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判属于聊斋吗(夜话聊斋之陆判)
大家好,我是阿犬,今天阿犬想给大家说说《陆判》,这篇故事非常经典,之前阿犬写了一篇《陆判是不是一个好判官》有幸拿了一次青云计划。今天阿犬想再跟大家聊聊这个故事。
众所周知,凡是故事,必有原型。蒲松龄书中的很多故事,都可以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中找到原型。而关于《陆判》,学者马瑞芳老师认为,《陆判》的原型有3个故事。
分别出自《幽冥录》、《原化记》、《虞初新志》三本书。
今天阿犬就在这里把这3个故事挑出来给大家分别讲一讲。
01、幽冥录~帅哥换头第一个故事出自《幽冥录》,故事是这样的。
说河东有一个叫做贾弼之的帅哥,是世家子弟,长得非常俊美堪比宋玉潘安,同时贵为琅琊王府的参军。街坊四邻就没有不知道他的,在当地他就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花样美男。
据说有一天晚上,贾弼之睡觉时,突然梦见有一个人来到他的跟前。那人生得一脸胡须,大鼻子圆眼睛,脓包满面,非常地丑陋。
只见那人对贾弼之说:
“爱君之貌,欲易头,可乎?”意思就是,我喜欢您的颜值,想跟您换个头,行不?
贾弼之一听,你开什么玩笑?听说过换钱换物第一次有人要换头。果断拒绝,他说:
“人各有头面,岂容此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脸,哪能换来换去?
于是那人悻悻地走了。
但是第二天,那人又来了,还是同样的说辞,贾弼之烦得要命,就说“好吧好吧你快滚啦。”然后那个人就消失不见了。贾弼之一觉到天亮。
结果第二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贾弼之走上街头的时候,一堆人上前开始指指点点,有人说:“那人不知从哪里来的!相貌如此怪异!”
贾弼之听完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琅琊王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紧急召见贾弼之,结果贾弼之去到办公地点的时候,琅琊王一见到他就起身打道回府了。
贾弼之这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回到家后,他取来一面镜子,一看,我了个去!
怎么吴彦祖变成了潘长江!
以前的翩翩美少年变成了一个满脸胡渣的糟老头子。家里的女眷一见到他就吓得四处奔走。贾弼之解释了很久她们才相信。
后来贾弼之虽然没了俊朗的面庞,但却有了几个“异能”,他能半边脸哭,半边脸笑,能双足双手和嘴巴里各执一支笔,然后写东西,一心多用,书法还非常漂亮。
后来世人知道后,传为了奇闻。
02、《原化记》~狂生刘某让人起死回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个姓刘的人,性格非常狂放不羁,年轻时候小刘经常到楚州淮阴县一带游玩,结交了很多市井之徒泼皮无赖酒肉朋友。
人到了一定得年龄,谈婚论嫁这是必须的。就在小刘的邻居王氏有个女儿,长得很是标志。小刘曾经上门求婚。结果被断然拒绝,毕竟癞蛤蟆吃天鹅肉这种事情没那么容易发生。
后来因为生活拮据,小刘去当了几年兵,退役之后他又来到了楚州找那帮狐朋狗友整日游山玩水,骑马打猎,一到晚上就到花街柳巷温柔乡,寻找慰藉,好不快活。
有一次他们又出城游玩,路过乱葬岗他们看到有一方塌坏的坟墓,破破烂烂,连棺材都露在外边。
回来后当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雨,小刘和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酒,借着酒劲,几个人开始吹水说,谁能放一样东西到那个棺材上面去。大家面面相觑,这时,醉熏熏的小刘发话了,他说“我可以去”。
大家惊呆了,深更半夜到乱葬岗去放一个东西在一个不知名的棺材上边?
没搞错吧?
但是小刘拍胸膛,信誓旦旦。大家一看有乐子非常开心就说:
“若审能之,明日,众设一筵,以赏其事。”你小子要真的能办成,我们明天大摆筵席请你喝酒!
