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个人简介(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
1950年6月,肖华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那天,他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北京的马路上。
周围人很多,司机开得很慢。肖华摇下车窗,同老百姓微笑打招呼。就在这时,路边一位卖香烟的小贩,吸引了肖华的注意。
肖华总感觉这个人在哪里见过,他努力回想,几秒后震惊地说:“这不是杀害黄骅的凶手吗?”
肖华
为了不打草惊蛇,司机缓缓将车停在路边,两人悄悄来到小贩身旁。小贩还以为是向他买香烟的顾客,正要抬头,却对上一副严厉的眼睛。
“你还认识我吗?”肖华眼睛一瞪,愤怒地说道。
“认……认识。”小贩左瞟右瞟,想要借机逃跑,可周围已经围拢了一大群解放军。
眼看自己再无逃跑的机会,小贩被吓得腿一软,跪倒在地……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小贩是谁?被他杀害的黄骅有何身份?以及他为什么要杀害黄骅?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1941年说起。
罗荣桓对黄金山说:“要不你就叫黄骅吧!”
1941年春天,风沙弥漫的小路上,黄骅握别了杨勇和苏振华,率领一个警卫排,日夜兼程,朝着鲁南飞奔而去。
他时任八路军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和苏振华、杨勇搭成一个班子,领导鲁西抗战,战斗在水泊梁山一带,狠狠地打击了盘踞在那里的日寇。
如今,战区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奉命到一一五师师部报到。
此时,他的脚步已经踏上了沂蒙大地,把马交给警卫员后,黄骅信步登上一处山岗,朝前方望去。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里,丛山连绵,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巨石嶙峋。文峰山、浮来山、羽山,处处雄奇秀幽,风光旖旎。
这里,是鲁南风光优美的圣地,也是抗日军民驰骋纵横的疆场。罗荣桓领导的一一五师师部,就活跃在这一片大山之中。
罗荣桓
看到如此雄伟的风景,黄骅心中升起一股豪气,同时想到即将和罗政委见面,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
事实上,他和罗荣桓已经分别两年多了,这次见面,一定要像在延安红军大学时那样,来个彻夜长谈。
黄骅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罗荣桓,是在长征途中。虽然那只是偶然一见,但那双眼睛以及苍白文弱的脸,还是给黄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黄骅还没有改名字,他叫黄金山。在中央纵队的干部团里,担任特科营政委,和营长韦国清一起,带领特科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执行各种特殊任务。
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以后,一堵五千多米高的大雪山又耸立在眼前。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毛主席毅然率领红军纵跨这座亘古以来无人问津的雪山。
黄骅同韦国清率领队伍走在中央纵队的前面。此时,狂风大作,风雪弥漫,红军指战员们摆起一字长蛇阵,鱼贯而上,在雪地里艰难攀登。
行走间,黄骅停下来看看后面队伍的情况,就在他刚回头的时候,发现雪窝里有一团黑影,几个人在那里呼叫。
见状,黄骅赶紧跑了过去,发现是宣传队的一个年轻小战士僵卧在那里。他急忙推了一下,没有反应,又喊了一声,还是没有反应。
