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真实的血泪史(一部西游记的认知变迁史)
小的时候看《西游记》,记住更多的是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如何降伏妖怪,那时候更多的是想看主角孙悟空个人英雄表演。若老师布置一篇《西游记》的观后感,大家基本上会写关于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话题。那时候正义感很单纯,对与错是与非界限分明。
后来上中学,商业经济活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变得更加兴盛。一些成功学书籍和经济周刊的杂志就把《西游记》里的唐僧团体取经的故事看成是一个小团体经手的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这个团体每个角色的定义都安排好了,如唐僧就是团队的德者,孙悟空是团队的能者,猪八戒是团队的智者,沙和尚则是团队的劳者。甚至仔细分析了每个角色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团体的位置和价值。这样的信息铺面而来,满满的商业风。
最近陪孩子看动漫《一人之下》,居然发现对《西游记》又有了新的认知---它居然是一本修真著作!!!真正是开拓了新的认知观。
在《一人之下》第四季中,在诸葛青看来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在术上有明确的分工位置。心肺为猴,司心志,阳性;肾脏为猪,司情欲,阴性;脾胃阴阳调和,成为沙和。心猿意马,马上之人就是元神。这猴猪,和尚,炼丹三要素的拥有者就是三藏。西游的故事就是元神克制欲望,磨练自己的故事。
而我们广义认识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象征,反而是极力挽回却无可救药的悲剧。他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纯阳之体却还要偷吃蟠桃,全真龙门前辈提过:桃者,实也,纯阳。物极必反,纯阳相加生阴,于是就遇上了七仙女功破,因而打不过少阳之体的杨戬。
而孙悟空失败的地方就是从他不愿意做弼马瘟开始的。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来说,辞掉一份工作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打算把自己磨练成一个非常强大人的来说,信马由缰一定会遭到失败的。
那为什么西游记中为什么只有沙和尚自己一直牵白龙马呢,因为他是阴阳调和之体,本身是金身罗汉。强健的体魄有利于意马的平稳,一旦把意马交给主管情欲的猪来牵,那么这就是劫难的开始。
不过短短几十年,对《西游记》的认知就发生了三次变化,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对事物看法,也让我们对原有事物产生不同维度的新认知,而这种认知革新,就是人类思想交流碰撞新的绚丽火花的源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