说罢,几个人找来一块砖头把各自的名字刻了上去,准备让小刘拿着去放在那副棺材上。小刘也不多说,拿起砖头就走。
到了半夜才到棺材那里,借着微弱的月光,小刘揉了揉眼睛,发现好像有东西在棺材上面,他马上扔掉砖头走进一看。
竟是一具死去的女尸!
本来足够骇人了可小刘却不怕,借着酒劲,小刘走近那棺材,搀起女尸就驼到了自己的背上,一路背回了家。
等回到家后那群狐朋狗友还没散,只见小刘手里没了砖头,背上却多了一具女尸!
小刘把女尸放了下来,只见那女尸直挺挺地站着,浓妆艳抹,长发遮住了半边脸。小刘说:
“此我妻也”他说这是我的老婆,然后就抱着女尸上床睡觉,不一会儿鼾声如雷。见状,那群狐朋狗友已经吓得跑没了。
结果到半夜的时候,小刘发现女尸的鼻子和嘴好像有热气出来,不由得提高了警惕,结果半晌,女尸竟然活了过来。
小刘一脸懵,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自己是王氏的女儿,得了重病死去,不知道怎么会到这里来。小刘将信将疑打开了水,让她洗漱梳妆。结果第二天街上人奔走相告,说小刘邻居王氏的女儿在出嫁前重病身亡,下葬时候遇到雷雨天气昨晚尸首不见了,小刘这才相信女子的话。
于是,亲自登门去寻找女子的母亲(这个女孩就是他之前提亲想娶的王氏),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她母亲非常感慨,这应该就是宿命的缘分吧,遂将女儿嫁给了小刘。
03、《虞初新志》~富翁之子换心开挂说明朝万历年间,微州有个进士公,进士公的经历非常传奇,他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人家里,他爹家财万贯,但性子却非常急躁,和族里的亲戚们关系都处得不好。因为他爹的两个腿肚子没什么肉,族里有人就嘲笑他说:
“此相当乞。”你这个相貌,以后要当乞丐!他爹听完后非常生气,但心里也瘆得慌。
进士公小时候,资质非常愚笨,四书五经,圣人语录千字文,什么东西都看不进去,什么书都背不下来,读到十几岁的年纪,连断句都断不好。族里人知道后更是嘲笑,你儿子天赋异禀你以后一定大富大贵。把他爹气得不行。
他爹有个远房侄子,很有文采,他爹于是重金把侄子找来,要侄子给儿子补习。他跟侄子说:“这孩子能教你就下功夫,不能教你一定要告诉我,不要为他浪费时间。”侄子领命后尽心尽职,没有片刻怠慢,什么方法都用了,但就是不见效果。这让当老师的侄子非常崩溃。
到了年底的时候,侄子跟他爹说:“叔叔啊,实在没办法,我的力量已经用尽,还是不能改变现状,其实叔叔家里这么有钱,弟弟将来当个富有的田舍郎也是一件美事,何苦用读书来为难他呢?”他爹沉默良久,点了点头。
不久后,他爹准备给侄子设送别宴,特地在门后面放了一根大木棒。进士公他娘知道他爹正在气头上,想把孩子打死然后财产全部捐给寺庙,让寺庙帮忙养老。他娘心里非常痛,但又没有办法,只好喊来进士公让他明天躲远一点。
当天夜里进士公回房间之后和妻子商量,非常难过,留下来,怕遭遇不测,但如果离开,那又要去哪里?于是夫妻二人相拥而泣,进士公哭到泪痕干了,嗓子哑了,睡着了。
梦里,进士公突然看到烟雾缭绕里有一个非常高大的,身穿金甲的人,他手拿一把斧子,一下子凿开了进士公的胸膛,把进士公的心一把揪了出来,又换了一颗新的进去。进士公大惊,一下子醒了过来。
第二天,送别宴会之后,进士公独自送老师离开。在路上,进士公突然对老师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他说恻隐之心人人都有,老师您怎么忍心让我一个人回去受死呢!老师一听惊为天人!你今天居然说了这么明白的话!进士公又说,我现在觉得四肢清爽五体通畅,胸中文思敏捷,只想跟老师完成学业!然后他又说了昨天梦里的见闻。老师半信半疑,于是当场考了他很多四书五经的知识,说到的,他就背出来,非常流畅。老师马上拉着进士公回了家。
进士公他爹听到敲门声,马上从门背后拿出来了木棒,一听,却是老师的声音,才又将木棒放了回去。老师(就是他侄子)把一路上的事情跟他爹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他爹也觉得奇怪,但是四书五经一试,他果然对答如流,他爹非常非常高兴。
后来进士公长大了,很快就中了秀才,没过几年,又中了进士,衣锦还乡。那天,他爹坐在藤条椅上乐得哈哈大笑:
“我终于不用做乞丐了!”