黄骅
“谁有辣椒水!”黄骅大声喊道。有人递过一个水壶来,他没有顾上看,拧开水壶就往小战士 嘴里灌,灌了几口后,又把水壶还回去,接着把手伸到小战士胸口,使劲地搓。
过了一会儿,小战士醒了,黄骅拉起小战士就要走。这时,旁边有个陌生的声音说:“爬山的时候不能停下来,把这件大衣给他披上。”说着,就递出一件大衣。
黄骅抬起头,看了看这个人,他大概三十岁左右,脸色苍白,戴一副眼镜,像一个书生。黄骅并不认识这个人,点头说了句谢谢。
旁边一位警卫员模样的小战士说:“这是我们主任罗荣桓!”小战士还想说些什么,没等开口,就被罗荣桓带走。
看着罗荣桓远去的背影,黄骅记在了心里。
两人的第二次相见,是在延安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的时候,他们都是红军大学干部班的学生。通过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两人逐渐熟悉。
黄骅和罗荣桓的第三次见面,是在他奉命前往山西省委担任军事部长的时候,这次见面,罗荣桓还给他改了名字。
当时,黄骅刚结婚不久,罗荣桓一见面就道歉,说:“哎呦,黄金山啊,光考虑工作,忘了你刚结婚,我这简直是王母娘娘银簪子划天河,把你们这对牛郎织女都分两岸了。”
言归正传后,罗荣桓说:“黄金山同志,组织决定调你到山西工作,担任军事部长。山西不仅是抗日前线,也是我们陕北根据地的东大门,一定要守护好,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接着,罗荣桓又向黄金山介绍了山西的大致情形,进一步阐述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说:“山西有其特殊性,要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狠抓武装建设,壮大抗日力量。”
“是,罗主任,我保证完成任务,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也不辜负罗主任的教诲,可……”黄骅听了很兴奋,但同时想到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感到一丝惆怅。
“不要舍不得离开部队,你还是我们一一五师的人,根据需要,随时都可能回来。”说到这里,罗荣桓又说:“还有,金山同志,我有一个建议,你是不是可以改个名字,倒不是说你的名字不好听,因为我们刚和阎锡山‘合作’,山西省委暂时还处在隐秘状态。这样更方便些。”
阎锡山
“行,我老婆还说我的名字太陈旧,光想发财没有革命性,我也惦记着要改。”黄金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问道:“改什么呢?”
“是啊,既然改,就要改得响亮些,你自己有考虑吗?”罗荣桓问。
“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你说说看。”
“在我老家有个师兄,叫柯松涛,他是我走上革命的领路人,已经牺牲了。他曾赠给我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疮痍满目叹犹嗟,辛苦补天缀锦霞。放眼神州云起外,黄尘万里待骝骅。’,师兄用这首诗寄托他对我的期待,我想用诗中的一个字为名。”
罗荣桓想了想,嘴里重复着这首诗,然后一拍大腿,高兴地说:“就用最后一个字吧!正好你姓黄,就叫黄骅,恭喜你,黄骅同志。”
从此,黄金山改名为黄骅……
急调鲁南师部,到底所为何事?
往事历历在目,在接下来的回忆中,他们一行十几人沿着泗水河而上,又翻过一个山包,天已经大亮了。
黄骅让战士们停下来吃点干粮,又问向导老魏还有多远。老魏说:“前面下桥,就到根据地了。”
黄骅往前望了望,松了口气。他把马交给警卫员,然后在河边洗把脸,坐下来吃点烧饼。
正吃着,前方突然有人影晃动,黄骅小声而急促地喊了句:“有情况!”随着他的呼喊,所有战士立即卧倒,打开扳机。
向导老魏仰起脖子看了一会儿,说:“是自己人。”然后便站起来挥着手喊道:“是我,老魏。”
稍许,对面有几个人站了起来,也有人呼应。黄骅定睛一看,这些人不就是和自己一样的八路军战士吗?
