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后人回浙江祭祖(蒋氏乡贤桑梓情怀)

蒋氏乡贤的桑梓情怀 树兜“蒋乡侨” 传承赤子心

蒋氏后人回浙江祭祖(蒋氏乡贤桑梓情怀)(1)

20世纪50年代初,旅居泗水的“蒋乡侨”在明新小学前合影。

一座座精致洋楼,诉说的是旅外华侨的传奇往事;一间间校舍和工厂,见证的是蒋氏乡贤的桑梓情怀;一个闻名遐迩的别称,象征的是一个群体的赤子之心……

紫帽山下,树兜境内,有个独特的群体,人称“蒋乡侨”。这是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旅外蒋氏华侨的总称,也是热血、慈善、爱国、爱乡的代名词。“蒋乡侨”虽然身居异乡,在海外辛勤劳作、发家致富,但他们心怀祖国、情系桑梓,为家乡兴学办医,使“树兜”一度成为富甲泉南的名乡。

为弘扬“蒋乡侨”的先进事迹和道德品格,鲤城区开展“身边故事、共同铭记”活动时,在树兜社区以明新中心小学为立碑点,在碑上镌刻他们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以示纪念。

蒋氏后人回浙江祭祖(蒋氏乡贤桑梓情怀)(2)

树兜社区以明新中心小学为立碑点,在碑上镌刻“蒋乡侨”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

南渡重洋海外谋生

寄回侨汇树兜“起大厝”

村改居前的“树兜村”,是七个“蒋氏宗亲”自然村组成的合称,也叫作“奇树树兜”。提及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最让蒋氏族人自豪、让外人好奇的,便是明万历皇帝曾御赐的“世清白”牌匾,匾额上的一笔一画是对蒋氏先祖世代廉洁的莫大肯定,记载的是蒋氏先祖的辉煌与荣光。

时至今日,蒋氏家庙内仍高悬着18块牌匾,从明宣德皇帝御赐的“岁寒松柏”匾、“清朝侍御”匾,再到“进士”“名宦”“文魁”匾,这些匾额不仅被写进泉州府志,更印刻在蒋氏族人的集体记忆里。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蒋氏儿孙迫于生计,离乡背井,南渡重洋。据记载,最早出洋的是蒋既淑(朔),他于清同治年间去印尼泗水,从理发小贩开始,逐步发展成为百货商店老板,发家后他衣锦还乡,在树兜“起大厝”。这也开启了一批又一批蒋氏子孙漂洋过海,为改变自身命运拼搏崛起的新纪元。

蒋氏先民冒险乘坐木帆船到印尼泗水,艰苦创业,为当地开发农业、工业,开辟国际市场。他们抓住机遇,扩建工厂,收购农土特产加工成大米、咖啡、机糖和罐头,运销欧洲。在对外贸易中,金融业、信汇业应运而生。

“当时,‘蒋合’商行、商号遍布泗水。”明新校董会董事长蒋福绍说,由于国外侨汇大量输入,树兜建起了一座座洋楼豪宅,民间酬神活动的增多,导致民间盛传树兜“天天都有打石声,月月都有戏鼓声”。

办刊物组织“敢死队”

全力支持“闽南辛亥革命”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后,树兜旅泗华侨几乎全部参加革命活动,且均担任主要角色,凭着满腔正义屡屡为革命立下战功。

远在印尼泗水的蒋氏侨胞,先前曾参加过“光复会”的,后续毅然参加中国同盟会,创办刊物并以泗水“明新阅书报社”为阵地,宣传革命理论,秘密发展同盟会成员,筹措革命资金。

1908年和1910年间,泗水同盟会曾两次委派蒋以麟回国,结识闽南诸多革命党人,了解当地实情。在新加坡中国同盟会主要成员许雪秋的部署下,泗水同盟会委派蒋以麟带队,蒋以芳驻港调度革命军需,又从泗水企业中动员挑选20多名青壮年组成“敢死队”,兵分两路,从人、财、武器等方面全力投入闽南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蒋以麟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会长,蒋德卿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南部分府副统领。当时为建立革命武装,蒋以麟多方筹集资金,他从广东购买大量军械,装入棺材偷运入泉,藏在东门外东禅寺中,还通过荷印泗水同盟会机关支持革命。

在这场革命斗争中,泗水“明新阅书报社”以及侨胞、侨属的财政支持起到关键作用,其中仅1911年春节前,拨给厦门解决军饷、武器装备费用14700元,福州、安海两次9000元……泗水蒋氏侨胞在闽南革命史上谱写下光荣的一笔。

蒋氏后人回浙江祭祖(蒋氏乡贤桑梓情怀)(3)

明新中学旧校址

首创泉州侨校

捐资助力办医院修水利

“蒋乡侨”身在国外心系故土,清宣统年间,先富起来的泗水侨胞结伴回乡,合力修建了树兜蒋氏祖祠。1911年,“蒋乡侨”以“兴学育才”为出发点,利用宗祠作为校舍,创办了明新高、初两等学堂。

民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明新高初两级学校”,为泉州首创侨校。当时,学校曾先后聘请陈昌侯、进士林骚为校长。“明新,出自《四书》名句,意即‘明德新民’,具有革新之意。”明新校董会董事长蒋福绍说。

上世纪20年代,蒋报企和蒋报察等乡贤,发动蒋氏大小公司集资15万荷盾(折合15万银元),创立“泗水明新学校基金会”。此后,侨胞直接介入学校行政管理,以高薪招聘名师,当时明新小学附设师范班,学生除免费外,还供膳宿制服,吸引了大泉州多县的学生来此求学。

1934年,明新学校国内校董会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明新学校曾三度停办,但在旅外华侨支持下,学校得以维持。1952年,明新学校国内校董会彻底改组;1955年,在旅泗校董会的支持下,蒋报捷、蒋以长、蒋以谭兄弟主持兴建新校舍,明新华侨中学三年后落成……可以说,“明新牌”学校在当时的泉州是有名的侨校,学校对启迪民智、振兴文化功不可没,树兜也因此成为最早办侨校的侨乡之一。

多年来,“蒋乡侨”(现为明新校董会)先后捐资3000多万元,兴办明新华侨医院,为家乡修筑水利、修建市场、增设电力照明、铺设水泥路等公益事业捐资助力,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

百年光阴流转,从蒋氏先祖的“世清白”,到“蒋乡侨”的心系家国,再到新时代的“汽配专业村”,一代又一代蒋氏子孙用苦难与华彩并呈的家族历史,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彰显着这座古城的精神。

记者 张素萍 文\图(翻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