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为何如此受欢迎(李子柒海外圈粉)
李子柒的成功是很好的启示,能够走出国门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所有产业一样,要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汉唐的丝绸、宋明的瓷器,千百年来为中国文化赢得无数“海外铁粉”,是源于无数匠人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今天也是如此
2019年7月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的中国文化中心,观众在“世界眼中的老子”漫画展上参观拍照。 (新华社记者 李琰/图)
国内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在国际上爆红,风头甚至高过国内。在“油管”上拥有734万粉,要知道《纽约时报》也只有200多万粉丝啊。
李子柒的视频并不复杂,农村场景的田园生活,根据传统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确定选题,以各种手作美食、手工艺品最为吸引人。虽然人物与场景多为古风,却也有着面包、蛋黄酱等舶来品,有趣而率性。李子柒的走红甚至引发了一场盗版风波。一位越南姑娘“搬运”了李子柒的视频,居然做成了粉丝200万的“大盗版”,搞得外国人都搞不清李子柒的国籍,直到李子柒录制了一段双语视频,专门声明了“我是一名中国人”,才结束了盗版风波。这位身世坎坷的中国少女能够获得成功受到各界瞩目,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文化输出”的争论。李子柒作品在海外流行是不是属于“文化输出”?大量表现农村场景以及古风画面的设定,是不是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形象的“文化输出”?
这场争论中,首要的问题不是李子柒如何,而是我们到底怎么认识“文化输出”。所谓文化输出,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让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熟悉并爱上中国文化。这句话并不难解,难解的是文化。谁有资格定义中国文化,谁又有能力去呈现中国文化?文化是个包罗万象的宏大概念,尤其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大尺度跨越,没有人能够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描绘中国文化。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宏大的任务只能是政府(国家)行为。可是,这在文化领域是不可行的。政府官方组织拍摄对外宣传片、文物展览、文化交流与学术活动,展现本国的文化风采,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但是要说某国政府代表了某国文化,却是闻所未闻的。政府组织的文化宣传与对外交流活动只是本国文化身份的官方背书,好比是公司给员工统一发的名片。名片的印刷制作再精美,也只能起到确认身份的作用,却不能代替员工对外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不能代替公司产品的市场评价。
因此,“文化输出”只是个实指不明的概念,或许有学术讨论的价值,却没有实际操作的维度。真正输出的只能是文化产品。外国人是在消费他国文化产品时,形成了对他国的文化印象和评价。比如说,中国的美食文化是很有国际影响的,靠的是宫保鸡丁、中国饺子、李安的《喜宴》、唐人街的餐馆,而不是空谈概念或者高深的学术。所以说,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输出”一定程度上是个伪问题。真问题是:李子柒的作品为什么能成功输出?
李子柒的作品受到这样热烈的欢迎,首先是对田园生活的诗意再现。李子柒的作品主题是朴实的田园生活,怎么做酱油的、怎么采竹加工的真实场景,以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人诟病其不够真实,那是不解风情的苛责。若以新闻纪录片的纪实标准去要求所有的视觉艺术产品,我们的屏幕会变得多么枯燥无味?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展现真实生活的审美价值。艺术的真实不是非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上的老茧、劳作的艰辛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温度,而这正是李子柒作品的魅力所在。其次,是制作的诚意。一个小小创作团队,与国家力量的投入体量无法相提并论,可是贵在诚意。李子柒的粉丝早已过百万,却不急于求成、粗制滥造,仅仅一百多个视频产品,几乎都是精品,这就是诚意的体现。风格一以贯之,可谓诚意满满。李子柒的作品有田园生活的真实温度,有颇具匠心的创作诚意,大获成功是情理之中。
批评李子柒的作品都是农村场景、影响中国国际形象者,没有意识到文化产品输出也要服从供需关系。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输出”就是“灌输”——给人家看什么人家就要接受,这显然是认识上的误区。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要经受客户需求的检验。陆家嘴的高楼大厦、深圳的机器人工厂当然好,但是没有相应的优秀文化产品做载体,别人不会接受的,更不会埋单。
毋庸讳言,李子柒的古风作品能够获得成功,确实有延续传统中国文化形象的因素。她的作品融合凝练了传统中国的审美要素,与外国观众最诗意的东方想象相契合。传统中国的魅力在海外如此深入骨髓,确实反衬出表现当代中国的文化产品缺乏国际影响力的尴尬。但这不是李子柒的错,没有什么文化产品能够面面俱到,反思与批评的方向不该走偏。
有一种论调认为外国人不能接受中国的现代化形象,甚至责备人家是刻板印象、种族歧视。那是无用的抱怨。真该反思的是,中国的当代文化为什么没有转化为优秀的文化产品?一些表现当代中国生活的文艺作品,不乏纸醉金迷、光鲜亮丽、高楼大厦的现代感,却掩不住粗制滥造、虚假浮夸的糟糕气息。那样的作品连我们自己都不认可,又怎能在海外圈粉呢?所以说,不是外国人只喜欢古风中国,而是当代中国、科技中国还未能真正形成优质的成熟的文化产品供给链。
总而言之,“文化输出”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如何培育中国制造、中国精品的文化产品才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李子柒的成功是很好的启示,能够走出国门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所有产业一样,要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汉唐的丝绸、宋明的瓷器,千百年来为中国文化赢得无数“海外铁粉”,是源于无数匠人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今天也是如此。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灿烂形象,我们需要很多李子柒——古典中国的李子柒,时尚中国的李子柒,科技中国的李子柒……为此,先要打开让他们安身立命、安心创作的发展空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报立场无关)
江东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