“老陈,陈参谋长,是你们吗?”黄骅朝对面大声喊道。
几秒钟后,对面跑来一个人,此人正是一一五师参谋长,黄骅在山西的老搭档陈士榘。
图 | 陈士榘
原来,陈士榘一听黄骅要来,早就带着一队人马出来十多里迎接。昨天晚上他们就已经赶到了下桥,今天一早,听哨兵说发现有人马动静,估计差不多,便一边警戒,一边仰着脖子张望。
此时的他,正和黄骅热烈拥抱,并相互锤了几下。
“那么急调我来干嘛?”黄骅迫不及待地问道。
“你小子怎么才到啊?路上磨蹭什么呢?让人等得着急。”陈士榘根本没理他的话茬,自顾自地问。
“快上马吧。到家再说话。”同陈士榘来的,还有原“晋西支队”的参谋长刘德明,又是一阵拥抱和捶打后,几人向着师部驻地进发。
另一边,罗荣桓正在师部焦急地等待黄骅。在他的心里,黄骅是一个坚定执行党的政策的人,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后来毛主席考虑山西省委的建设,征求罗荣桓的意见时,他向毛主席推荐了黄骅。
图 | 毛主席
而黄骅也不负重托,成绩斐然。除了组织地方游击队和组建“新军”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外,在处理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中,也是纵横捭阖,伸缩有度,恰到好处。
罗荣桓这次焦急地召黄骅来鲁南师部,是因为又有了新的情况。
第一,由于日寇的大规模“扫荡”,冀鲁边区的情况日益恶化。那边的周贯五、李启华等人已经打了好几次报告,要求师部尽快调一些得力的军事干部充实边区。
第二,鲁西最近也有变化,根据形势需要,中央军委打算把鲁西和冀鲁豫合并。
第三,有一部分地方干部联名写信,要求让刑仁甫回去。因为刑仁甫的一些表现,许多领导同志对他有些看法。就连罗荣桓也认为,应该让他到党校学习一段时间,提高他的思想觉悟。
总之,冀鲁边区缺少军事干部的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1940年,原六支队司令员刑仁甫私自撤离边区以后,这个问题就存在了。
当时刑仁甫做了什么?为何会让这样多人对他表示不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图 | 刑仁甫
刑仁甫露出真面目,黄骅奉命前往冀鲁边区
1939年,津南鲁北一带遭遇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入冬以后,第二年又是春荒,粮食奇缺,民不聊生。
日寇此时从前线回兵,为加强后方统治,他们频繁“扫荡”,尤其将矛头直指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斗争日益恶化。
山东,河北各战区抗敌军民压力很大,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军高鸿勋部撤离冀鲁边区,使边区军民的抗战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为了维持边区的局面,山东分局决定留下刑仁甫的六支队坚持斗争,同时,又将前不久已奉命回到鲁南的周贯五调回去继续任政委,同刑仁甫合作,一起领导边区抗敌。
这一决定,基于刑仁甫是当地人,又是当初“救国军”司令,由他主抓军事,占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周贯五作为师部派去的政委,通晓党的方针和政策,应占天时。
两人一个司令,一个政委,珠联璧合,工作起来顺风顺水。但没有想到,刑仁甫面对日军的反复扫荡,吓破了胆。
他几次遇敌,丢盔卸甲,后来干脆率领手下,跑到鲁西去了。刑仁甫还向肖华表示:“不打算回去!”
肖华非常生气,他说:“在斗争出现困难,形势处于低潮的时候,应该主动站出来,他却逃之夭夭,实在令人鄙视。”
图 | 肖华
那时,罗荣桓对刑仁甫不了解,后来,山东分局转来一封来自边区领导的匿名信,反映了刑仁甫“拉帮结伙,独断专行,生活作风腐败,甚至说他是边区的一个毒瘤。”
此时,正值抗日用人之际,对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实行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便加强抗日。所以,罗荣桓在一声叹息中,向上级报告了此事。
上级综合考虑后,决定让刑仁甫到边区担任旅长和军区司令,不过,先要去党校学习一段时间,这让刑仁甫非常郁闷。
另一边,黄骅在陈士榘的引领下,终于回到了师部驻地。此时,天色已晚,陈士榘说:“老黄,你们一路辛苦了,今晚烫烫脚,好好休息一下,罗政委身体也不太好,明天再去找他吧。”
可黄骅急于知道师部召自己来干嘛,怎么也坐不住,最后没办法,还是刘德明说:“我带你去见罗政委吧!”
两人沿着一条小路,进了一处大院,里面灯火通明,走近时还能听到有人说话。这几个人的声音都很熟悉,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只听见里面分明是罗荣桓的声音:“刚才听陈士榘报告,黄骅同志已经来了,说是太累,已经安排休息了,既然休息了,那就明天再说吧!”
又一个声音,听得出是肖华,他说:“政委,明天怎么跟黄骅谈呢?”
