190用完弹药后仍未击落鲍伯,于是德国飞行员调转机头护送P-47飞向英吉利海峡一一自一战以来,这种空中骑士的作风几乎已经绝迹了。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5)

德国飞行员护送鲍勃的P47飞跃海峡,这是一种古老的骑士作风,也是对勇士的一种尊敬

一击定胜负

1943年1月,P-47开始正式参战。最初两个月,它运气不好,总被德机痛打,使驾驶它的飞行员们士气很低落。有些即将换装P-47的部队听说败绩,甚至发生了飞行员拒绝接收该机的事情。为挽回影响,美国陆航第56大队的飞行员罗伯特·约翰逊提出邀请“喷火”进行空战对抗演练,英国飞行员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一开始“喷火”就咬住了笨重的P-47,约翰逊加大油门提速,“雷电”表现出了加速快的优势,“喷火”被甩掉了。约翰逊随即爬升以期占据高度优势,这时“喷火”又跟了上来,P-47爬升率不高,不出几秒就会被追上咬住。为了摆脱攻击,约翰逊连续做了3圈向左的大横滚,“喷火”也紧跟着滚转,但这恰是约翰逊希望看到的。他立即向右滚转,紧接着大角度俯冲,一下子甩掉了对方。当“喷火”又要追上来的时候,P-47已经获得了高速度,只见它突然转入急跃升,一个漂亮的筋斗过后,8挺机枪已经对准了惊愕的“喷火”飞行员。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6)

P47在有经验的飞行员手中绝不是易碎的大奶瓶,而是真正的雷电

这场模拟空战清楚地表明了:在熟悉P-47的飞行员操纵下,该机绝不是易碎的“奶瓶,而将会是能狠劈敌机的真正的雷电。另一方面,“喷火”飞行员被爬升中轻易追上P-47的情景所诱惑,始终进行“喷火”并不擅长的垂直机动,没有能发捧它水平机动的长处,因此遭到失败。总之,正如约翰逊所说:“在这种战斗中,切忌按对方最为擅长的一套与之交战。”经过针对性训练之后,P-47果然取得了空战的优势。在解决了士气问题之后,P47开始为轰炸机护航,德国飞行员在攻击轰炸机的同时必须时时警惕来自上方的突袭,战斗效率大减。如果他们要主动寻歼P-47会非常困难,因为德国战斗机在高空笨拙得就像鸭子。P-47的航程比较短,不知为什么,一开始在它庞大的身体里只有很小的油箱。到1943年,随着英、美轰炸机深入德国,P-47无法长距离护航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因此设计师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它的内部油箱,一方面安装了翼下挂架,以便使它能携带可投放的副油箱。改装后的P-47作战半径可以延伸到柏林上空。在它的保护下,轰炸机的战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当P-47战斗机第一次随B17轰炸机来到德国上空时,曾引起德国空军的极大震动。从此使盟军轰炸机不再是孤军深入被动挨打了,自P-47实施护航后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下降。德国空军统帅戈林在战后说:“当护航战斗机出现任柏林上空时,我们就感到大势已去了”,而最先进入柏林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就是P-47。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7)

出色的对地攻击能力,让P47成为德国装甲部队的梦魔

1944年3月4日和6日,美军对柏林进行了两次千机大轰炸,德军拼命拦截,双方展开激烈空战。据美方称,空战击落德机160架,其中大部分是P-47击落的,而德机只击落30架美机。尽管战果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但P-47的效能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德国空军对这只胖大的“奶瓶”无可奈何。1944年下半年,德国空军逐渐衰竭。P-47更多地承担了对地攻击的任务,它给德军带来了相当多的伤亡和恐惧,但它也遇到敌战斗机强有力的挑战。因为丧失了高度优势,P-47在低空进行空战相当艰难。尽管如此,它的机动性还是优于专用对地攻击机的,因此损失也相对小些。到欧洲战争结束的时候,使用P-47的第56大队已经成为美国陆航最精锐的驱逐机部队,号称“狼群大队”,一共击落敌机674架,自己的损失仅为这个数字的1/8。大队共有38人成为王牌,其中弗朗西斯·扎布里斯基和罗伯特·约翰逊是欧洲战场上美国陆航王牌飞行员的冠亚军,前者战果28架、后者27架。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8)

掩护盟军部队地面推进的P47轰炸机,在德军制空权尽失的情况下,P47造成了德国地面部队极大的损失

1943年夏天,P--47战斗机开始进入太平洋战场。在持续两年多的战斗中,P-47对日本零式战斗机连连取胜,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1945年初,新的P-47N远程战斗机投入使用,此时正赶上参加对日本的战略轰炸,“雷电”在火攻日本的行动中立功不小。1945年,P-47的最终改型P-47N服役,随即参加了轰炸日本的作战行动,为B-29护航。它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752千米/时,即使考虑到翼下挂架的阻力和机内燃油的重量,日本也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能跟它比速度。

p47战斗机参数(高空中的真雷电)(9)

正在对地攻击的P47

P-47的各型生产总数达15683架。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消耗燃油2.04亿加仑,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枚,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空战得失比为4.6比1,即击中敌机4.6架,自己损失1架。千架出动损失率是7架。这些记录在作战飞机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是创先例的。

俄国人创立的飞机公司,为美国制造飞机

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王牌飞行员,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他在移民美国后巧遇飞机设计师亚历山大·卡特维利,这两个同名的俄罗斯人在1939年创建了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他们生产的P-47飞机一直持续生产到50年代初。战后,共和飞机公司成功研制予F84战斗机,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单期喷气战斗机;1955年研制成功的F-105“雷公”战斗机,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1965年,共和飞机公司与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合并。从此,共和飞机公司和它所研制的飞机一起均成为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