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50句(物我无别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中最深邃的一脉,老子思想是中国哲思的源头。

道家思想50句(物我无别的道家思想)(1)

我们说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就必然能得到道家思想的论证。

下面介绍道家对于中国思想的意义,以及从老子的“天人合一”与庄子的“齐物论”来谈自己就是一切的根源,我们从自身切入,就能够达到宇宙的本源。

道家——中国思想的最高点

老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远祖,老子是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子。

老子思想是中国先秦思想的最高端和源头,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深奥,最难读的一本书,讨论了中国最具哲学性的问题的起点,其思想高度为后世的中国思想家不可企及。

这也提到一个中西方文化很奇怪的现象,中西方文化发展形式是相反的。

西方文化历经神学阶段,哲学阶段,科学阶段,呈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而中国文化呈现高级向低级演化的现象。

例如,中国的整个思想奠基于先秦时代。

此后除了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在思想文化的发展上几乎没有重大的创新建树。

即使在先秦时代,先秦思想最高端是最早出现的老子,此后出现的其他诸子的思想都未能达到老子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不产生狭义哲学,例如先秦思想中,儒学探讨的是“仁义礼智信”,墨家探讨的是“非攻,兼爱”,法家探讨的是“法制”,都是实用性的社会伦理与治国之术,他们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唯独老子追问“道”,对宇宙的终极问题进行探讨,表达着狭义哲学的某些深在特征。从某些角度来说,老子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即使和西方哲学史上任何哲人比较,也绝不逊色。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哲人。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才有的理念,西方没此概念。

西方文明一开始就把人与自然完全抛开,它一开始就是征服自然的。

但中国自然界跟人并不完全剖判开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保留着人类最早期文明的思想。

人类在采猎社会和农牧业文明初期,无论打猎、采集植物、种庄稼,人类都要靠天吃饭。因为要靠天吃饭,它就不能说统治自然,战胜自然,它只能寻求对自然的适应。

“天人合一”最早源于老子的《道德经》。

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本原,“道”是自然与人存在的共同基础,也是人与万物的共同本性。因此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看来,天人相合相应,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一体的,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天人本是合一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的是人应效法天地宇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致,人类才能顺利完成自身的繁衍生存,生生不息。

对个体来说,天人合一,严格来说应该是人道合一,就是先让自己的心灵与虚无空灵的道体合而为一,然后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生生不息的道用合而为一。

因此在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识是说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庄子说“天与人不相胜也”。天与人是合一的,不是对立的。天与人是一个整体,人可以突破自我形体的拘限,与他人、他物相感通,人的精神空间可以无限地扩张,和外在宇宙产生同一感、和谐感。

后来儒家陆九渊的“吾心即宇宙”,王阳明的“心即理”思想的源头都可追溯到道家的“天人合一”。

齐物论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续,是老子哲理的艺术化。

理解庄子思想的的核心是“齐物”。

所谓齐物就是万物没有差别,因为万物都是道运行的结果。我们今天称之为自然律。自然律的运行使能量变成粒子,粒子变成原子,原子变成分子,分子变成细胞,细胞变成有机体,这叫齐物。所以齐物论就是道论,就是自然律论。庄子的一切学说都是追随着齐物的道而运行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典故,庄周梦蝶。

庄子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有一天庄周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喻适志与!”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不知周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还是庄周,“俄然觉”突然醒了过来。“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他起身看了看自己,又想了想梦中的事情,一时间有些迷惘。他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了。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

庄子这段典故讲的就是物我无别,物我两忘,即外部世界的物和我没有差别,是一回事。你要想真正理解道是什么,你就得物我两忘。你不能执念于自己,你得明白自己就是万物,万物就是自己,它表达的是齐物思想。

西方心流理论的源头也可追溯到庄子的“齐物”思想。

西方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创立了“心流”这一概念,心流就是一种典型的“物我两忘”的状态,他对心流的定义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或许是心流体验的最早记录。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有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就引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响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于硎’。”

写在最后:

因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是合一的,因为“齐物“——物我无别,因此我们无需向外驰求,自己就是一切的根源,当我们回归到自己,从自身切入,就能够达到宇宙的本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