“怎么谈?我看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再说吧,现在鲁西要划走,如果黄骅同志愿意,可以留在那里。这不,杨勇准备调去延安学习,司令员一职可能就有希望让他担当,不过,这得由冀鲁豫那边定。如果他愿意随着过去,这个可能性很大;再就是还回咱们山东,另作安排。”
又听得一个声音,这回是陈光,他说:“我的意见还是给黄骅同志做做工作,留在山东。现在咱们这边多缺干部啊,趁着这个机会,多留几个。”
图 | 陈光
肖华说:“那怎么安排?冀鲁边区已经安排司令员了。”
刘德明在门外听到首长们正在议论工作,又和黄骅有关,觉得再听下去不好,就要领着黄骅离开,却见黄骅一步推门,踏了进去。
“政委,首长!”黄骅先敬一个礼,然后说道:“刚才首长们的话我都听到了,我要求留下,去冀鲁边区。”
屋里的几人一见他进来,都愣了,罗荣桓说:“你不是已经睡了吗?怎么跑到这来了?”
刘德明赶紧解释了一遍。
黄骅继续说:“政委,我坚决要求去冀鲁边区,我知道,那里需要人,我在那里一定能配合好工作。”
话说到这里,罗荣桓、肖华、陈光都明白,还能说什么呢?原本他们打算做一些工作,现在看来,根本不用做工作,黄骅自己要求去更加艰苦的冀鲁边区。
罗荣桓一阵激动,抓住黄骅的手,说:“黄骅同志,我就打算让你去冀鲁边区,让你担任边区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教导旅的副旅长。”
“是,保证完成任务。”
接着,罗荣桓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里面还专门提到了刚刚担任冀鲁边区司令员的刑仁甫。
就这样,休整几日后,黄骅赶往了冀鲁边区。
一场大阴谋。叛徒相继落网,人民胜利了
刚来到冀鲁边区,黄骅并没有见到刑仁甫,因为刑仁甫此时已经去党校接受思想教育了。于是,黄骅就与周贯五配合,在冀鲁边区的大地上,做了不少杰出的工作,深受百姓爱戴。
1942年4月,刑仁甫结束了在党校的学习,回到边区工作。他看见黄骅在边区威望如此高,产生了嫉妒和憎恨。
那时,刑仁甫不但不积极领导边区军民开展抗日斗争,还带着自己的一些亲信,长期躲在渤海湾的一个小岛上,利用多种关系,拉拢一些与其气味相投的人,长期在岛上吃喝玩乐,称兄道弟。他甚至还私自收容了以冯冠奎为首的一股惯匪,编入军区手枪队。
对于刑仁甫的种种恶习,黄骅同其他领导同志多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而,刑仁甫不但不不听,反而更加怀恨在心。他将黄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很快便产生了谋害黄骅的心。
1943年2月,山东分局要调刑仁甫去延安党校学习,让黄骅接替他的工作。刑仁甫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是黄骅告了状。
于是,他召集杨铮侯,刑朝兴,潘特等心腹开会,密谋杀害黄骅的方法,并选中了杀手冯冠奎。
1943年6月30日,天空下着小雨,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小学主持召开侦查工作会议。会议开到下午6点左右时,冯冠奎带着手枪队的11人来到学校门口,声称有事要找黄骅副司令员,骗过岗哨进入学校。
黄骅看到门外有几个人影晃动,正要喝问,冯冠奎便举枪打来,击中了黄骅,黄骅鲜血涌出,倒地不起。
警卫战士听到动静后,赶紧跑来。冯冠奎在逃跑的途中,又击中了两名警卫,带着手下逃到了冯家堡。
惨案发生后,广大边区军民万分悲痛,他们怀着对黄骅烈士的无限崇敬心情和对叛徒的刻骨仇恨,纷纷加入送葬队伍……
刑仁甫唆使冯冠奎刺杀黄骅同志的真相很快大白于天下,边区军民同仇敌忾,抓拿叛徒。
来源:中红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