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

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1)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末代皇帝,除了本名,他就只有一个叫法:宣统帝。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历史上有许多皇帝,都不只一个叫法。以清朝为例,康熙皇帝就有许多叫法。

如果按庙号叫,他是清圣祖。

如果按谥号叫,他是清仁帝。

而康熙,是按年号来叫的。

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2)

也就是说,一个皇帝的称呼一般来说有3种,庙号、谥号、年号。

但宣统只有一个称呼,就是年号。

那他为啥没有庙号和谥号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庙号。

古人注重祭祖之礼,但凡经济条件允许,都为本族先人立庙。皇帝也给自己祖宗立庙,就是所谓的太庙。

庙里被供俸的祖先,每一位都要有个称号,因为是放在庙里的,大概就称为庙号。

开国皇帝一般来说都是太祖。像清朝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他的庙号就是太祖。偶尔也有开国皇帝不是太祖的,比如隋唐两代开国皇帝都是高祖。这两朝开国皇帝的父亲或祖父军功特别显著,被认为是本朝的开端,故而把太祖这一至高荣誉给了更前面的祖宗。

第二位皇帝一般来说是太宗,清朝第二位皇帝是皇太极,他的庙号就是太宗。

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3)

再往后,各位皇帝的庙号主要根据他的个人特点和贡献来定。一般来说,祖有功、宗有德,称祖的都是为本朝立下非常大的功劳的。比如顺治皇帝,他在位时清军入关夺取天下,故而他的庙号是世祖。

庙号定祖不宜过多,否则会有损庙号的严肃性。但康熙帝功劳实在太大,他平三藩、平台湾,功业实同于开创,所以雍正朝给康熙帝定庙号,就是圣祖。

一个朝代,竟然到了第四代还是祖,实在有点不伦不类,总不能是点功劳就吹上天。南北朝时候刘宋王朝给皇帝定庙号,第一代是高祖,第二代是太祖,第三代是世祖,活脱脱一副暴发户的小家子气,令后人耻笑不已。

所以,清朝到了第六代的乾隆皇帝,虽然他号称十全武功,把大清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但是嘉庆皇帝给爸爸定庙号,不能再厚着脸皮定祖了,而是定为高宗。

那么,既然庙号是死后进太庙才定的,那么宣统帝没有庙号就可以理解了。

溥仪在伪满州国被俘虏后,被新中国关押了十几年。出狱后他变成了普通的公民,在新中国自食其力地生活,不再是皇帝,死后也是和普通公民一样下葬。清朝的太庙既然不复存在了,满清皇族后裔也没必要给他搞什么庙号了。

不过,有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呀,谁说庙号只能死后让儿子定,自己在位时也能定。三国曹魏皇帝曹睿,就是活着的时候自己定了个庙号,叫烈祖。但是这是特例,因为不合礼法,被后世讽刺过许多次。

第二,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谥号。

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概括和总结。如果某位皇帝军功特别显著,一般会追谥为武帝。比如汉武帝,宋武帝,梁武帝等等。

如果某位皇帝治理国家非常有序,本人德行也好,一般会谥为文。比如唐太宗谥号就有个“文”字。

清朝的历代皇帝谥号,努尔哈赤是高,皇太极是文,顺治是章,康熙是仁,雍正是宪,乾隆是纯,嘉庆是睿,道光是成,咸丰是显,同治是毅,光绪是景。

当然,清朝历代皇帝的谥号不止一个字,像努尔哈赤,完整版的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共25个字。但前面的24个字基本都是泛泛之词,不同的皇帝或许会重复用一些字,唯有最后一个字是一人一字,绝不相同。

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4)

这个字一般来讲代表了这位皇帝的施政特点和作出的贡献。一般来说,也是可以作为指代名称的。比如汉高帝,汉景帝,蜀汉昭烈帝,隋炀帝等等。

宣统一共当了没几年皇帝,自己也没有执政过。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制,溥仪死后也无人为其追赠谥号。

有的读者或许会问,那为啥历史课本里一会儿这个朝代是按谥号叫,一会儿那个朝代又按庙号叫,到了明清两代又按年号叫,这不是成心不让人们弄清楚吗?

其实这也没法赖课本。

汉朝一直到隋朝,庙号制度还不太健全,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没有,就没法统一叫啥祖啥宗。而且那时候,皇帝们的脸皮还没那么厚,大臣们给皇帝拍马屁还没延伸到定谥号上,给皇帝定的谥号一般都比较简单,一个字或是俩字,非常简洁好记。于是乎,就直接称之为汉武帝……

到了唐朝,情况开始慢慢起了变化,谥号开始变长了,而且越到后面越乱,是个皇帝都敢叫文皇帝,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史学界就按相对比较固定的庙号称呼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

溥仪的年号为什么叫宣统(每个皇帝都有各种称号)(5)

一直延续到明朝时候,由于明清两代皇帝基本上一个年号用到死,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洪武年号用了三十多年,明朝人后来提及太祖时的事,一般不说太祖朝如何如何,而是说洪武朝如何如何。慢慢相沿成习,便用年号指代某位皇帝。

所以说,要不是有这个习惯,宣统帝没庙号没谥号,还真不好称呼了呢。

作者:票非人,鱼羊秘史签约作者。鱼羊秘史经授权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