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未来(邀请全世界一起向未来)

一起走进未来(邀请全世界一起向未来)(1)

9月17日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海报。 北京冬奥组委供图(新华社发)

“一起向未来”!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9月17日,北京,首都博物馆。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

简单5个字,力量无穷。这种力量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一起向未来。

表达愿景

世界需要携手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契合“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共同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景。

北京市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陈吉宁表示,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项筹办任务已按计划基本准备就绪。此次主题口号的发布,将吸引越来越多朋友关注冬奥、参与冬奥,向世界人民传递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望。

“主题口号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体现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理念,符合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诉求。同时,这个口号言简意赅、易读易记、号召性强。”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说。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表示,主题口号“有号召力,具有国际化视野”,通过冬奥会的舞台向全世界发出倡议,“体育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面对疫情的冲击,全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出美好未来。”

主题口号充分表达了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和愿景,促进冰雪运动开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使未来发展长久受益。“中国正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写下自己的答案。”蒋效愚说。

凝聚期盼

主题口号关键词契合奥林匹克理念

奥运主题口号是历届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东道主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回看主题口号的诞生过程,陈宁一直感叹:“凝聚了专家学者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期盼。”

2020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以定向委托方式,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专业机构启动了主题口号的征集创作工作。到2020年9月底,共征集作品79组。随后,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中筛选修改,最后形成了11组备选口号。

陈宁表示,这11组备选口号同类特征非常明显:体现团结共同的理念,比如经常会用到“在一起”“世界同心”“同行”“共享”等词语;也体现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比如“梦想”“更好”“未来”“向前”等词句。

经过反复讨论推敲,“团结”“在一起”“未来”等成为大家认可的高频词。今年上半年,北京冬奥组委最终确定了中文“一起向未来”和英文“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的主题口号。

在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看来,英文口号的3个关键词“Together”“Shared”和“Future”体现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精神,也契合国际奥委会将“Together(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体现出的理念,在疫情持续蔓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具有重大意义。

延续传承

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又一中国印迹

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至今仍被人铭记。而今,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与之一脉相承,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留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中国印迹。

“‘一起向未来’号召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向未来进发,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蒋效愚表示,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不仅表达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心愿,更展现出力量,体现出号召力,更富有激情和动感。

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冠军刘正慧说,残奥运动有句格言,叫“精神寓于运动”,残奥运动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残疾人群,也让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所有人。“我相信,借助奥运平台,残疾人和健全人能够更加相知、相容,彼此理解,彼此尊重,一起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次主题口号的发布,让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倍感鼓舞:“我和同事们会将口号传递出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勤奋、严谨、细致、踏实,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时刻。相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在所有人心中留下独特的奥运记忆。”

本报记者 季 芳

来源: 人民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