说完就笑死过去了。
04、阿犬评述我们来看看《陆判》选用了这3个故事中的哪一部分。
首先是故事背景来自《原化记》刘某的故事。
《原话记》中刘某因为和朋友喝酒打赌,就前往背尸。这个场景,《陆判》里也用了:
陵阳朱尔旦,字小明。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尚未知名。一日,文社众饮。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负得左廊判官来,众当醵作筵。”你会发现不止故事背景借鉴,连人物设定也借鉴了,《原化记》里说刘某“少任侠,有胆气”,跟“性豪放”的朱尔旦完全是同个类别的。都是因为借着酒劲跟朋友打赌,于是有了奇遇。但略微不同的是,《原化记》里的刘某是个浪荡公子,《陆判》里的朱尔旦则是个读书人,这是因为蒲松龄身处于文人阶层所致。
其次,换心的情节很显然来自《虞初新志》,连目的性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理清文思。
一夜,朱醉,先寝,陆犹自酌。忽醉梦中,觉脏腹微痛;醒而视之,则陆危坐床前,破腔出肠胃,条条整理。愕曰,“夙无仇怨,何以见杀?” 陆笑云:“勿惧,我为君易慧心耳。”从容纳肠已,复合之,末以裹足布束朱腰。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腹间觉少麻木。见陆置肉块几上。问之,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间,于千万心中, 拣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阙数。”陆判为朱尔旦换心后,朱尔旦也是文思大进、过目不忘,后来很快就在秋闱中了经元。跟《虞初新志》里金甲神为傻公子换心的桥段何其相似。其实这种“换心后文思大进”的设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内心的一种期盼和渴望,因为十年寒窗,很多人怎么读就是读不会,怎么考就是考不上(蒲松龄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一辈子40多次落榜,始终没能进士及第,直到71岁才补了一个贡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秀才),所以他们希望能有种“黑科技”,就是把心一换,问题搞定!现实里哪有这种好事。
最后换头的情节就是取自《幽明录》了。
但是蒲松龄没有把这个情节加在主人公朱尔旦身上,而是放在他的妻子身上。
引至卧室,见夫人侧身眠。陆以头授朱抱之;自于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生怀取美人首合项上,详审端正,而后按捺。已而移枕塞肩际,命朱瘗首静所,乃去。 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甚骇。呼婢汲盥;婢见面血狼藉,惊绝。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其实大家可以看看,我把《陆判》里换头和换心的情节一起摘取下来放在了上面,大家可以看到,蒲松龄的描写是非常细腻非常情景化的,怎么换头,怎么换心,看着文字你能想象出那个画面。
这跟《幽明录》和《虞初新志》这种粗糙简练的描写完全不同:
明朝起,自不觉,而人悉惊走藏。云:“那汉何处来?”——《幽明录》;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虞初新志》。一比对您就会发现,蒲松龄的描写要精彩得多。
蒲松龄将这3个故事串了起来,安在了主人公朱尔旦的身上,朱尔旦是个落魄秀才,和蒲松龄何其相似。我在《陆判是不是一个好判官》中,有聊到其实这也反映了蒲松龄对于登科的一种诉求,同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辛酸(要靠鬼神来送助攻)。
所以,3个故事固然是《陆判》的原型。但虽是改编借鉴,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陆判》远在那3个故事之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