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品牌形象(地名产品名)
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最近一场关于地名 产品名的纷争,随着这场关于商标权的争议落幕,大家看出了协会在背后的运作,从一个侧面也发现品牌、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市场化抱团发展的路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河南农产品品牌形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河南农产品品牌形象
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最近一场关于地名 产品名的纷争,随着这场关于商标权的争议落幕,大家看出了协会在背后的运作,从一个侧面也发现品牌、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市场化抱团发展的路径。
在农业大省的河南,像这样类似的地名 产品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很多。西峡猕猴桃、伊川小米、柘城辣椒、兰考花生、西峡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这些产品在产品生产、品质监管、产业规模、商标使用、文化背景和生产者等方面均具有区域共性特征。
二者的思想关联,并不牵强。思考在农业大省的河南,这些好吃、好用的农产品,以地名 产品名命名,并思考如何走出品牌溢价,也是当前迫切值得探讨的问题。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月份,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三品一标”),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启农业品牌建设新阶段。品牌化发展“逻辑”,也按下加速键。
品牌赋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是各地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对各地决策者的综合考验。
农业发展的新赛道
2021,作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重点之一,其中指出,农业品牌建设的推进,有利于调优品种、调高品质、调绿模式,更能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面升级。
西峡猕猴桃、伊川小米、柘城辣椒、……近年来,河南逐渐涌现一批响当当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圈内名气也很大。这些农产品区域品牌,主要是在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由若干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品牌,是农产品品牌的一种重要类型。同时作为服务三农的抓手,助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早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在产品品牌层面,如日本的"神户牛肉"全球领先;在国家与产业品牌层面,日本精致农业,法国地标产品管理,新西兰以国家力量成就“佳沛”品牌的影响力,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和买单。
河南农业之痛:产量大、名牌少
“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过去一度领头,但这两年增长乏力。过去不少引领全行业的河南企业,永达,大用,华英,众品,莲花……河南农业、尤其是打造龙头企业是走在前面的。”河南现在的机遇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福来战略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娄向鹏长期关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功打造过宁夏枸杞、寿光蔬菜、横州茉莉花以及河南的仲景香菇酱。对于农业大省的河南,他长期关注。娄向鹏举例,广西一个地区的茶叶最早都是由浙江福建老板买走,然后包装后卖上价钱。现在进行了品牌化打造,刚过去的品牌发布,显示今年茶叶价值立刻提升30%。
他表示,河南有喊着“卖全球”口号的柘城辣椒,拥有价格指数发布中心和交易规模的绝对权;有产量、出口产值连续10多年占据第一的“巨无霸”食用菌产业……“产业在全国是响当当的,但停留在产量产值居多,在品牌溢价上还不够,或者说没有”,娄向鹏直言。
娄向鹏表示,现在河南农业品牌建设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即如何扩大河南农业企业的优势去续写河南的农业发展辉煌,如何通过品牌建设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打造乡村振兴的河南样板。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正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西峡猕猴桃为例,这里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早在2008年,西峡猕猴桃就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先天品种优势加上近些年科技示范项目和系列资金的持续投入与带动,近年来西峡猕猴桃产业着力“内功”锻造,品质有了一定提升。但一个尴尬的局面是,“好果子没有卖出应有好价格”。一位展会上的市场销售人员透露,牌子没有卖出本地,否则郑州这个市场都够了。一些好果子,被人收走,卖了好价格,大家羡慕不已。
“去超市不好找,产地有人成车成车来收,出去了贴上别的商标,摇身一变,能卖十倍!其实是中间商把钱赚了”,一位当地果农也如是表示。
娄向鹏坦言,“西峡猕猴桃的品牌打造,迫在眉睫。应紧跟当下消费趋势,立足品牌市场。西峡猕猴桃不缺品质、特色和文化,缺乏的是知名度和认知度、体验度。”
“对于政府来说,主导来进行资源整合,干企业干不了的事。比如冷链、品种等,政府就来做,光补钱不行。用品牌化的行动去带动企业,价值感提升。”
张杰表示,“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绝大多数都具有天然的产地属性和品类属性,这些农产品会因为产地的不同而出现品质及特征的差异。
因此,品牌的打造,必须首先抢占特色产地资源,为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深度赋能。” 张杰举例,目前漯河澧河青虾,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国以水产资源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还不多见,已经具备荣誉傍身,外加自然资源及产业优势的漯河澧河青虾先天优势,双剑合璧是考量当地政府如何在下半场品牌逻辑上的一个最佳范例。
河南农业的下半场逻辑
如果说“上半场”在田间地头,那下半场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品牌化赋能,挖掘最大化价值。娄向鹏认为,要从市场入手,从消费者出发,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一批批区域品牌的荣誉加身,如何才能赋能产业,走上价值、价格的提升是摆在当地的一大课题。
娄向鹏认为,“放眼全国,很少说有一个品类是你独有一份的。精力花在田间地头固然很重要,但内在的品质打造是基础,是必备因素。现在需要的是从外向内,寻找比较优势在哪里。河南各地政府的思维和意识相比全国其他省份,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同样是河南农产品,赛道差异已经显现。前不久,洛阳伊川发布“岭上西薯”品牌战略,将伊川红薯瞄准定位中国高品质鲜食红薯,布局老大品牌。伊川小米,好看、好吃、好煮,因为没有品牌常年被当成山西小米卖。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品牌发布后,实现了每斤收购价格上涨5毛。伊川的红薯,从3块钱一斤卖到5块钱,好的时候7块钱一斤,都是得益于乘上品牌的快车道。娄向鹏举例说。
专家分析,品牌的建设,不是一个产品的打造,涉及区域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提升、品牌化推广,是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涉及种苗、种植、投入品、采摘、分拣、包装、运输、品牌、渠道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无法达到整个产业的品质、品牌和价值提升,最终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张杰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品牌迎来了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如何精准把握窗口期带来的发展红利,如何开启农业品牌新一轮的迭代升级?如何基于产业基础打造独特价值的产业品牌?这些也是目前各级县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
“品牌”破局,是机遇亦是考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报告中指出:河南要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品牌破局,愿河南农业找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