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妈妈的三句话可以总结为 夜读不会真有人信

章润

清华大学妈妈的三句话可以总结为 夜读不会真有人信(1)

“妈妈为什么逼我学习?”

妈妈回答:“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是为了你在累的时候,随时可以打车回家”“为了你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

这是最近在电商平台上热销的“清华妈妈语录”。可以想象,当这么几句话用木质相框裱起来放在床头,每天一睁眼,一股浓烈的鸡汤就会照脸浇来。在买家评论里还有“买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太惊喜了”,真的不知道哪个孩子会为了这个感到惊喜。

这个语录其实说得不清不楚,“清华妈妈”到底是毕业于清华的妈妈,还是孩子毕业于清华,还是根本自己就叫“清华”?其实都不要紧,就和里面的语录一样,不过是随口胡诌,根本没法较真。

不过,至少从我的生活经验看,如果真信了这些“清华妈妈语录”,大概率要失望。

我的工位斜对面,就是一位清华毕业生。什么想打车就打车、点餐不用看价格云云,都是浮云,我常和他在地铁上见面。

作为清华爸爸,他完全没有这种“清华妈妈”的霸气,他现在最愁的就是孩子想去私立幼儿园,觉得那里“饭菜好吃”,“一年要13万”,他一边说一边叹气。他去医院,总能挂到我们这最好的医院,我以为他有什么门道,或是挂的什么顶级专家号,结果他回答:“定个闹表,几个手机一起刷啊。”

考上清华当然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但事实证明,和“清华妈妈语录”里那种随心所欲的生活还差得远。在学校里,或许他也看到了诗和远方,但眼前的生活才更是常态。清华大学赋予他的,或许是“无问西东”的精神内涵,但一定不是“无问价格”的土豪气质。

我身边有不少名校的毕业生,除极少数外,大多也都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嫌星巴克贵,就点平替咖啡;换个新手机,还要用个分期付款;一到发工资那天,就在小群里抱怨:“这个月绩效又垮了。”网络的段子和现实的生活,从来不是一回事。

名校毕业生当然不乏成为名商巨贾的,但不是名校毕业的成功人士,我们也能数出一大把。考上名校肯定是“有用”的,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不光“清华妈妈”保证不了,世界上就没人能担保。再说,难道读名校的目的就是一个“发财”?

如果说童年的快乐、上学的乐趣,全都要奔着这个目标而去,那么孩子实在是太苦了,家长也太累了。更重要的是,万一孩子读了名校,但没能得到“清华妈妈”式的生活,那该怎么办?他的挫折感,岂不是更大了?人生那么丰富,如果只奔着这点好运气而去,那该多悲惨。

说到底,不必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能本末倒置,把教育简化成一个物质回报的换算公式,把“能赚多少钱”看作教育的全部意义。

就好像我的同龄人里,现在最有钱的一位是我的小学同学,他小学毕业就跟着家里做生意,现在他已经财富自由了。记得好几年前他和我们去看望老师,有的拿束花,有的提个果篮,只有他拎着两瓶五粮液。从财富上看,他倒是可以做到“清华妈妈”希望的一切。

但真要我和他对换,我并不乐意。我不是不羡慕有钱人的生活,而是教育带给人的回报,确实没法用金钱来兑换。那些听讲座、赶论文的回忆,给我提供的是不断奋进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挂一幅“清华妈妈语录”在家里,图一乐倒也没什么。但如果真的信奉这些话以及背后的成功学逻辑,大概率会很痛苦。因为,奔着一个单一的、粗糙的、概率性的终极目标,还要保持长时间的冲刺,且不说能不能抵达,但路上失去的东西一定更多。

清华大学妈妈的三句话可以总结为 夜读不会真有人信(2)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