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深秋,生命的流逝变得尤为明显,人们在秋天容易产生伤感忧郁的情绪,俗称“悲秋”。秋天对于文人而言,见到草木摇落,雁归花谢,便不禁悲从中来,千古悲秋之调从未断绝。不过除了悲秋,也有人从秋天获得欣慰。他们或喜淡远的秋景色,或从秋天找到契合于自身的某种精神。来,一起看看那些古代著名诗人笔下的“秋”吧。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句感慨,成千古绝唱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2)

王维17岁时背井离乡,到长安谋取功名,身在繁华热闹的帝都,茫茫人海中举目无亲,尤其在重阳佳节时,本应家人团聚,内心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可想而知。于是,因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朴素无华而高度概括的诗句,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这句诗也成为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名句流传至今。(注: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仕途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唐·张继:《枫桥夜泊》

寒山寺因此诗而出名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3)

这首诗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厌倦官场,欲归隐田园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4)

这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他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韩愈:《秋字》

送友归去,情真意又切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5)

元和初年,韩愈的门生皇甫湜在对策中触犯了宰相,牵连到其舅王涯。元和三年,王涯被贬为州司马,是年秋,复徙袁州。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 ,因而写《祖席》二首相送 。一首云“得前字”,一首云“得秋字”,分别以“前”字、“秋”字为韵。此选后一首韩愈送别同年进士王涯外迁的一首诗。诗人活用典故,叙述友情和劝勉友人不要以暂时的荣辱升降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怀,深情厚谊溢于言外。

秋字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借助秋景,抒胸中豪情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6)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在欣赏明净的山水和斑斓的树色中,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表现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白居易:《南浦别》

从此“南浦”专指送别之处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7)

在这首五言绝句中,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细节,景色清淡凄凉,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久居穷荒,却故作旷达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8)

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唐·杜牧:《秋夕》

宫女幽怨,我见亦犹怜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9)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温庭筠:《赠少年》

离情别恨,见壮志情怀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0)

这首七绝诗描写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相别的场面,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本诗曾被选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全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景中见情,含蓄隽永。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宋·欧阳修:《秋怀》

官场倾轧,慕隐居生活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1)

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欧阳修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官场的倾轧,使他希图摆脱世俗纷扰,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此诗即作于滁州到任后的一个秋天。《秋怀》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

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宋·王安石:《葛溪驿》

疏桐蝉鸣,秋夜实难眠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2)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皇佑二年(1050年)。当时王安石从临川去钱塘,途经弋阳,宿驿站中,秋声扰攘,悲从中来,作此一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宋·苏轼:《行香子·秋与》

人生如梦,叹光阴似箭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3)

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集中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行香子·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兄唱弟随,以词回赠兄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4)

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正所谓“兄唱弟随”,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缓缓吟唱。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由景及情,感物而伤秋

秋天诗情画意唯美的句子(古人仅几笔就写透了)(15)

“玉簟秋”写室内之物,点染出此时为清秋季节,“红藕香残玉簟秋”全句领起全篇,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烘托出词人与赵明诚分离后,她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了这些诗词,你有没有发现,秋天果然是个容易引发悲愁的季节。“悲秋”一词自不言说。古代的诗人、词人们,或因亲友离别而不舍,或因胸中雅韵而抒情,或因仕途失意而感怀,无不将我们引入他们创作时的情境,与其产生感情层面的共鸣。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正宜读诗,更为奇妙的是,心有诗意不悲秋。你,还等什么呢?

【版权说明】图文转载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