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到崩溃时父母该怎么做(她用4个步骤让孩子恢复平静)
#0-6岁育儿经#第四季#
刚当妈时,无数次告诫过自己:""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一定要做个平和温暖的人!"",可每当看着孩子因为一点小事任性哭闹的时候,心里还是隐隐窜出怒火……
可最近,闺蜜给我讲了一件事,让我看到了妈妈用爱与孩子沟通、化解怒火的力量。
闺蜜说,上周六点的晚上,她差一点点就对女儿发火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晚安绘本也讲了,可女儿不愿意关灯睡觉,非要跟毛绒兔子玩绘本里的游戏。
闺蜜担心这次妥协之后,明天孩子会睡的更晚,于是便没有同意。
孩子见状开始大哭,几分钟后,她看闺蜜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也没有抱着她哄一哄,于是更加伤心地大哭大闹。
此时闺蜜的妈妈听到哭声来看了下情况,孩子看到姥姥,更是在床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眼看情绪就要彻底崩溃。
这种情况下,说不生气绝对是假的,但残存的一丝理智告诉闺蜜:
如果此刻发怒了、吼了孩子,不仅不可能让情况好转,还有可能更糟,孩子的入睡时间只会更晚。
于是,闺蜜转身出了卧室。她要先给自己几分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3分钟后,她做了下面这4件事情:
1、以退为进,给孩子平复情绪的理由
回到卧室,她坐在床边,不顾女儿还在翻滚哭闹,把孩子紧紧搂进了怀里。
尽量用温柔的语气在孩子耳边说: 如果你实在不想现在就睡觉,妈妈也可以同意,但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这句话,闺蜜反复说了4次,确保女儿听到了,也听进去了。
当她说到第3次的时候,女儿的哭声弱下来了。她说完第4次,女儿含着眼泪问我:""什么条件?""
闺蜜知道,女儿的情绪开始平复了。
为了让孩子更加平静地接受自己的条件,闺蜜采取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她告诉孩子:""你刚才哭的太厉害,嗓子会有点不舒服,先喝口水再说。""
喝了水之后,孩子已经彻底不哭了。闺蜜趁热打铁: ""你看,妈妈已经同意你可以不必马上睡觉了,而且妈妈会再给你讲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讲完妈妈就很累了,咱俩就要一起睡觉好不好?""
不等孩子回答,她抓紧补了一句:""你先别回答,仔细想一下再回答妈妈。""果然,孩子顿了一下,接着点点头。虽然不太开心,但到底同意了。
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来代替孩子的""无理要求"",就当曲线救国了。
这一点闺蜜知道,孩子心里也隐隐明白。
2、亲密陪伴,别让孩子担心你不喜欢他/她
既然跟女儿谈好了条件,接下来就是信守承诺、坚决完成了。
闺蜜让女儿自己选了一个最喜欢的绘本,然后用自己最绘声绘色的语调开始讲。
这一步,有2点需要注意:
第一,在开始讲绘本之前,再次温和的提醒孩子之前已经约定好的条件---讲完这本就睡觉。
第二,读绘本(或完成你承诺孩子的其他事情)时,要尽量摒弃掉刚才因为孩子哭闹而产生的坏情绪,对孩子亲昵一些。
别让孩子觉得""妈妈还在生我的气"",或者""刚才我哭闹了,妈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
如果孩子心里有类似的想法,他们可能会焦虑,可能会因为想要""重新获得""父母的喜欢而不敢完全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
3、客观分析,让孩子知道哭闹弊大于利
讲完了故事,关了灯,闺蜜和女儿并肩躺着,照例要聊几句才会入睡。
趁着这个时间,闺蜜尽量用最客观、最简单的语言向女儿分析了哭闹这种行为的弊端。
比如:
大声哭闹后嗓子会不舒服,哭太严重会喘不上气,哭闹时乱扭乱踢会磕碰受伤,哭闹声音太大,大人反而听不清你的要求。
这一步的2个关键是:
第一,要多分析""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危害,少分析情绪上的利害。
情绪上的利害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同时也太过主观,容易再次引发孩子不好的回忆。
第二,不要直接指责孩子哭闹的行为不对。而是通过分析利弊,引导孩子自己认识到哭闹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有用。
5、主动复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除了客观分析哭闹的利害,对于这件事给母女俩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不能过度回避。
但,如何疏导情绪才能既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不对之处,又不让疏导沦为批评,需要技巧。
于是,闺蜜充分发挥自我批评精神,先检讨了自己在女儿哭闹时差点爆发的情绪和臭到极致的脸色。并且诚恳的表示自己今后会努力做个温和的妈妈。
然后,她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分析,孩子有哪里做的不对。比如,应该明确提出要求而不是直接哭闹。比如,不应该哭闹太久,严重到喘不上气。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
只针对当下讨论的事件,不翻孩子旧账、对事不对人。
对了,遵循""批评和表扬最好同时出现""的原则,闺蜜还对女儿愿意接受谈条件,并在谈好条件后能够按约定严格执行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临睡着之前,她搂着女儿,最后说了句: ""无论怎么样,妈妈都很喜欢你。如果下次你能先用语言说出来,而不是哭闹,妈妈会更愿意满足你的合理要求。""
而女儿也迷迷糊糊的回答:“妈妈,喜欢你,抱抱!”
说实话,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孩子来到人世间,父母是幼年时期唯一的仿效对象。
你暴怒,孩子也会发火;你平和,孩子便也更好交流。
说到底,与孩子的一切沟通,还是得回归到爱的本源,不是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